太极拳锻炼不仅是练形,更是练意修心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太极拳的锻炼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故有“三年少林甲天下,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说。然而,大部分太极拳初学者往往一味追求学习的速度和套路的数量,甚至为了追求学习进度,每天要求老师教好几个动作。有的初学者,甚至在一周时间内就学完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不求甚解,囫圇吞枣,不要求动作的準确到位,也不深究动作的攻防涵义及身法要领,只是照猫画虎,以葫芦画瓢而已。有很多学员的练功时间仅仅限於老师的课堂的1~2小时,甚至学员的练习动作还没有老师示范的多,这样怎能练好太极拳呢?有些学员在匆匆学完一套拳后,再也不与大家一起练功了,所学东西恐怕早还给了老师。还有很多初学者很“贪”,一味追求学习更多的套路,这样只求数量不求品质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我们知道,大多数常见太极套路的各式动作是一样的,只是动作的数量和编排顺序不同而已。即使不同派别的太极拳,儘管拳架不同,但基本道理却是相通的,若熟练掌握一种流派的拳法,甚至重点掌握典型动作的身法要领及动作涵义,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再学练其它流派太极拳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很多。有些会多套拳架,但动作却很不规范,由於习惯成自然,不规范不到位的动作很难被纠正过来。“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过去的拳师倾其一生也不过学练二三个套路而已。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慢”就是“快”,据说古人练拳,都是一个个动作单式练习,每个动作不仅要求姿势到位,更要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涵义,一个动作没有完全掌握,师傅就不教下一个动作,往往一个动作需要1~3个月学完,一套拳也恐怕没有三年五载是难以完成的,这样经过精雕细凿,学完收势也就是徒弟出师之日,高功夫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但艺无止境,真正掌握太极精髓还需要长期演练和体悟的。
当然,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练拳时难免浮躁,再说,由於学练方法及个人的悟性等原因,太极拳的锻炼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因而很多人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有人仅仅将太极拳视为生活的调剂品,閒时随便学学,随意练练,忙时就不练了,这样怎能练好拳,怎能达到健身效果呢?有人在停练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无法坚持练习了,这就是人的惰性,有时并非是因为忙的缘故(时间是挤出来的,据说美国总统每天都会挤出一小时坚持健身锻炼)。
所以,现代人更应该练习太极拳,要控制好学拳的节奏,有意放慢学练拳的速度,尽情地享受练拳的过程,不必在意学拳派别的多少,套路的多寡,这样在太极拳锻炼的过程中充分放鬆身心,逐渐弃除浮躁。拳架要不停地练(同一套路,甚至同一动作多练,而非练多套不同派别,不同套路,初学者更应如此),不停地改,动作要越来越细緻,拳架才能越练越顺,慢慢“太极味”就出来了。在练拳的过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塑造出良好的个人品格,这样,对身体,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都大有裨益。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