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竞技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在现代竞技体育模式下产生并形成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是适合运动員的一种体育运动方式,不是大众健身运动,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太极拳,不可以用来健身养生,否则,损伤身体,尤其是膝关节的损伤更为严重。对于成年人来讲,可以说,练一个就会伤一个。
竞技太极拳虽然来源于传统太极拳,但是,竞技太极拳则把强调动作规范作为目的。竞赛机制的规定,使竞技太极拳始终把强调动作规范作为比赛和运动成绩之目的。
由神意气传统训练全过程,在竞技太极拳的训练环上发生了断裂,所追求的在于动作的完整规范性。
可以说现在的竞技太极拳更多的倾向于观赏性,而不像传统太极拳重视修身养性以及技击的实用性了。竞技太极拳的存在与发展则是为了参加符合规则要求的比赛。
现代竞技太极拳,虽然作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件极具艺术观赏性珍品,但是由于它只追求“高、难、美、新“以及“快、强”等的视觉效应,其技击实战能力以及身心内在修炼则十分薄弱。
竞技套路比赛规则,始终制约着运动员训练的目标、原则、方法及手段,竞技太极拳的价值取向就是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
现代竞技太极拳中的套路运动是保留了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法、步等外形,并对其内容进一步规范化、难度化、体操化,而更适合于舞台表演和量化评分,是与现代竞技体育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它更倾向于表现武术的艺术性,不可用来大众健身。
在七、八十年代推广的太极拳二十四式就是典型的现代竞技太极拳套路,并且都是由运动员进行演练示范作为标准,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家对太极拳认知的误区,追求在外的美观动作,认为竞技太极拳就是传统的太极拳。
甚至在后来的世界各地推广的太极拳也是标准的二十四式竞技太极拳,让整个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进入了一个误区,竞技太极拳等于传统太极拳,甚至太极拳就是二十四式的认知。
历史上传统太极拳的发展,是围绕“武”的价值特征而延伸,健身与修性是通过提高技击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习武过程来实现的。太极拳“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等特点都是传统太极拳在实战中的表现,是传统太极拳技击精妙的见证。
传统太极拳只把形架练习作为入门基础,而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的脱化神明的最高境界。
传统太极拳在训练理论上有了明劲、暗劲和化劲的三步练法,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更注重“感悟”,用意不用力,要求气沉丹田、通经活血、气遍周身,即“内外兼修”。它不仅注重“练”,更注重“养”,养练结合。传统太极拳还追求精神和肉体的完善统一,高尚的武德修养极其重要。
最后友情提醒:
莫把竞技太极当作传统太极拳修炼!!!
扫码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