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入地,势成龙卷。你的所有招式,形成一股螺旋,不要练成平面,周身要立体盘旋。中盘核心,在于丹田。吊丹启动小腹,旋腰,转脊,磨胯,圆背,波肋,活胛,往梢节传导,上下贯通。一切由根出发,你会越来越深入的。
真正坚刚,柔绵似水。真正智慧,拳心慈悲。
由根出发,自内而来。体会一个事儿,以胯带腿,丹田轻轻一动,腹股沟与臀肌,缓缓松紧,髋关节开始运动,骨盆产生弧形动态。双臂抱圆叫兜撑,换胯如是,也要兜个小弧出来,膝盖保持稳定,换胯才能充分。膝盖摇晃,腿似风摆柳儿,骨盆不聚能,还容易受伤。
拳劲这个东西,不是坐沙发的软劲,而是坐圈椅那个中劲。双臂放到圈上,身子饱满中正。记住一个事儿,四个字,松梢动根。越接近重心的,越接近丹田的,就先启动谁,慢慢体会这个路子。很多高手,先开始不打拳,下几年功夫,把各部位练开了,盘活了,再练一套拳。他想要的,都能实做出来。
凤蝶扇翅,北海巨浪。上盘要领,肋胛双运。肋动~胛动~肋胛协同。如果你懂得,活化空间,拳能提高一大截。身体有很多空间,比如锁窝云门。打拳时,内撑开锁骨下窝,云门往里抽空,之后运肋动胛,去体会这两个洞。丹田~腰腹~横膈膜~肋胛~手臂,走这个劲路。
转子似珠,胯取弧道。腿特别稳,胯却很活,脚底轻灵绵沉。脚感即是胯感,平衡妙在换胯,脚底又稳又灵便。脚底不起硬劲,不强蹬地,而是松沉平稳的,至于地面,通过运胯,调理自重,渐渐沉淀于脚底。
劲起于脚,先要劲沉淀于脚,自然会有返劲生成,而不是硬蹬出来的。单纯用脚,蹬不出多大力,沉到大转子上,用胯蹬腿,而不是用腿蹬地,这是两个概念。用腿蹬地,不用学都会,用胯劲蹬地,改造结构,是需要专修的。
先沉到胯上,再松沉脚底,通过自重换髋,源源不断,为腿脚输出力道,一切由根出发。换胯走重心,先动丹田,再抽动沟筋,沟筋抽动,臀肌同步松紧,为髋关节提供动力。丹田~腹股沟筋~二髋~腿脚,走这个路子。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