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强兵则不生,木弱则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释义】 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
人乃奇天地中一物耳。物有长久者,有速败者。人之生也死之门,死也生之户。人秉天地之秀,得天地阴阳四时之气,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气。生而为人,养而成体,长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以为鬼,俱在和与不和之间,在己之修为而己。己之修为,其柔弱地,故生;其坚刚也,故死;于是方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无他,在于中和二字之间。人生柔弱者,外则保其身,内则炼其神;坚刚者,外则能杀身,内则能死神。
人之修行,譬如藏物,封固坚者,而无风雨霜雪之苦,故常存;露于外者,有日晒、夜露之苦,故败之。人若体此修身,中和惜气,平等敛神,死生二路,在我之柔弱坚刚之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人若有为者,强而行之,是用心用意,坚执刚勇,一头行去,无返避之心,谓之其死也坚刚。人若无为,忘心灰意,听其天然,不假修为,道自混元,谓之其生也柔弱。苟能行之,则生而不死;不能如是,则死而不生;去其坚刚,忘其柔弱,则不死不生。
草木万物之生世柔脆,万物之中,无不中和,言其不行不动,不睹不闻,不言不食,感天之雨露,得地之和气,无风折之,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故来春尚有生气,谓之乘脆。其死也枯槁,言其可玩之材,可用之质,人之爱也、慕也,不能忘情于他,故遭人取之。因他之美质,故枯槁也。又一等,不得天地之气,又无雨露之施,日暴之,风折之,不枯矣、槁矣而何?臂人之不修。若人之丰衣玉食,功用于外,不修于内,万物则枯槁,犹人之死而不生;人之死而不生,犹万物之枯而槁矣,二理一也,
只在和与不和之问耳。和者,退、无用、无材、无心、无意、无物、无形也,一团混元之气,敛神惜精之谓也。
嗟夫!柔弱者生之徒,坚刚者死之徒,是以客气胜和,有为害中,心意使之然也,谓之兵强则不胜。木者和之根、中之苗,根苗中和,内外共敛,谓之木柔则共之。强而大者,处下以为鬼,故死之然也。柔弱者,则居上以成道,无他,明手心者,谓之乘,见于性者,谓之弱,和于中而生;明心见性,生生不已而成道。逃于心者,谓之坚;乱于性者,谓之刚;不和于中者,谓之死。迷心乱性,死而己矣,上下于此明矣。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