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道家无漏的性修炼法
一、男性无漏修炼法
⑴意守下田:是生热秘术。精在体内,是半液半气状态,下田为产精之源。
要将它完全化为气体,必须先生热,以成其安炉的作用。要修炼成纯阳之体,
全身没有一点阴浊之气,全身便没有一个地方是凉的。“精因火化,火因风灼,”
火者真意也,风者呼吸也。修炼全凭风火耳。总之,用意要顺乎自然,因势
利导,水到渠成,千万不可着力用意。呼吸轻柔缓慢,与真意协调一致。方免火
炎水寒之弊。这便是火候,也便是调息工夫。
⑵数息法:就是结合呼吸数数,一呼一吸为一息,每一息数一个数,从一数
到十,再从一数到十,不断反复。这样可以去调杂念,调整呼吸。吸要绵绵要足
;呼要细细,要慢。要保持自然舒适,千万别勉强。到呼吸细长,杂念较少时,
便可改为“随息”。随息者,心随呼吸起止,目视耳听,自视观注。即“心息相
依”之法也。相依之久,心意与呼吸自然混融成一体,转入心息相忘或胎息状态。
⑶阴阳相交:意属神、属心;下田等窍位属肾。意守下田等窍位,自然会使
心气和肾气发生结合,形成心肾相交,成为阴阳相交的一个组成部份。阴阳相交
除心肾外,还包括任督交天地交与金木交,都有生热的反应。
阴阳相交会产生某种类似性交快感之快意,这时就要全心全意守守住它。开
始时因极其微弱,一纵即逝,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保住。但是快意发展到
一定程度,用意就要减轻,甚至完全放掉,以防漏精。这便是知止足防危险的措
施。
意守下田时,产生的心肾交是微弱的。到意守两肾之时,肾气充足,才会强
些,但还要心气和脾气一起下去结合,谷道动象才会明显增强。方法是,脾在心
下肾上,当谷道有热感和动象时,就可意想绛宫(心),将心气经胸腹脾部慢慢
引到谷道,脾气便带下去了。动象是说明心气与肾气正在混合,正在交,尚未完
全交接合一。合一了,谷道动象就会消失,转入平静状态,产生一种较高的舒适
感。这就说明,你已经得到“一气”了……
⑷活子与调药:活子时就是“内肾氤氲、外肾勃起时”,是谓一阳初动,又
叫活子时。内肾氤氲,就是会阴有明显热感快意或跳动。外肾兴起,就是无念时
生殖器自发地兴奋而勃起。但它不一定发生在子夜,而可能发生在一天十二时辰
的任何时间内,故叫活子时。子夜固定的11时到临晨1 时的子时为正子时或死子
时。活子到,就开始调药,调药之法,就是意守会阴,别生杂念,静候药物越来
越旺,“不老不嫩”,就是精欲射未射之时,就应采药。这个时候一定要掌握好,
稍老就射精了,所以采时仍愿嫩一点。
⑸采药:采药的方法有三种:①文采:小口吸气,有意吸,无意呼。意守绛
宫,微微耸肩缩颈。②武采:有意呼,无意吸,意守等同文采。一般吸三—五口
气,就可停下来,等一会儿,生殖器就会变软,心中会有一种高度舒适感。如闭
目守住它,温热至二—三小时也不过去。此热没有刺激,非常舒适和平,是心肾
交泰的结果。③不采之采:即温养之法,也叫沐浴之法,西派的术语就叫定。所
谓阳前一定,就是调药,阳后一定,就是采药。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即不采之采之真义也。用此法不过时间长些,也一定能结丹。年老、体弱、精少
者可采用。怎样才称基筑成呢,要做到点滴不漏,精满而不欲,永不起阳时,才
称丹基筑成。达到”精满不思淫“,”见景不欲“,”见景不泄“的境界。
二、女性无漏修炼法
坤元功法
这是一种取各家之长的女丹功法,具有简明扼要特点。
①调息守中:每当子后午前,阳气发动时,还虚静定,扫除杂念,思想集中
乳溪位,默调呼吸36次。每天可连做三至五次。
②捧乳吸气:调息守中半个月后,如感到乳溪部发热,便两手捧起乳房,作
细长深匀的呼吸,务使每一吸气,归根于乳溪之中,其36次,意念随呼吸的绵绵
密密,若存若亡,集中乳溪部。
③揉搓两乳:承上式把意念下迁黄庭,同时两手轻搓两乳左右共36次。
④升降迁移:搓毕乳房,真意内视,把目力神光,从黄庭分成两股往左右两
肋稍后迁移,由夹脊两旁“赤道”上升,穿过玉枕,入于泥丸,并在明堂额上处
交会,再由明堂额上沿耳后仍分两股降到胸前,在胸前交会后从乳溪中间行过,
沿左右两乳各绕一圈在乳溪交会后回黄庭。
⑤下守脐轮:以上“揉搓两乳”,升降迁移之后,休息稍许,又重新行“揉
搓两乳”,“升降迁移”一连三次回到黄庭,一直意守到黄庭发亮,再意念下移
守住脐轮,“守至脐轮发痒出水,两乳渐渐缩回为止”。
⑥下守丹田:承上,再迁其神,下守丹田,并默调呼吸36次以还虚,要“轻
轻守视,绵绵若存,密密照顾。”以使下田真气发现,发温发热,以至渐渐大热,
微微作痛,好象刀刺一样,此为经常效应,不必惊惧,《坤元经》说:“(下守
丹田功法),先温后热,渐到大热,如火烧,如汤煎,虽隆冬数九,上衣下裳亦
皆脱尽。此时要道侣扶持,紧闭房门,切莫惊动。一味静守,自然渐入混沌。
⑦咽津揉乳:(是乳房健美法,亦可单独修炼),用舌尖在唇齿之间搅拌,
使满口生津,然后用意念把津液咽下到绛宫,并用意灌注两乳房,同时用手掌按
摩左右乳房,先缓后急,先轻后重72次。摩时注意鼻孔闭气,咬紧门牙。纯用内
呼吸。炼过100 次,可使两乳紧缩弹性增加。
⑧战退群阴:如果一旦阴气发动,情欲产生,要即刻行后升前降,战退群阳
之法。一直到阴气消尽,情欲寂灭为止。升降路线:即真意与目力神光往后移运,
先由脊骨上升至头顶,下明堂,分左右两路,从耳后降至胸前相交,从两乳中间
一直送入下田,略停,仍往后移如前速行三五次,直运至阴消欲灭为止。
⑨还虚静养:即是当月经来潮时,行静养功夫,虚极静笃。直到月经干净,
方可按照上述调呼吸守丹田等功法行功。
第五节佛家无漏性修炼法
佛家采取很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化不净观的方法,从心上化
掉人的情欲。使之产生厌恶感,没有性的欲望以解决之。
①准备工作:首先观想人在临死前弥留之际的死者生者的悲惨境象,气味腥
臭污秽,气息只出不进,身体渐冷,丧失知觉,自然吃惊畏惧,无可留恋余地。
②九想法:一“胀”想,想象人死后尸体膨胀难看。二“坏”想:想象人死
后四肢手腿破碎,心肝脾肺五脏暴露溃烂。三“血涂”想,想象全身血液流淌,
污染地面,又脏又臭。四“浓烂”想:想象尸体腐烂成脓,严臭难闻。五是“青
瘀”想:想象尸体浓血干涸,变成黑臭瘀泥。六" 噉想:想象尸体被蛆虫嚼食,
渣滓满地,残缺不全。七" 散" 想:想象尸体被蛆虫嚼食,渣滓满地,残缺不全。
七“散”想,想象尸体筋脉断开,骨骼分离,头足横七竖八,不堪入目。八
“骨”
想,想象尸体皮肉剥落,白骨暴露在野。九“情”想,想象焚烧尸体之时,
全身化成黑烟臭气,情于何钟。从发九想中体会到当时温情何在,到底虚花梦境,
不过如此而已。
③十想法:一“无常想”。想因缘所生事物,生灭无常,顷刻迁移,无暂停
息。二“苦想”,想眼耳鼻舌身意的一切情根接触,都是身心的妄动,到底反受
熬煎,乐极生悲,有苦无乐。三“无我想”,知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皆身外
之物,与本性无涉。四“食不净想”,想食物时虽有滋味,下肚后便变成粪秽。
何等肮脏。五“老病想”想到病老之态,缠绵床褥,痛苦万状,无人能免。
六“死想”,到于一口气不来,生命便沉没沦丧,无可留恋。七“不净想”试想
一身之中,皮肤毛发,血肉筋骨,五脏六腑,无处不是肮脏。八是“断想”即断
除一切烦恼的束缚系心。九“离想”就是与烦恼根源断开远离。十“尽想”,将
所有烦恼根源尽数除去。拆穿了说,九想为初学之用,好比把贼抓住困绑起来,
十想就是最后把贼杀了。④白骨观,意想全身如一具彐白的骷髅骨头,从脚到头,
周身上下内外,皮肉剥落无余。全身所有脑髓、脂肪咽喉、五脏六腑,无数各种
各样虫子,正在吮食,吸取浓血,种种丑态,历历在目。再想小肠肝肺脾肾各脏,
全部溃烂。流入大肠,从咽喉涌出,坠满地面,又见地面上粪便污秽处,蛔虫等
缠绕盘结,虫子口中充满脓血,流着肮脏东西。认为一切千姣百媚,娇媚美女,
不过如此而已,深自忏悔,无可留恋。
二、密宗性能升华法。
性能升华,最基本的方法是不要把性能(性荷尔蒙)排出体外消耗掉,要积
存在体内,通过性热能,开发体内的光轮,使拙火上升。
1、开发超视觉能力(眉间轮)
①含胸拔背、端坐、跏趺或半跏趺均可。②闭上双眼,集中精神。想像第四
骶骨涌现不停生命之泉,泉中不断闪烁纯白色的光,光中散发性热能,通过左右
脉沿中脉上升。③一面想象光的热能上升,一面做缓缓的深呼吸,使腹胸和肩都
充满气。④光热成螺旋形上升到脑后停止呼吸,让光照耀脑细胞,排除杂念,使
意识在模模糊糊的飘流中保持清醒。⑤把意识集中于额头中央眉心印堂穴。⑥想
象眉间轮顺时针方向右转,速度要快。⑦同时慢慢呼气,念“因”音,让特音振
动与意识共鸣,锻炼超视能力。
2、开发超听觉能力(喉轮)
①姿式同前,做深慢吸气,想象电击出的火花,火芒四射,从第四骶骨上升。
②上升到脑海,让充满脑海。③把意识集中于喉轮,想象放出紫光环,再使
光环转动,念“恩”特音,振动以唤醒听觉。开发遥听能力。
3、开发第六感(心轮)
①背脊挺直坐好,松肩,呼吸同前,想象出光上升的情境。②热能上升到头
部,等充满光后,再下降到心脏偏左处心轮,想象它的颜色血一样红。当心轮向
右转动时,念特音“嗡”,特音振动,使性脑和心联结。
4、开发反应能力(脐轮)
①吸气想象光上升情形。吸气长度应随肺活量大小而定,不宜勉强。②让热
能上升头部,使脑部充满光,一念归中。③光热从头部下降,从体前导引到肚脐
四周太阳神经丛(脐轮部位),开发它可接送远处讯息。④一面使脐轮向右旋转,
一面念特音“旺”以开发感应能力。
5、开发超记忆能力
①姿式同前,一面呼吸,一面让热能上升头部,使光充满脑。②接着让热能
从身体后部下降到肺部。③意识集中肺部,念特音“安”,手放背部肺部(肩胛
肌附近),促进肺部振动使肺血液循环。
6、全身充满光
①吸气,在光未上升前,集中意识于性器官上。再闭紧咀巴,从鼻子呼气,
同时念特音“姆姆……。”声音振动可改变荷尔蒙成份。②再吸气,想像黄金色
的蛇,从海底轮将灿烂的热能上升。③随着热能上升,想像热能,供全身内分泌
腺的营养,使全身充满光。④接着边呼气边念特音“嘶嘶嘶…声音。⑤热能形成
螺旋形上升头部,使全身都充满光。以上六个功法每次练习15-30 分钟。每天反
复练习几次,要配合想像力和意志力。
7、把热能转向创造力
①调整呼吸,意识集中于卵巢或前列线位置,再缓慢的吸气,不要出声,专
心念特音“哈姆”,印度瑜伽作性能升华的工夫。②炼法同前,想象性热能沿背
脊上升的情景。③热能上升头部后停止呼吸二三分钟,让灿烂金光充满脑部。④
接着就短促吸气,有似打喷嚏,同时念特音“沙”。⑤念特音“沙”需发出声音,
一面呼气,一面想像热能留在心。⑥呼出光气念“哈姆”,再慢慢吸气,让热能
上升,停止呼吸,等到光充满脑部时,再用力念“沙”,并快速呼气,需反复做
几次。⑦以上动作反复做三分钟,但初学者应少做。⑧这时会感到热能充满全身,
应接做冥想,可看到复习时的形象和光。
8 、热能升华呼吸法。
①面东趺,背脊挺直,手自然放两腿上,念特音“通”、“沙”“哈姆”。
②闭眼,调整呼吸,去除杂念,意守骶骨。③用右拇指按右鼻孔,心中发出
“通" 的声音,一面吸气,想像骶骨的热能移到右睾丸上。女性用右食指按左鼻
孔,余法同男性,惟改睾丸为卵巢。④不论男女,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住双鼻孔,
心中念”沙“,想象性能从骶骨上升脑部,蓝白色的光辉,白色的蛇和成螺旋上
升的光。⑤男右拇指放开左鼻孔。妇性右食指放开左鼻孔,余一样,一面呼气,
一面发出”哈姆“的声音,把脑部的性能下降到心脏部位。⑥男性用右手食指按
住左鼻孔从右鼻孔作深慢的吸气,女性用左拇指自右鼻孔,从左鼻孔作深慢的吸
气。
一样发出“通”的声音,一面把热能男从左睾丸,女从右卵巢一样移到骶骨。
⑦男女均用右食指和拇指按住两个鼻孔,慢慢发“乌拉”特音,使热能从骶骨上
升到脑部。⑧男放开食指,从右鼻孔吸气,念“哈姆”,女放开拇指从右鼻孔呼
气、念“哈姆”,然后男女一样把脑部的热能下降到心脏部位。⑨以上动作为一
回合,早晚各做六回合。⑩做完后,向东跪下,把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三角形,
放在地上,将额头置于其上,念七次“乌拉”,再不断念,想像热能从骶骨上升
到头部,毫不含糊。
9、注意事项
①应做完一遍所有的方法,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二三种,在临睡前做,这
样可升华白天活动和积存性热能,避免发生梦遗等消耗性热能。早上起床再做一
次更妙。②每天可选择三种方法练习,但前一种方法和后一种方法之间要休息五
分钟。③平时应多食生蔬菜,少食猪肉。可以放一些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辅助练
功。
八、结语
无漏是人类前进的通行证。它从根本上转换人体能量的运行机制,由耗散而
内敛,把对欲界物质的依存升华为与自然界根本能量的交流。从而使人类在一种
前所未有的状态下自知、自控、自觉、自主、拥有无限的自由。这就是中国古人
留传下来的生命图纸,可以藉此走向更深远的未来。不但可以改造自然,最后必
将超越自然,去来三界,永远不灭。天乐诗断:
其一
有漏为凡无漏真,真铅一味即元精。升华物质成能量,改造幻躯作至人。
不负人为活机器,无忘空是自然能。有无不立泯人我,炼己筑基尽现成。
其二
双修性命说阴阳,男女阴阳同类详。双补双嬴双不漏,独修独炼独成章。
塞精为主倒颠术,展窍是宾立命方。除此汞铅无价宝,其余一切尽空忙。
其三
西山日落月东升,北海潮多水最清。都为有情成色相,谁知无漏作真人。
沾花惹草增烦恼,拨雨撩云耗宝珍,惟有无为定静法,不劳风火自然成。
其四
性命之根精气神,三般至宝贵无分。团成一块先天宝,化作亿身造化灵。
若要还丹先补漏,倘求不死必闭精。三家圣哲无差别,一体同观示后人。
推荐阅读四:“道家内丹秘不外传男女阴阳双修法诀(附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
一、关于修性和修命
什么叫性?什么叫命?
性是指人的灵明慧觉,命是指人的气血身躯。性即是心性、精神;命即是生命、躯体。《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造化系于身。”人的性命实际上就是精神与躯体的结合体。性是命的主宰,命是性的基础。为此,我们既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炼养,也要重视生理肌体的炼养。性命双修正是内丹功的基本炼养原则。
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张氏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故唯有性命双修最为上乘。这是内丹家的共识。内丹修炼不但要求六门紧闭,六根清净,彻底与外部世界隔绝,而且有固定的时空模式和规范化的心理运演手段,但黄元吉说的“动处炼性,静处炼命”,却提出了一个与前者全然不同的修炼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处进行性命的修炼。
这是将气功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之良法。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同《入药镜》所说:“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二、关于“动处炼性”
黄元吉说,“动处炼性”的这个“动”,“乃有事应酬之谓”。“要知此有事之时,即是用功修炼之时”。
接着他便进行具体的解说:“我于此时,视听言动,必求中礼;喜怒哀乐,必求中节;子臣弟友,必求尽道;衣服饮食,必求适宜。如此随来随应,随应随忘,已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此外,还要“对境而有返勘之念”,“稍有念动欲起,人不指责于己,即己亦有不自安之处”。
黄元吉认为“我无欲而心自定,心定而性自定,炼性之功莫此为最。”黄元吉这段文字既提出了“动处炼性”的原则要求,又谈到具体的心理操作。
1.“动处炼性”的原则要求
(1)从主体的主观角度看,“动处炼性”要求做到“视听言动,必求中礼。喜怒哀乐,必求中节”。所谓“视听言动,必求中礼”是指“有事应酬”时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社会的规范,要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一个人在日常处理各种事务的活动中,如能随时注意“中礼”,这既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且易于与别人和谐相处,并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祥和、安泰、愉悦之情。这样的内心体验,正是对“性”的很好修炼。
这是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提出的要求。“喜怒哀乐,必求中节”,则是从感情活动方面提出的要求。这句话源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谓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内心是一种非常宁静的本源状态,这就叫“中”。人们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情绪变化,并在表情、言语、行动诸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表现出来的情绪,能符合法度常理,并且合乎节度,这就叫“和”。因为人们在“有事应酬”时,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这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既要让情绪的内涵不违背法度常规,又要让情绪的表现有所节制,适时适度。情绪的失控,不但会严重破坏自身的免疫力,而且还会造成人际问的不和,从而加剧自身的情绪失控。喜怒哀乐如能“中节”,便会始终保持一种和谐、安泰、淡定的心态。保持这样的心态,便是对“性”的很好修炼。
(2)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动处炼性”要求做到“子臣弟友,必求尽道”。所谓人际关系包括亲情关系、朋友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包括同事关系和临时的工作、事务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如能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各种规则,这便是“尽道”的表现。比如说,在亲情方面,要做到孝敬长辈,爱护同辈,关怀下辈;在朋友关系方面,要做到亲切的关心,热情的帮助;在一般社会关系方面,要做到诚信、谦逊、宽容。
如能做到这一些,不但提升了自己的人品,而且还会得到别人的友善回馈。这样,内心便会产生一种温暖感、满足感和恬适感。这样的内心体验,便是对“性”的很好修炼。
(3)从个人的生活角度看,“动处炼性”要求做到“衣服饮食,必求适宜”。这是强调一个人对日常物质生活的要求,应该适度,不要奢求,不要攀比,不要追求时尚。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一种淡泊、恬静的心态。
反之,如果不加控制,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将会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庸俗化,甚至堕落。一个贪图物质享受的人,其内心世界是永远不可能安静的。这实际上是对精神的残害。所以说,控制物欲也是对“性”的很好修炼。
2.“动处炼性”的具体心理操作
上述“动处炼性”的几个原则,是日常事务应酬时总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在这个前提下,就具体场合而言,在心理操作方面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随来随应,随应随忘”。它强调办理任何事情都要从容、淡定,事情过后即要马上把它忘掉。要忘的彻底,过后再也不要回忆当下发生的事情。这是因为,在处理事情时需要反复动脑筋,这样大脑便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如果事情过后迅速予以淡忘,即可让交感神经的张力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提高,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会随之增强,于是便能较快地恢复平静的心态。所谓“心定性自定”,这对“性”的修炼是十分重要的。
(2)待人接物,公平大度。黄元吉说,处理日常事务要“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称物平施”出自《周易》,原意为根据物品的多少,公平合理分给他人。这里强调办理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公平、公正。“
毫无顾虑计较”即是宽容大度的意思。一个人如能公平、公正地待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便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人际关系融洽。这样,内心便会充满祥和、欢快之感。有益于“性”的修炼。
(3)及时进行自我反省。黄元吉说,在日常处理事务时,要“对境而有返勘之念”,“稍有念动欲起,人不指责于己,即己亦有不安之处”。这是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及时清除私心欲念。这是高度自律的表现。这样便能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和德性。
总之,在日常的事务应酬中,如能做到“随来随应,随应随忘”;如能做到待人接物公平大度;如能做到及时进行自我反省,那便是很好的“动处炼性”。
三、关于“静处炼命”
黄元吉说,“静处炼命”这个“静”,“亦非不动之谓,乃无事而未应酬之谓也”。也就是说,这个“静”并不是指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而是指日常生活中没有应酬时的状态。比如说一个人在看书,看电视,或和家人、朋友一起聊天,一同散步。此时心态轻松、悠闲。这个时候可以不经意地、自然地进行命功修炼。
黄元吉说:“我能于无事之际,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汇一团,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包围一身内外,而河车之路通矣!”这段文字明确指出了“静处炼命”的几个修炼要点。
1.神光下照丹田。这是指意念默运内视线观照丹田(腹脐部位),让意念、内视线和丹田建立起条件反射关系。丹田为真气萌发、集聚之所,《难经》称之为“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十二经之根”。意念结合内视下照丹田,会不断激惹丹田的气机,激发生命体的原动力。这是传统内丹功修持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法。但内丹修持有严格的时空限定,有规范化的心理操作要求,而“静处炼命”则没有这些要求。它强调随意、自然,每天无事时,只要有意无意地让神光沿着任脉经线下照丹田即可。它可以断断续续地做,它可以边看电视边做,也可以边聊边做。重在坚持与积累。
2.神息相依,往来丹田。黄元吉说:“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这是指意念和气息相依相恋,紧紧联结在一起,不断来往于丹田。具体地说,吸气时意念跟随气息,自然地、缓缓地由任脉经线进入丹田之中;呼气时意念随气息,又从丹田自然地、缓缓地由任脉经线向上端移动。这是让意念、气息同任脉经线、丹田建立起条件反射关系。
实际上人们吸气时气体是通过气管进入肺泡,没有也不可能进入丹田。这是修炼时主体将吸气时的各种动觉(主要是膈肌下降和腹肌外凸时产生的动觉),整合成一道向丹田移动的动觉移动线,这样主体便会产生气息进入丹田的感觉。人们呼气时,气体也是从肺泡经气管排出体外,这是修炼时主体将呼气时的各种动觉(主要是膈肌上升和腹肌内凹产生的动觉),整合成一道由丹田向任脉上端移动的动觉移动线,于是主体便会产生气息自丹田上移的感觉。
神气如此相依相恋,“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会不断激惹任脉经线和丹田的气机,从而促使真气的萌发和集聚。
3.要抓紧时机,要日积月累。黄元吉对弟子说:“如此炼命,一日十二时中又有几时不得闻?只怕生等不自打紧耳。”的确,由于惯性思维和惰性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很不习惯这种“静处炼命”。
因此,思想上必须有修命的紧迫感。另外,“静处炼命”要想长功夫,取得良好效应,全在“日积月累”。只要每天抓紧时机,或神光下照丹田,或神气相依往来丹田,不断激惹丹田气机,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包围一身内外”,那时真气便会从丹田自动经尾闾沿督脉上升至颅顶,再沿任脉下降回到丹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己,这就叫打通河车之路,亦称小周天。
总之,如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动处炼性,静处炼命”,那便是另一种方式的“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