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性命双修”之功法宝典大全,总有一法适合你!

#太极养生#推荐善若水2021-12-25

    道家的养生气功,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乃是“精、气、神”合修的理论。精、气、神合修,是道家修身、养神,强健体魄,求...

    道家的养生气功,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乃是“精、气、神”合修的理论。精、气、神合修,是道家修身、养神,强健体魄,求得延年益寿的养生宗旨。

推荐阅读一:无上瑜伽部特有的修行方法“双身法” 

推荐阅读二:道家“性命双修”之功法宝典大全,总有一法适合你! 

推荐阅读三:“动处炼性,静处炼命。”二语已包括性命双修之要,独惜人不知耳 

推荐阅读四:“道家内丹秘不外传男女阴阳双修法诀(附阴阳双修细密功程真诀) 

道家经典著作《太平经》云:“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故,养生当以气为本,以精为根,以神为主。而习气练功,则当习气以养精,习气以养形,习气以养意,习气以养神。精、气、神、形、意,贯通一体,乃练功之妙、养生之本。习之日久,则必然产生养生之法,益寿之道。
    道家经典著作《抱朴子》云:“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道家求长生,赖乎养生有道;求养生,赖乎益体得法。由于道家重于养生,所以长于“藉众术之共成长生”。为求益寿,便善于施“导引治病,行气延年”之术。故,道客讲求抑情养性,蓄精养神,修生养气“性命双修”,练内以养己。    
    道家“性命双修”之功法,为“三练实功”。日:精练气,气练神,神练虚。练精化气功日:“小成筑基。”练精化气,乃强化元精,化生元气的功夫。中华医学经典著作《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这说明,精乃育养生命的起源物质。《素问·经脉别论》:“饮人于胃,游溢精气,”“食气人胃,淫精于脉。”这说明,水谷精微乃是营养脏腑,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炼精化气,功在习呼吸,调气息,使水谷精气,贯通于经脉,使经气行归于肺,肺气输布精气以濡养脏腑,脉髓、筋骨、肌肤。习之日久,有祛疫病,却衰老,延年寿,返童颜之效。
    练气化神功夫日:“中成养胎”。练气化神,乃强化元气,化生元神的功夫。中华医学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这说明,练气调息,使气息相合而和脏腑,脏气强盛,心得所养,神气必然充足。气与水谷精微化生血液,以营养生命,因气藉水谷精微而养,故练气调息,使精气相合,神藉精气而生。习气练功,使神气相依,气壮则神足,生机自然强健。习之日久,有生津液,少饥饿,耐严寒,祛暑邪,消除倦怠,焕发精神,智达心圣之益。
    练神化虚功夫日:“上成乳哺”。练神还虚,乃强化元神,化生阳神,升华性命的功夫,中华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者,正气也’’。两精相搏谓之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乃精气所生,精气足壮,神自焕发。故,神气充沛,身体自然强壮。    
    血液循脉道运行,受心气,心力所使,故血脉输注通达,阳神则必昌明,性命则必旺盛。故,练神还虚,乃养性益体之功,有协调阳神之效。
   道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旨在善养精气神,成为益寿之基,而练精之要在于身,练气之要在于心,练神之要在于意,身心相交,精气相合,则可生神。神生性,气生命,性命双修,成为延年之本。
   道家内养功法,旨在习气修其道,清静人之身心,感应人之经络传导;练功修其道,以求气血协调。习气练功,使精气长存,身心灵明,日久,可益寿延年。故,习练内养功法,必须修清静,而养身心,方可产生协调气血,合顺阴阳的功用。
   道家修练内功,意在运精化气,运气化神,运精思固守,习气摄精神,精、气、神合一,方利于延年。
   道书《丹经》云:  “阳中之阴,其名日精;阴中之阳,其名日气;两者相须而物生焉”。故,道家习练内养功法,以养精气为首。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养生须生养其精,精足气方壮,气壮神方旺,神旺身方健。可见,精气为生神之本,精充气盛实乃习气练功之基础。故,习练气功,实乃保精养气,养气生神之道。
习气练功,尚需注重于春季而养脾气,夏季而养肺气,秋季而养肝气,冬季而养心气,四季而养脾气,五脏之气得养,方益于养生。性命双修之道,乃内养功深奥之妙处。    道家养生学说认为:“命系乎气,气聚于身……积精累气以成真。”习练气功,强化元气,元气则充沛、畅达。“气为血之帅”,元气贯通经脉,营血则濡注充盈,脏腑则得以滋养,筋骨则得以营养,肌肤得以润泽,肌体则会强健而有力。养生之道,当营养元气,以气育神,以神合气,使精气神融合一体,则必神怡而益寿。
    一、六节功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掌心重叠(男左手掌心在上,右手掌心在下;女右手掌心在上,左手掌心在下),置于神阙穴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缓缓以口呼气。呼吸自然,协调。
    “元神须存无,元气当守有,绵绵密密,渐人意境”。呼吸随意念发运于掌心,足心,贯通于肩、肘、腕、髋、膝、踝部位。功法之要,在于:气息调和,输布官窍;神气合一,气贯肢节。
    练法:适于清晨、中午、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习练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为宜。男性习练二十四日,可受益,女性习练廿一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使元气贯通输布四肢百骸,以壮身形。“形为神之宅”,元神气贯经脉躯体,则可濡养肢节,习练日久,则必强精益神,肌体强健而安适。
    二、二脉功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掌心按放膝盖(髌骨)部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七十二吸(连续三吸为一吸)共二百一十六吸,缓缓以口呼气七十二呼(连续二呼为一呼)共一百四十四呼。吸气宜浅短三吸为一吸;宜深长二呼为一呼。总共三百六十气息,呼与吸须相配得当,缓急相宜。意念存想,元神领元气,由督脉长强穴上升至督脉百会穴,由百会穴经印堂穴、素髎穴,由任脉廉泉穴下降至会阴穴,功法之妙,在于:呼吸引导而和谐,气意相合而融一。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练此功法,以七十二呼吸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四十日,可受益,女性习练三十五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理气和血,贯通脉络,清脑怡神,强壮精力,协调气息,通经活络。习之以恒,则可强脉髓,益筋骨,健身益体。
    三、关田功
    功法:盘膝正坐位,双手环抱,拇指尖触于内劳宫穴,置于关元穴位。安静,闭目,舌舔上颚,徐徐以鼻吸气,缓缓以口呼气。意守尾闾关(位于长强穴部位),徐徐吸气,以提升阳气;意念引导吸气,上达夹脊关(位于脊中穴部位)。缓缓呼气,以贯通肾脉之窍,继之,徐徐吸气,意念上升,达于玉枕关(位于风府穴上部)。缓缓吸气,以焕发髓脑精神。习练本功法,旨在通三关,而协调脉络。
    意守上丹田泥丸(位于印堂穴部位)徐徐吸气,以补养元神,意念引降吸气,到中丹田土釜(位于膻中穴部位)缓缓吸气,以调和元气,继之,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降至下丹田华池(位于气海穴部位),缓缓吸气,以滋润元精。本功法,意在气在濡三田,通贯任脉气血。功法之妙,在于:吸气达于存意之穴,呼气止于存意之穴,呼吸和顺而匀畅。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习练以气运三关、三田各一功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五十六日,女性习练四十九日受益。
按:三关、三田功法,有疏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周流之益,有固精壮力,补气养神之利,习练日久,可精满气足,神旺智盛。
    四、九窍功
    功法:正身站立位,双手掌背重叠(男左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右手掌心按于左手背,女右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左手掌心按于右手背)。清心,闭目,舌舔上颚,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徐徐以鼻吸气,引气于左右目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右耳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右鼻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口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前阴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后阴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缓缓以口呼气。功法之妙,在于:气,生发丹田关元;气,生发于舌下灵液;气,贯通于人身九窍。《太上黄庭内景经》云:“七孔已通不知老。”乃是。
    练法:适于清晨习练,每练此功法,以一至三遍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十六日可受益,女性习练十四日可受益。
按:本功法,有下降心火,上涌肾水之功。有固精生津,通达官窍之效。习之不懈,则可强化官窍生机,通利气血周流。
    五、闭外固内功
    功法:正身站立位,双手掌背重叠(男左手掌心按于命门穴,右手掌心按于左手背,女右手掌心按于命门穴,左手掌按于右手背)。清心,闭目。意守气穴(命门穴),徐徐以鼻吸气上提,同时,舌舔上颚,紧撮谷道(肛门),闭住三关(耳、目、口),继之,凝神气穴,缓缓以口呼气,功法之妙,在于提、舔、撮、闭之时,凝神气穴,使官窍合于气,气精合于神。日常习练此功,必生效益。
    练法:适于夜晚习练。每练此功法,以十分钟至二十分钟为宜,男性习练十六日可受益。女性习练十四日可受益。
    本功法,习练日久,有元精而不泄,元气而不漏,元神而不散之功效。
按:道家之见,耳乃精窍,口乃气窍,目乃神窍。修命,当“闭耳不听,则坎水内澄;闭目不视,则离火内营;闭口不言,则兑金不鸣”。此为外闭而内养,闭外而内固之道。故,以此而练精,乃练元精;以此而练气,乃练元气;以此而练神,乃练元神。养生之道,此乃首要。
    六、日月功
    功法:正身站立位,清心,闭目,男左手掌心按于下玄窍(气海、关元穴部位),右手掌心按于气穴(命门穴);女右手掌心按于下玄窍,左手掌心按于气穴。清晨,面向东方,连续以鼻徐徐吸气(深吸),缓缓以口呼气(浅呼),意想一轮红日,由海底(会阴穴部位)上升至尾闾(长强穴部位)、夹脊(脊中穴部位)、玉枕(风府上部位)、上昆仑(百会穴部位),经泥丸(印堂穴部位),达唇内齿部(龈交穴部位)。反复习气。至二百一十六吸(三吸为一吸)。
    练法:适于清晨习练,每练此功法,以一遍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三十二日可受益,女性习练二十八日可受益。
夜晚,面向西方,连续以鼻徐徐吸气(浅吸),缓缓以口呼气(深呼),意想一轮皓月,由乾鼎泥丸(印堂穴部位)下降至重楼(咽喉部位)绛宫黄庭(膻中穴部位)、达坤炉(下丹田气海穴部位)。反复习气至一百四十四呼(二呼为一呼)。
    七、三焦功
    功法:取仰卧位,双腿平伸,双手掌心向上,闭目。意守膻中穴,徐徐吸气,气满,缓缓呼气;意守中脘穴,徐徐吸气,气满,缓缓呼气。意守阴交穴,徐徐吸气,气满,缓缓呼气。
    练法:适于夜晚就寝前习练,每次习练十~二十分钟为宜,初练者男性乃习练二十四日,可受益,女性习练二十一日,可受益。
    按:三焦式内养功法,乃崂山气功术内养功之一。中华医学基础理论认为:三焦,乃传输水谷出纳之通道,为疏导元气流注之枢纽。上焦位于膈上,聚经脉之气于膻中穴。中焦位于脐上,聚经脉之气于中脘穴。下焦位于脐下,聚经脉之气于阴交穴。
呼吸吐纳三焦之脉气,练内养之功法,乃聚精气于气之会穴膻中,运化六腑之会穴中脘;出纳三焦之募和任脉、少阴、冲脉之会穴阴交,以此,固本强标而养生机,以利增寿。
    八、乾坤功
    功法:盘膝平坐,挺胸收腹,双手握抱,拇指尖点内劳宫穴,手置于关元穴部位,闭目,舌舔上颚,徐徐吸气,意守头顶三阳(百会穴部位),缓缓呼气,意守足底心中(涌泉穴部位),任其自然,以神合气,以气育神,神气混一,相抱不离,元气则生,元神则旺。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习练,初练者男性习练二十四日可受益,女生习练二十一日可受益。
    按:道家立论,乾为天,坤为地;乾乃阳,坤乃阴;气为阳,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通天地之气,化阴阳之精,贯通合一,则生化元神。习气以养神内,练气以固形外,神形合一,内外相合,人必受益而益生。
    道家养生之说,注重于“内养心性”“外练形体”。即习练内养功法,重于养性,重于养形。养性练功,则可练神,养命练功,则可练形。所谓“性命双修”则为道家养生之要旨。而,养性之内功,必表于形体;养形之外功,必发于心性,二者相依相存,兼养兼修,方可达到神形交融,性命相合之境界。故,养生之道在于养性,养形之功在于养精;益寿之术,在于养气;延年之法,在于养神。因而,养生须重精、气、神三宝,练功当注重养精、固精;养气、调气、补气;养神、保神、补神。
    道书云:“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乃是。因而,内养功法之调息先宜随息,随息之要,在于息息归根,次宜心息相依,心息相依,神必归气,气必随神。
习练气功,至神气相交之境,必益寿延年。
外动功法
    道家养生之道,旨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养静,乃道家养生之道的核心;养动,乃道家养生之道的方术。《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养生之道,贵在养气。故,善养其形,须善养其气。人之生命,“精为生之根,气乃命之蒂”。养气,在于养乎内;练气,在于发乎外。养气,为不使气亏;练气,为不使气弱;养气,为使气顺;练气,为使气和。故,习气,练功,乃讲求气之通畅与充盈,气通畅,血则通达;气充盈,精则旺盛,故而,精气足,身必健,心必适。因,  “形为神之宅”,“心为神之主”。心安则神怡,形强则神泰,年寿则必得其益也。
   养动,乃身有所动,力有所行。身动,则可理气和血,通经活络;力行,则协调脏腑,舒展筋骨。所以,四体常勤常劳,官窍善使善用,强健体魄之利,益寿延年之益,则寓于其中矣。
    崂山道长玄中子言:“养生之法,须静动相依。”
    动,求之有方,动之适宜,方益于养生。
静者养内,益于气血、脏腑、经络之生理效能;动者养形,益于肌肤、筋骨、形体之生理机能。故,养静与养动,乃相生相成。只有内外兼修,静动合一,习气练功之益处,方会臻于领悟。
   六字诀功法利于协调脏腑   
   道家养动功法,习之有常的“呬、吹、嘘、呵、呼、嘻”的六字诀,乃南朝时期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所倡导之静
动皆宜之功法。咽气,为宜通肺气;吹气,为协和肾气;嘘气,为疏导肝气;呵气,为养益心气;呼气,为调节脾气;吸气,为舒达三焦。六字诀功法,可静佳或静立习练,亦可配合躯体动作习练,其益在于通畅呼吸,其利在于协调脏腑。
中华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饮食之精微,经气之化生,随血液循环而周流全身,产生气为血之帅的作用血液输注周身,维持了旺盛的生命活动,产生了血为气之母的功用,气血之相生相成,相依相存,构成了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功外动功法,基于调和呼吸,练养精气;气功外动功法,长于促进气血通畅,以营养生机,善于强健形体百骸,而养益性命。
   五脏六腑互相制约
   人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肌肤、筋骨,构成了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且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因而,习练外动功法,旨在协调呼吸、和顺血脉、促进消化、疏调排泄,益于安神宁志、利于结实体魄。故,外动功法,为练身之功、养形之术,习之得法,有强身益寿之功用。
    道家养生之道,旨在强身、祛病、益寿、延年。《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善食其形,须善养其气,养生之道,贵在养气。人之生命,“精为生之根,气乃命之蒂”,善养形则须善养气。故,养气养乎内,练气则发乎外,练气为不使气亏,练气为不使气弱,练气为不使气竭。气功外动功法,即习气讲求气之和畅与充盈,气和畅,血则通达,气充盈,精则旺盛。精气足,身必健,心必适。因“形为神之宅”,“心为神之主”,心安则神怡,形强则神泰,寿亦必得其益。
    气功外动功法,练养精气,乃基于调和呼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饮食之精微,经气之化生,随血液循环而周流全身,产生气为血之帅的作用;血液输注周身,维持了旺盛的生命活动,产生了血为气之母的功用。气血之相生相成,相依相存,构成了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外动功法,长于促进气血通畅,以营养生命,善于强健形体百骸,而养益性命。
人的五脏六腑,脉髓筋骨,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心、肝、脾、肺、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肌肤、筋骨,构成了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和运动系统等。而各系统又相互联结,互相作用地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习练外动功法,旨在协调呼吸,和顺血脉,促进消化,疏调排泄,益于安神宁志,利于结实体魄。故,外动功法,为练身之功,养形之术,习之得法,可延年益寿。
    一、劳宫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上,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到平头鬓部,翻掌;手心向下,缓缓呼气,沉肩直臂,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二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后,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到肩部,仰掌;手心向上,缓缓呼气,用力举至臂直,仰面,睁眼,手掌心向下,沉肩直臂,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三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双手掌心向下,五指分开,微屈。徐徐吸气,手臂缓慢抬至平胸乳部,双手掌、臂外展,双手心转向外侧,缓缓呼气,缓慢下蹲,用力向两侧推到臂平直,手掌心向下,缓慢站起。自然收功,连续一一三次。    
    第四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闭目,意守内劳宫穴,掌心向股外侧。徐徐吸气,屈指用力握拳,缓缓呼气,缓慢伸直五指,自然收功,连续五~七次。
按: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火)穴,意守劳宫,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可调节心包络之经脉,以疏通肺、心气血,输布精微,强化心神。
    二、十宣功
    功法: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徐徐吸气,掌心向上,握拳置章门穴部,成半蹲位,缓慢呼气,缓慢,用力向前方出左臂,同时,缓慢用力伸五指,左手由正前方,用力握拳,徐徐吸气,缓慢用力收拳到章门穴部。左右手交替,连续做一~三次,慢慢站起,自然收功。
按:十宣穴,为肺、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诸经井穴之端,意守十宣穴,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伸掌、握拳,可促进气血周流,强化经络传导,增强十宣穴之功用,十宣穴有活血、化瘀、消滞、解痉的作用,对调节脏腑气机具有良好效能。
    三、九通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徐徐吸气,双手臂伸直,外展四十五度,五指微分开,屏息,意守大杼、膈俞穴。双手掌交替弹击大杼、膈俞穴。一左一右为一次,连续做一~三次,缓缓呼气,自然收功。
  按:大杼穴,为骨之会穴,督脉之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意守大杼,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配以膈俞穴,可调节阳脉之脉络,以贯通诸阳,能强健筋骨,气化津液,以强肾络。
   第二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稍宽于肩,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徐徐吸气,双手臂外展握拳,屏息,拳腕拍击环跳、风市穴。缓缓呼气,直腰挺胸,自然收功。一呼一吸为一次,连续做一~三次。
    按:环跳穴,为足少阳,太阳之会,配以风市穴,可通经以化湿痹,能活络以解拘挛。   第三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稍宽于肩,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徐徐吸气。双手臂外展握拳,屏息,急下蹲,拳心拍击阳陵泉、血海、绝骨穴。缓缓呼气,直腰挺胸,自然收功。一吸一呼为一次,连续做一~三次。
   按:阳陵泉穴为筋之会穴,足少阳胆经之合(土)穴。血海穴乃脾经裹血之络输,绝骨穴为髓之会穴,呼吸气息,随意念而吐纳,可调节筋髓,以益躯体,能强健腰膝,以利肢节。
   第四式:站立位,双脚左右分开稍宽于肩,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徐徐吸气,双臂外展四十五度,掌心向前,屏息,双手掌同时前后拍击丹田、命门穴。连续五~七次。
按:丹田穴,道家视为藏先天真一精气之处。医家认为,乃任脉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四穴之经气聚处。命门穴,为督脉脉气之原,阳气之根,精气之海,意守命门、丹田穴,呼吸气息,随意含而吐纳,可调节任、督二脉,以壮元精,益气力,协调阴阳,养生益寿。
   四、形神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意守气海穴,双目聚神正视,双手掌心向前,徐徐以鼻吸气,握拳、屈肘,拳臂抬至膻中穴部位,双拳内收,拳心向下,双腿平蹲,拳臂用力向前平伸,急速以口呼气。连续做一~三次。
   第二式:双腿平蹲位,收腹挺胸,意守气海穴,双目聚神前视,徐徐以鼻吸气,双拳臂平伸,交叉上举,双拳臂迅速用力抡下成四十五度,急速以口呼气,收腹挺胸站立,松拳,自然收功。连续做一~三次。
   第三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意守气海穴,双目聚神前视,双手掌心向前,徐徐以鼻吸气,握拳、屈肘,拳臂平抬至膻中穴部位,拳心转向下方,迅速用力伸臂,双腿平蹲,急速以口呼气,手掌向左右力推。收腹挺胸站立,自然收功。连续做一~三次。
   第四式:双腿平蹲位,收腹挺胸,意守气海穴,双目聚神前视,双手掌臂屈收,迅速用力平伸,用力推向正前方,急速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双手掌臂,迅速用力向左后右方连续跳蹲出拳。急速以口呼气,起身收腹挺胸站立,自然收功。连续做一~三次。
按:道家养生贵在养神,“神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子”养神即可养气,练气即可练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精生,精气神相合,形骸必健。形神功法,练精、练气、练神习之日久,可促进气血之周流,强化脉髓筋骨。
    五、金钟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意守膻中穴,双手掌心重叠按于百会穴(右手掌心在下,左手掌心在上),以鼻徐徐吸气,双手重叠下降环抱于胸前膻中穴部位,双掌向左右平分,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拇指屈于食指根处,下蹲,以口缓缓呼气,双臂掌向正前方用力伸出。连续做一一三次。
    第二式:下蹲位,意守膻中穴,双手掌平伸,双目向正前方凝视,以鼻徐徐吸气,握拳,屈肘,双臂伸直下垂于股外侧,以口呼气。
    第三式:接第二式下蹲位,双目正视前方,意守气海穴,徐徐以鼻吸气,屈肘,双臂拳上提至丹田部位,双手掌心重叠按于气海穴,屏息,顺时针旋转揉动三环,手掌心向内重按,以口缓缓呼气。连续做一~三次。
    第四式:下蹲位,双目正视前方,意守京门穴,以鼻徐徐吸气,双手掌向左右分推至京门穴,屏息,顺时针旋转揉动三环,以口缓缓呼气,直腰挺胸,站立,自然收功。连续做一~三次。
按: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膻中穴,为足太阳、少阳、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海穴,为生发元气之海;京门穴为肾之募穴。意守百会,贯通诸阳之海,疏调手足三阳之脉,上融膻中气会之气机,下合气海生发之元气,通达封藏精髓之肾募,习练日久,有聚元气以生神,聚元精而生力之功效。

  六、排山功    第一式:站立位,双腿左右分开同肩宽,脚尖向正前方,收腹挺胸。聚神于正前方,双手臂平伸,仰掌,以鼻徐徐吸气,屈肘,双手掌心向面部,双手掌心转向外侧,五指尖向胸部,翻掌,掌心向下,以口缓缓呼气,掌臂向前方用力伸出。
    第二式:接第一式,翻掌,掌心向上,以鼻徐徐吸气,双臂平行,划向左方,侧身,翻掌,屈肘,掌心向外,以口缓缓呼气,双手掌用力推向前方,以鼻徐徐吸气,双掌臂平行,划向右方,侧身,翻掌,屈肘,掌心向外,以口缓缓呼气,双手掌用力推向前方。
    第三式:接第二式,以鼻徐徐吸气,双手掌臂平行,划向正前方,双手掌心相对合拢,屈肘,以口缓缓呼气,合掌用力向正前方伸出。
    第四式:接第三式,以鼻徐徐吸气,右臂屈肘,掌心向斜上方高抬至肩部,左臂向斜下方伸直,掌心向下,右腿屈膝外展,高抬至平腹部,以口缓缓呼气。以鼻徐徐吸气,右臂向斜下方伸直,掌心向下,左臂屈肘,掌心向斜上方抬至眉部。左腿屈膝外展,高抬到平腹部。以口缓缓呼气。
    第五式:接第四式,左臂掌,左腿膝向斜下方伸直,以鼻徐徐吸气,双臂交叉,向头上部抡举,双腿屈膝下蹲,以口缓缓呼气,双臂交叉分开,向斜下方伸直,屈膝挺直,站立,自然收功。
    按:道家气功讲求养内强外,注重练精则虎啸而运力,练气则龙吟而行掌功。练精、练气、练神,乃以练气为根,练形、练力、练功,乃以练力为本,排山功法习之日久,则可强化元精、元气、元神,亦可增强腰、腿、臂掌功力。
习练外动功法(因人选功),以协调气息,和顺血脉,利于消化,疏调排泄,安神宁志,舒展肢体,以加速疲劳消除,促进新陈代谢,强化生理机能,从而,有利地蓄备竞技实力。
“修性”功法
    修性之道在于养性,养性之道在于节制性欲,克制性燥,而使性平、性和、性顺。
    一、修性
    寅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环抱,拇指尖点于内劳宫穴。
    意守命门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督脉上升至百会穴,闭气,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沿督脉下降至素髎穴。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意守廉泉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呼气,沿任脉下降至巨阙穴,闭气,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沿任脉下降至曲骨穴。一吸一呼为一次,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意守神阙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任脉上升至华盖穴,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意守脑户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督脉下降至阳关穴,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功用:
    升督脉阳气,降任脉阴气。以和顺阴阳。升任脉阴气,降督脉阳气,以协调阴阳。养
营里而益阴血,固卫表而益阳气,顺乎阴阳以养性,乃修性之法。
    二、养性
    亥时,仰卧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向上,五指微分,置于股外侧。
    意守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闭气,意守脊中穴,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意守大椎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闭气,意守阳池穴,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意守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闭气,意守膻中穴,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意守建里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闭气,意守足三里穴,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意守太冲穴,以鼻徐徐吸气,意领吸气,顺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呼气,逆时针方向旋转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功用:
    聚阴脉血气,以养精,汇阳脉气血,以育神,贯通气血,协调阴阳,乃养生之法。
    三、益性    
    巳时,面向南方,站立位,闭目,舌舔上颚,心神求寂静,身形求湉安,以鼻徐徐吸气,用力收魄门(肛门),双手掌心重叠按抚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闭气,意领闭气,下咽于丹田,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双手掌心紧紧按抚于双耳窍,以鼻徐徐吸气,用力收魄门,提精囊(睾丸),闭气,意领闭气,下注于命门穴部位,双膝屈曲下蹲(骑马式),以口缓缓呼气,双手掌徐缓离开耳窍。挺胸收腹站立,收功。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三至五次。
    功用:
提元阳之气,以固卫表;聚元阴之气,以滋营里;固元精,以强肾阴;聚元气以益肾阳,精气相和而益性。
“修命"功法
    修命之要,在于养生,养生之要,在于固本强标,固精益气,而使命安、命定、命强。
   一、修命
   子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相叠仰上,双手拇指端相对,小鱼际边缘置于曲骨穴部分,挺胸收腹,意守长强穴,徐徐吸气,意领吸气,沿督脉上提于大椎穴部位,以口缓缓呼气,意领吸气,沿督脉下降至长强穴部位,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午时,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双手掌心按抚于“鹤顶”穴(髌骨边缘处),提精囊,意领吸气沿任脉上提至印堂穴,睁目平视远方,以口缓缓平直吐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功用:
    强精敛气以养性,和性养神以健身,协调阴阳,以使“阳平阴秘”。 
   二、养命
   站立位,闭目,舌舔上颚,双肘臂屈曲,置于巨阙穴部位,一手掌心向上,一手掌心向下,中指端相对,以鼻徐徐吸气,双手指掌相合,推向肘横纹尽头处(中指腹直推中冲、内劳宫、大陵、内关、郄门诸穴),以口缓缓平直吐气,睁目平视远方,双手指掌,自肘横纹尽头处(中指腹直推郄门、内关、大陵、内劳宫、中冲诸穴),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盘膝正坐位,闭目,舌舔上颚,一手按抚命门,一手按抚丹田(男左手按抚丹田,右手按抚命门;女右手按抚丹田,左手按抚命门);以鼻徐徐吸气,按抚丹田之手用力内按,按抚命门之手轻轻外抚;以按命门之手,用力内按,按抚丹田之手轻轻外抚。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仰卧位,闭目,舌舔上颚,双腿、足紧紧相并,双手掌心、胳臂紧紧贴于股外侧,意守会阴穴,以鼻徐徐吸气,用力收魄户,提精囊,意领吸气,沿督脉上提至百会穴,闭气,睁目,直视隐白、大敦穴,以口缓缓平直吐气,双腿、魄门、精囊放松、舒展。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八、女七)。
    功用:
    固秘精气,焕发神气,协调阴阳,保育生机。    
    三、益命
    子时与午时,分别盘膝而坐,闭目,舌舔上颚,左手掌心托精囊,右手掌心按抚神阙穴,以鼻徐徐吸气,左手掌心托精囊,右手掌心力按神阙,以口缓缓吸气,左、右手掌心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七至八次(男子功法)。
    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左手掌心上托精囊,右手掌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丹田部位,生热为度。
    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双手掌心相对搓热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京门穴,生热为度。
    左手掌心托精囊,右手掌心按抚百会穴,以鼻徐徐吸气,左、右手掌心力托、力抚精囊、百会,以口缓缓呼气,左、右手掌心放松。
    功用:
养精而生化精气,固精而强化精力,养肾阴壮肾阳而益血,精血充盈,气力则充沛,精神则旺盛,性命之益显而可见之。
老年养生益寿八功
    一、明聪功
    按:年老,视不明,听不聪,乃人体生理机能衰退的自然规律。施以经络按摩,加强经络传导,以利官窍,习练经络气功,促进气血输布,以养耳目,此乃益寿之法。
    功法:
    (1)站立位,双足同肩宽,挺胸收腹,双臂自然垂直,双目向前平视。凝视片刻,双目向左、右斜视,上、下直视。反复做三~五次。
    (2)双手中指指腹,按摩睛明穴、童子髂穴、阳白穴、四白穴。呼吸深而缓为宜。
    (3)闭目,双手食指屈曲,食指内侧,自睛明穴按摩至瞳子髎穴。
    (4)双手心相对,摩擦生热,以内劳宫穴部位,按抚揉动双目。
    (5)闭目,双眼目珠,向左、右、上、下内视,反复做三~五次。
    (6)双手中指指腹上,下按摩耳门、听会穴。反复做一~三次。
    (7)双手拇指指腹上、下按摩翳风、瘈脉、颅息穴。反复做一一三次。
    (8)双手拇指指腹,与食指屈曲之外侧,揉摩耳垂,上提耳轮尖。反复做一一三次。
    (9)双手掌心相对摩擦生热,以内劳宫穴部位,抚按于双耳耳腔,反复做一一三次。
    (10)闭目,意守丹田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气上升至耳腔,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气下达丹田穴,反复做一~三次。
   注:呼吸深而缓为宜。
功用:通经脉气血,以养耳目,调节经络穴位,以开官窍。
   二、二通功
  按 :年老,胃肠活动功能减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易腹胀而不适,便秘而不通。按摩经络穴位,加强气机贯通,促进脏腑活动,以调节经络传导,而增强脏腑机能,运化失调之症,则可得缓解。
   功法:
    1.站立位,挺胸收腹,双足分开肩宽,双目正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反复六~八次。
    2.双手拇指指腹内侧,自巨阙穴缓缓下推至神阙穴之边缘部位。反复三一五次。
    3.双手拇指指腹内侧,自巨阙穴缓缓推至章门穴,反复三~五次。拇指腹与食指外侧捏动章门穴部位六一八次。
    4.双手掌心相对搓热,手掌、背重叠,按揉气海穴、关元穴部位。反复一~二次。
    5.双手食、中、无名、小指尖相对,双手指腹,自命门穴至长强穴,上、下交替推拿。做一~二分钟。
   注:呼吸深而缓为宜。
   功法:
   按摩任脉经穴,疏通上、中、下脘,建里穴,促进胃脘部位之气血流注,以助消化。
按摩脏之会穴章门,协调脏腑功能,以消腹胀,按摩督脉七节穴,泻督阳之热结。以利排泄。
    三、壮叟功
    按:年老,肝、肾气衰,筋骨则不利,脉络则失养,脾胃减弱,精力则不足,表之于外,则出现步履迟缓之龙钟形态。补肺以益气,养心以和血,滋补肝筋,肾精,以强健筋骨,调节脾气,以助运化,乃强健步履,延缓衰老之有益方法。
    功法:
    1.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臂自然下垂,目向前方面正视,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反复二~三次。
    2.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目向前方正视,双手中指指腹按大抒揉动,做一~二分钟。
    3.半蹲位,腰微弯,目向前方正视,双手中指腹按阳陵泉穴揉动。做一~二分钟。
    4.蹲位,目向前方正视,双手中指指腹按绝骨穴揉动。做一~二分钟。
    5.站立位,挺胸收腹,目向前方正视,双手掌心按抚京门穴,双腿交替成四十五度角,向前踢出,伸直足尖向上翅直,足跟用力前蹬。一左一右为一次,反复三~五分钟。
    6.站立位,挺胸收腹,目向前方正视,双腿交替抬起成四十五度角,一手中指腹揉足三里穴,一手中指腹按揉承山穴,足背做上翅下压动作,足踝做旋转动作。一左一右为一次,反复做一~三次。
    7.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双手拇指腹按居髂穴,身体微向前倾,缓缓下蹲成四十五度角,双手中指腹按风市穴,缓缓起立,一蹲一起为一次。反复做一~三次。
    8.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目向前方正视,双手掌相对,搓热,手掌内劳宫穴部位,按摩环跳穴。做一~二分钟。
    9.全身放松,意守关元穴,以鼻深深吸气,上提至膻中穴部位,以口缓缓呼气,意念引气下行,于双腿至足踝部位。一吸一呼为一次。做一~三次。
    功用:按摩骨之会穴大抒、筋之会穴阳陵泉,髓之会穴绝骨,可强化筋骨髓之气机,以坚实肢力,按摩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风市穴、环跳穴、可通达足少阳之阳脉气血,以化风寒,湿邪,以解筋肉之紧缩拘挛。
   习之日久,可生强健步履之效。
注:不便站立者可坐位施术。
   四、固形功
   按:年老,精气日弱,神气日衰,形体日萎,此乃生、老变化之自然规律。而养生有道,善于习气,则可协调脏腑,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而养内,长于练功,则可活动筋骨,坚实肌肤,强化脉髓而养形,习练日久,则有强健身体而养生,强化生命而延寿之效益。
    功法:
    1.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目正视前方。以鼻徐徐吸气,双手掌心向股外侧,上提至大包穴部位,以手掌内劳宫穴部位,按摩大包穴;以口缓缓呼气,双手掌心下推至章门穴部位,斜下推至关元穴部位,双手掌重叠,下按关元穴部位。    
   2.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目正视前方,以鼻徐徐吸气,右腿向左腿侧交叉,同时提肛,身体转向左侧,左腿迈向前一步,身体后仰,双手臂屈曲,双手掌抬至肩部,以口缓缓呼气,手臂随身向前方用力伸直推出。双手臂平直随身体转向正前方,手臂下垂(向左侧功法同上)。
   3.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目正视前方,以鼻徐徐吸气,双手掌心向前,用力握拳,屈肘上提至面部颧骨位,双拳对翻,拳眼相对,下蹲,以口缓缓呼气,平伸拳臂用力向前方出拳,以鼻徐徐吸气,屈肘,双拳臂收至腋前部位,以口缓缓呼气,双拳臂用力向左右平伸出拳。以鼻徐徐吸气,双拳臂由下交叉环绕至头部位,以口缓缓呼气,双拳臂向左右两侧抡下,身体站立。
   4.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目正视前方,以鼻徐徐吸气,右手掌心按于关元穴部位,左手无名、小指尖置于内劳宫穴部位,拇指尖置于无名指、小指甲上,食指、中指伸直,屈肘,手掌指上提至胸肋部位,向左上方,用力伸指,双目凝视手指,以口缓缓呼气。
   以鼻徐徐吸气,左手掌指收至关元穴部位,伸掌,以掌心内劳宫穴部位按于关元穴部位,右手掌指,同上左手掌指握法,向右上方,用力伸出,以口缓缓呼气。
    以鼻徐徐吸气,右手掌指收至关元穴部位,以掌心内劳宫穴部位按于左手背。双手掌指,用力向正前方平伸,双目凝视左右手指,以口缓缓呼气。
   以鼻徐徐吸气,屈肘,双手掌指收至膻中穴部位,双手掌指向正上方,指、臂向上伸直仰头,双目凝视左右掌指,以口缓缓呼气,自然收功。
   5.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目正视前方,左手掌心劳宫穴部按关元穴部位,右手掌心劳宫穴部按于命门穴部位,以鼻徐徐吸气,腰髋部位向左旋转摇动;以口缓缓呼气,腰髋部位向右旋转摇动。一左一右为一次,反复做七~八次。
   功用:固元精,乃补益人的精力;补元气,乃增强人体的机能;养元神,乃激发人体的活力。固形功法,兼而有之。故,习之日久,乃见其益。
   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躯干肌肤,四肢百骸乃相互资生,相依相存。人身的经络体系乃互相传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十四经脉,脉脉贯通,气血流注,运行不息,这种完整的生理活动,有节奏地维持着人的生命。
人到老年,生理机能趋于衰退,生理节律出现失调,这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总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活动。因而,有效地调节人体经络传导,使气血和顺,官窍通达,津液充足,内脏协调,这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实际的效益。
    五、五修功
    1.老年人产生胸闷、气短、喘咳、多痰等病症,宜于在寅时(晨三~五时)习练气功。
    意守肺经募穴中府,以鼻徐徐吸气,意守肺俞穴,以口缓缓呼气,习练七一八分钟。
    2.老年人产生憋气、胸痛、心慌、失眠惊厥等病症,宜于在午时(中午十一一十三时)习练气功。
    意守心经募穴巨阙,以鼻徐徐吸气,意守心俞穴,以口缓缓呼气,习练七一八分钟。
    3.老年人产生胃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病症,宜于在已时(上午九~十一时)习练气功。
    意守脾经募穴期门,以鼻徐徐吸气,意守脾俞穴,以口缓呼气,习练七一八分钟。
    4.老年人产生目涩痛、肝区疼痛、肋间疼痛、恶心、胸痛等病症,宜于在丑时、(凌晨一~三时)习练气功。
    意守肝经募穴期门,以鼻徐徐吸气,意守肝俞穴,以口缓缓呼气,习练七一八分钟。
    5.老年人产生腰背酸痛、尿频、遗尿、下肢乏力,头晕等病症,宜于在酉时(下午五~七时)习练气功。
    意守肾经募穴京门,以鼻徐徐吸气,意守肾俞穴,以口缓缓呼气,习练七~八分钟。
功用:五脏之经气,各有所立,五脏之功能,各有所用。募穴,乃五脏经气所聚集之脉道。通其经气,疏其传导,以活脉络,以强流注,必得滋濡脏腑之益,必生健身壮体之利。人身之经络气血,聚结于募穴,输转于俞穴。故,募、俞穴位,乃是气血周流枢纽。调节募、俞穴位,乃是疏调脏腑、贯通里表、强健肌肤的有益功法。
    六、五却功
    按:人的经脉、气血,贯通输布于周身,好似潮汐,有规律地流注于人体。经络的传导,始终保持着协调、平衡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经络失调,生理机能就会出现异常。
    疏通经络,调和脉络;输布气血,深达腠理;养于卫表,濡于营里。善于健身者,通达络却之脉乃为益方良法。
    1.老年人产生痰壅、气滞、咽肿、喉痛、哮喘等病症,宜于在寅时(晨三一五时),以手拇指腹,交替推揉肺经之络穴列缺,郄穴孔最。
    2.老年人产生心绞痛、夜卧不宁、焦躁不安、血压高等病症,宜于在午时(中午十一~十三时),以手中指腹点揉心经之络穴通里,郄穴阴,心包经之络穴内关,郄穴郄门。
    3.老年人产生消化不良,嗳气吞酸,胃痛肠鸣,五更泻等病症,宜于在已时(上午九~十一时),以手拇指腹,交替按揉脾经之络穴公孙,郄穴地机;胃经之络穴丰隆,郄穴梁丘。
    4.老年人产生头昏目眩、躁怒不安、厌食恶心等病症,宜于在丑时(凌晨一~三时),以手拇指腹,交替推肝经络穴蠡沟,郄穴中都,胆经络穴光明,郄穴外丘。
    5.老年人产生小便失禁、血尿、肾炎、发热等病症、宜于在酉时(十七~十九时)以手中指腹点、揉肾经络穴大钟,郄穴水泉;膀胱经络穴飞扬,郄穴金门。
   功用:人的经络传导于全身,血脉则可疏达,人的气血输布畅通,则可和顺脏腑。故,经络协调,则可安神宁志,舒展筋骨,强健肌肤,消除倦怠。经络失和,人的生理功
能就会失常。    
人身之经脉气血,通达于络穴,深集于郄穴,故络、郄穴位,仍是气血疏导的转注。调节络、郄穴位,乃是通畅经脉,和缓气血的有效方法。
   七、百节功
   按:年老,筋骨脉髓趋于衰弱,四肢百骸日见失利。因而,行则不敏,动则不捷。气血不盛,精血输布则不利;经络不调,节骨活动则不强。故,求四肢百节之坚实,而益躯体,形态之健壮,而益精气神,此乃养生之功。
    功法:
    1.正坐位,双膝、足微向左右分开。双手五指交叉,双手掌心相对,置于关元穴部位,以鼻徐徐吸气,五指与掌心紧紧相叩,以口缓缓呼气,相叩五指伸直,用力脱出。反复七~八次。
   2.正坐位,双膝、足微向左右分开。双手五指交叉,双手掌交叉,双手掌心相对,置于膻中穴部位,以鼻徐徐吸气,双手腕向左旋转、环绕,以口缓缓呼气,双手腕向右旋转、环绕。    
   3.正坐位,双膝、足向左右分开。目正视前方,双手臂交叉相叠,置于中脘穴部位。双手食、中指腹按于天井穴、清冷渊穴,点、揉,做一~二分钟。
   4.正坐位,双膝、足微向左右分开。目正视前方,左手臂上抬屈曲成九十度角,右手掌心内劳宫穴部位托于天井、清冷渊穴部位,手臂做屈、旋转、环绕活动(右手臂与左手掌活动同上)。
   5.正坐位,双膝、足微向左右分开。目正视前方,双手、臂交叉,中指腹分别按于肩髑穴,以鼻徐徐吸气,顺时针方向按摩。做一~二分钟。
   6.正坐位,双膝、足并拢,双手掌根按于京门穴部位,腰部做前俯、后仰,向左、向右环绕活动,做一~二分钟。
   7.正坐位,双膝、足微向左右分开。目正视前方,双手掌根分别按于“鹤顶穴”部位,食、无名指腹,按于内、外椟鼻穴,以鼻徐徐吸气,顺时针方向按摩,以口缓缓呼气,逆时针方向按摩;双手中指腹,按于委中穴,以鼻徐徐吸气。顺时针方向按摩,以口缓缓呼气,逆时针方向按摩,双手掌心内劳宫穴按于“膝顶”部位,以鼻徐徐吸气,手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摩,以口缓缓呼气,手掌心逆时针方向按摩。
   8.正坐位,左膝、足上抬,屈曲成九十度角,置于右膝部,左手无名指腹按于金门穴,中、食指腹按于京骨,束骨穴,拇指腹按于公孙穴,右手拇、中指腹按于太溪、昆仑穴,以鼻徐徐吸气,足踝顺时针方向,做环绕活动,以口缓缓呼气,足踝逆时针方向,做环绕活动一~二分钟。
   9.站立位,挺胸收腹,目视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以鼻徐徐吸气,双手、臂、肩逆时针方向做自然旋转、抖动活动;以口缓缓呼气,双手、臂、肩逆时针方向做自然旋转、抖动活动。做一~二分钟,以鼻徐徐呼气,双足掌向上挺立,以口缓缓呼气,双足掌向下踏平,做一~二分钟。
功用:通经活络,以利肢节;理气和血,以健筋脉,经络传导通畅,四肢百骸则得以滑利;气血周流旺盛,肌肉筋骨则得以坚实。
   八、睡功秘法
   按:年老,气血趋于虚亏,“气为血之帅”,气虚,则不足以统摄血液旺行;“血为气之母,”血亏,则不足以养气机健运。因而,心火不旺,脾土则不盛,脾土不旺,肺金则不盛,肺金不旺,肾水则不盛,心肾不交,夜卧则不宁。因而,求安眠而养神,求安宁而养精,求平静而养气,使精气神得养,则延衰老而益寿矣。
    功法:
    1.向右侧卧位,右手掌心劳宫穴部,按于耳腔,左手掌心劳宫穴部,按于关元穴部位。右膝微曲,左膝屈曲于右腿上,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
    2.仰卧位,双手掌心向上,双足向左、右自然分开,意守关元穴,自然调息。
    3.仰卧位,双手掌心搓热,男性,右手托阴囊,左手劳宫穴部位按抚神阙穴部位,自然调息。女性,左手中指腹点于曲骨穴,掌心按于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掌根按于神阙部位,右手劳宫穴部位置于命门穴部位,自然调息。
    4.仰卧位,右手掌心劳宫穴,按抚于百会穴部位,左手掌心劳宫穴,按抚于右手背外劳宫穴部位。呼吸均匀而求深长。
功用: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求精气神之益,以和气血之流注,安脏腑之协调,进而利眠。

收精法
    一转阳关精回路,二到尾闾升洞天,
    三合夹脊渐渐妙,四至泥丸玉枕穿,
    五至昆仑天涯外,六过明堂真妙玄,
    七赴天桥夫妇会,八转离宫火炼丹,
    九从元关空白处,周天火候内外翻,
    如是朝朝并暮暮,何愁不得人仙班。
大意是说:元精(即先天真阳)发生之时,从阳关(海底)收回,再沿尾闾上升,通过夹脊,穿玉枕而升泥丸,直至昆仑顶(头顶)上,又下行过明堂(眉心入内一寸),赴鹊桥(天池),转下离宫(绛宫),归于元关(即玄关,指丹田)虚空之窍。
调液法
    道家修炼“调液法”口诀曰:
    人因食五味,雍滞闭三焦。
    热极苦涩盛,冷多淡水饶。
    便将元炁疗,休更问壶瓢。
    热随呵自退,冷宜吹始销。
    口中频漱咽,津液自然调。
    若得如斯验,冷兼热罢朝。
大意是说:平常人因为食用各种五味饮食,使得雍滞之炁闭塞于三焦之中。或热极,或冷多,导致苦涩痛苦。便需要运用元罴治疗,不要再问壶瓢用药。热则用“呵”而其热自退,冷则随“吹”而其冷自消。口中频繁漱津咽炁,则津液自然调和清甜。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效验,则冷热之疾都可以去除不见。
六炁法
    “六炁法”即道家所传之六字炼炁诀。六字诀是用“咽、呵、呼、嘘、吹、嘻”六个字发声治病,病情痊愈即可停止,不宜过多再用,多用恐伤真炁。
   一曰咽
    阨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
    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
    大意是说:“咽”法最为灵验,外面的鼻子和内里关联的肺部,寒热之症、劳累烦闷以及皮肤疮疡等症,都可以用咽法吐纳,无不获得痊愈。
   二曰呵
   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
   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不和自消灭。
   大意是说:“呵”法属心,心主于舌。口中干涩、身体烦热皆可治疗。根据病症的深浅程度而用之,症状重些则呵之多,症状轻些则呵之少。如此则三焦和脏腑不和的毛病,自然消灭。
   三曰呼
    呼属脾神属真土,烦热气胀腹如鼓。
    四肢雍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
    大意是说:“呼”法属于脾脏,脾神属于五行之真土。身中烦热,气胀而肚腹如鼓。四肢雍闷,气机难通等症,皆可以“呼”诀而调理之,便可恢复如故。
   四曰嘘
    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
    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之差奔速。
    大意是说:“嘘”法属肝,肝神主于目。眼睛赤红,目生翳障,视物发昏,泪流如哭等症,都是因为肝热导致逆气上冲而形成,用“嘘”诀而调理之,即可很快痊愈。
   五曰吹
    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萎。
    微微纵气以吹之,不在外边求药饵。
    大意是说:“吹”法属于肾脏,肾主其耳。腰膝多冷,小便困难,阳萎无力等症,微微纵气,以“吹”法用之,不必在外边求药饵,而可痊愈。
   六曰嘻
    嘻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
    不和之气损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大意是说:“嘻”法属于三焦,三焦有疾,可用此诀。凡是三焦所有一切气机不和之症,损害三焦健康,但使“嘻”法,就可以自我调理。
布炁法
    道家秘传“布炁法”,是用真意调动真炁为病人疗疾。口诀如下:
    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
    他人凡有疾,脏腑审知名。
    患儿向王炁,澄心意勿轻。
    传真炁令咽,使纳数连升。
    作念令其损,顿能遣患情。
    鬼神自逃遁,病得解缠萦。
此诀大意为:修道的人长久用功,专心炼养精炁,身中胎息逐渐形成。这时凡是他人有了疾病,首先应当经过诊断,查出疾病所在脏腑的地方。使患者向着真炁所在之处,澄心定意,不可轻率。传布真炁,令患者咽下,使其接连纳入数升。并用真意作念,令疾病得到治疗,当时就能去掉患者的病情。其病魔自然逃遁无踪,而不再缠萦人身。
闭炁法
    道家秘传“闭息法”,乃是闭住自身真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口诀为:
    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损伤。
    敛意归闲室,脱衣卧木床。
    仰卧兼握固,叩齿与焚香。
    三十六咽足,丹田炁越常。
    随心连引到,损处最为良。
    汗出以为度,省求广利方。
口诀大意为:忽然身体染了疾病,违背常理,损伤健康。收敛心意,归于闲静室中,脱去衣服,卧于木床之上。仰面睡卧,并且双手握固(即如小儿之以四指轻攥大拇指),叩齿集神,焚香驱秽。咽炁三十六口,丹田之炁愈加变得真常。随着心意,将真炁接连引到患处。以汗微出,即为法度。这是最为优良省事,而且效果广为有利的方法。
彭祖闭炁法
    彭祖秘传“闭炁法”云:
        有病就应当闭炁,以治疗患处。
或坐着或卧下,或站立或盘腿,这些姿势都可以采取。存想自己的身体,头面九窍,五脏四肢,以至周身毛发,都要存想到达。感觉自身的真炁好象云雾一样,流动于躯体之内,上散于鼻口之中,下达于脚趾之梢。不久之后,身体就可以恢复如常。
服日月炁法
    其一
    虽已得道为真,犹故服之。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即回环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中、胃中分明。讫乃吐气,吐气毕,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日出时、食时、午时。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成真,日中行无影,辟百邪千灾之气。
    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昼服日芒,夜服月芒。
    服月芒法,如服日法。存月有十芒,白色,从脑中下人喉,芒亦至齿,而咽人胃。
    一云日芒常服,月芒从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十五日已后不服。谓十五日以后,月减光芒,损天气,故言止也。
    又云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日,十六日至月终服月也。
    此法大意为:
    虽然已经得到修道的真实效验,还应该象从前修炼一样,服食日月光华。只要存想心中有红日一轮,形状大小如同铜钱(即古代外圆内方的铜钱),在心里面有九道光芒,其光从心中上出于喉直至牙齿,而回环于胃中。这样很久之后,眼见在心中、胃中,分明可见。炼完之后,就吐出浊气,吐气完了之后,嗽咽津液三十九次而止。一天需要炼习三次,在日出之时、吃饭之时和中午时候。炼习一年,可以除去病疾;五年之后,身体肌肤就有光彩;十八年之后,可以得道成真,太阳下面行走没有影子,辟除一切百邪千灾之气。
    经常存想太阳在心中,月亮在泥丸(大脑)之中。白天服太阳的光芒,夜间服月亮的光芒。
    服月亮光芒的方法,和服太阳光芒的方法相同。存想月亮有十道光芒,白色,从大脑直下入于咽喉,光芒也至于牙齿,再咽人于胃。
    还有一种说法:太阳的光芒常常服用,月亮的光芒在初一至十五以前服用,十五以后不用。说是十五以后,月亮逐渐减少光芒,天气有损,所以应当停止。
    又有一种说法:初一到十五以前服用太阳光芒,十六至月终服用月亮光芒。
    其二
    太阳之精,太阴(月亮)之华,二炁互相交融,才能化育万物。古代仙真有的专习采咽日精月华,久久服之可以登真。此法向为道家秘传,世人罕知。如果有心学修此法,一定要有坚定的志向,再加持之以恒的修习,才能得到成功。
    凡是行功内修之人,自从最初下功,乃至功夫深入,无论闲忙,不可间断。所以要行采咽之功,乃是采取日精月华,补益吾身凿丧之精炁神三宝,使阴浊之气逐渐消除,清灵之炁日渐增长,百病不生,而仙道可成。
    采取日精之法,在朔日(即初一)。所谓月初之交,其炁正新,可取日精;采取月华之法,在望日(即十五),所谓金水盈满,其炁正旺,可取月华。如果朔望之日,遇到阴天雨雪,或者有事耽误,则朔外用初二、初三日,望外用十六、十七日,还可以弥补回来。如果错过以上六日,则是日昃月亏,其炁虚弱,而不足以采取。
    朔日采取日精,应当在寅、卯二时。站于高处,默对日轮。调匀鼻息,细吸光华,令其满于一口,闭息凝神,徐徐咽下。以意随之,送下人于中宫,此为一咽。如此炼习,共为七咽。然后静养片时,再作收功。功毕之后,照常做事,皆无妨碍。
    望日采取月华,亦如以上之法。应当在戌、亥二时,采吞七咽。
以上两法借天地自然之造化,以为修真之径路。乃为修炼之妙法,精进修持,必有妙景。
引炁法
下从地来上从天,一炁冲和上下旋。
元神降下华池路,祖炁迎归大罗天。
双目垂帘照黄庭,守定先天太极圈。
一阳初动活子时,吸撮提闭运昆山。
   神随炁转归元海,功成自为不老仙。
大意是说:下面从地(脚心),上面从天(顶心),一炁冲和,上下盘旋。元神(真意)从上降下华池(丹田),祖炁(元炁)从下上升大罗之天(泥丸)。双目垂帘,神光照定黄庭(丹田),先天之炁,如同太极,回转盘旋。就在一阳初动之时,真炁发生,运用吸(吸炁)、撮(撮谷道)、提(摄燕上行)、闭(闭住阳关)之口诀,运上昆仑头顶。神随炁转,炁随神运。功夫成就,自可不老而登仙。
展窍法
   子午卯酉四正时,正身端坐,闭目垂帘,神光下照。心之下、肾之上,空处一窍,名日黄庭宫。将我本来之一点真性,收入此窍,静定久之。慢慢数息,调息匀长。周身上下,按摩一过。
   但用一念真意,略闭身中吸炁,存神先从左足,慢慢运上泥丸宫,静定良久。再用一意,从头顶送下重楼。经由绛宫,归于下丹田。又从右足,慢慢提上泥丸宫,同前下降丹田。左右共行六次,每边三次。然后从尾闾运炁一口,提上夹脊,至于玉枕,上升泥丸,静定良久,以意送下,咽华池神水,慢慢送入丹田。如此三次,连前共行九遍。之后将浑身之炁,归中而守于黄庭。
   如在行功之时,微撮谷道,鼻吸微炁,不可急促。行功之后,以手擦身,慢慢摇动。自然身轻体健,而增益寿算。诀曰:
    一意居中不可偏,如如不动炁归元。
    先从左右涌泉起,各运三遍透九天。
    再起尾闾三数后,送归土釜紧闭关。
    每日常行不懈怠,自然体泰万神安。
    又曰:
    人身自有地和天,大道修来日用间。
    日魂月魄玄中妙,聚到黄庭鼎内煎。
    火里寻龙龙驮汞,水中觅虎虎衔铅。
金丹一粒人须悟,就在其间颠倒颠。
九载功变法    
   诀曰:
    炁共血脉共肉髓,筋骨发形依次起。    
    欲遣衰老还童华,一年一变九载足。
  其法,先须正身端坐,澄定心念,闭目调息。然后双手捂住耳窍,食指压定中指,鸣天鼓四八共三十二通。再以舌轻掠上唇外九遍,次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里九遍,又掠下唇里九遍。即上唇外为南方,下唇外为北方,上唇里为东方,下唇里为西方,而以舌柱为中央,如是则五脏之炁皆通。等到津液满口,乃数次努起两腮。每努起一次,纳炁一通,共纳炁二十一遍。纳炁之时,感觉其炁微从鼻内涌出,便可咽下。咽时津液随之吞下,喉中汩汩有声,存想津炁,人于下丹田。如是九载,可以返老还童。
休粮法
    中华道家“休粮法”口诀曰:
    千日功夫如不辍,身中渐得尸虫灭。
    重教充实三丹田,转得坚牢百骨节。
    只欲思惟断食因,懒将品味以餐啜。
    腹虚即咽下脐轮,元炁便将为休绝。
    饱即宁心勤守中,饥来闭咽忘言说。
    如斯励力久成功,方信养生在秘诀。
    岂并凡常服药人,终朝修炼无停歇。
    营营药力尽空成,矻矻忍饥守不彻。
    争似常服太和精,自可清静容光悦。
    如贪外类乱正黑,百疾临身自虺劣。
此诀大意为:修炼经过千日(三年)的功夫而不停止,身中逐渐除去三尸之虫(三尸指人身不良之阴气)。应当再教真炁充实于三丹田之中,可使周身百节骨骸坚牢久固。断食(即避谷)的关键在于能够做到心中无念,对于饮食品味便懒得餐啜。感到饥饿腹空之时,应当咽炁于脐轮(丹田),使元炁会聚,便可休粮绝粒。真炁充腹,应当宁静身心,时时守中。感觉饥饿,便可闭息咽炁,而忘言人静。如此勤勉用功,久久便可做到休粮绝粒,此时方才相信养生之道确有真正秘诀。岂为等同于平常仅以服药代替食物之人,他们只知终朝苦修而没有停歇,迷恋于药物的力量其实尽都落空,勤劳不懈地忍着饥饿可是终究不能彻底守住。怎如常服太和之精炁,即可做到心中清静而且面容喜悦光泽。如果贪图外部药物的力量,只会扰乱自身正元之炁,最后百病临身而毁掉自己。
养五脏法
    养五脏之法,要妙之处,在于五脏炁旺之时养而取之,五脏炁衰之时养而补之。如春季养脾,秋季养肝,夏季养肺,冬季养心。这样就在一年四季之中,均能做到不失养生之道。
    春夏应当养阳,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肝与心,心肝乃为炁升之所。秋冬应当养阴,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肺与肾,肾肺乃为液降之所。如此阴阳循环,不失养生之道。
    肾炁生于子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中。当此之时,如果澄心静虑,闭目静养,存想火轮起于丹田,是为炁生而养之有法。
    肝炁生于卯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当此之时,如果独坐闭目,多入少出,存想神炁相聚于黄庭之中,是为阳生而养之有时。     
    心炁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中。当此之时,如果忘言去念,心炁不散,存想二炁交媾于火焰之中,是为神生而养之有法。
    肺炁生于酉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上。当此之时,如果闭目静心,正身端坐,存想三味真火炎炎在金鼎之中,是为阴生而养之有时。
炼形之法在于起火,还丹之道在于聚炁。
养形法    
    仲夏(五月)仲冬(十一月)之月,养生修摄之士,应当深藏室内,避开大寒大热之气,而养形体。不但于此,养形之法,讲究甚多,择其要者,如下:
    初觉寒冷,即应增加衣服,衣服要逐渐添加,不可骤然增加太多;初觉暖热,即应减少衣服,衣服要逐渐减少,不可突然减少太多。劳累久了就应当休歇,以防止用力太过;安逸久了就应当活动,以疏散滞留之气。热天不应当迎面吹风,风人毛孔则闭结炁机;夏天不应当坐卧湿处,卧于湿处则妨碍炁机。冬天不应当太热,太热则肾受虚暖,而至春夏,肝与心有雍闭之疾;夏天不应当极凉,极凉则心抱浮寒,而至秋冬,肺与肾有沉滞之患。
不可饿极而食,食勿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不可渴极而饮,饮勿太多,多则伤炁,渴则伤血。沐(洗头发)用一旬,即十日一沐;浴(洗身体)用半旬,即五日一浴。旬则数满复还,沐之则耳目聪明;五则五炁流转,浴之则荣卫通畅。如果频繁沐浴,则血凝而炁散,虽然肌肤光泽,久之则炁自损耗。所以有瘫痪之疾,炁不胜血,神不胜形。太多沐浴,则炁雍于上,血滞于中,令人体重行疲,久而炁机不畅。
明耳目诀
    道曰: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唯令数,无时。毕辄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为始,乃入发际中。口咽液,多少无数也。
    如此常行,耳目聪明,二年可夜书。
    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炼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其文大意为:    
    欲明耳目,常用手指按压眉后之小穴中,行三九共二十七次。又以手心及手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转眼睛,行六六共三十六次。然后用手逆推额头,三九共二十七次,从眉中开始,到达头发为止。舌顶上腭,有津液就咽下,无论多少。
    以上方法,可以多做,无论何时,有暇即可。如此常行不辍,自然耳目聪明。坚持行功两年,夜里可以写字。
眉后的小穴,为人体上面的重要部位。功主化生眼光、生发精神、明彻眼瞳、保养眼神,是修真之人,睡卧坐起的上等方法。
运睛法
    古之真人谢翌,未曾修道之时,患有目疾,后得传授,绝去房事,乃用此法行功治愈。故此留传,以度后人。
    首先虚静端坐,绵绵调息。然后双目轮转,二十四次。接着紧闭,再猛地睁开。每夜行功三度、五度或七度。功夫到处,则障翳自散,双目光明,而倍于常时。
人身虚邪气盛,损犯肝经,则生障翳,而致目疾。运睛之法,不止除昏,久行可以夜视小字。
耳窍功
    人之生长、发育、青春、衰老,皆受肾精之主宰。肾藏精,肾匹配之官窍乃耳。故耳乃精之窍。肾精化生之气乃元气,肾气通耳,耳聪则精充,精充则生髓,髓充于骨,精髓足壮,必强健于生机。
   功  法
   寅时或卯时,申时或酉时,面向北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心向前,五指微分。
    以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心转向双耳腔,以口缓缓呼气。
    意守关元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气达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耳腔,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八次为宜。
目窍功
    人体的肢体、关节活动,皆受肝筋之调节。肝藏血,主筋,肝配之官窍乃目。血盛,肝筋则舒展,肝之疏利则畅达。肝木生心火,肝气调和,心神则安,心生神,肝主目,目及神窍,精生气,气生神,神旺气则壮,气壮精则足,精气神相依相生,方会养益生机,健强体魄。故,目明肝气乃和,肝血则昌,肝脉疏达,筋络则坚韧有力,形体益壮。
  功  法
  申时或酉时,子时或丑时,面向东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向前,五指微分。
    以鼻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心内劳宫穴与双目相对,以口缓缓呼气。
意守神庭穴,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双目,以口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九次为宜。
口窍功
  人所食之精微,全赖乎脾之运化以输灌,人之肌肤、四肢,全赖乎脾之统血以润泽。脾裹血,为仓廪之本,脾匹配之官窍乃口。故,脾之华在唇,其充为肉,其脾湿生土,土生金,肺金主口,口实则脾胃则和,呼吸则畅,人身之健强,口窍至要。
   功  法
   辰时或巳时,寅时或卯时,面向西方或南方,站立位,双足分开同肩宽,挺胸收腹,双目微闭,双手掌心向前,五指微分。
    以鼻徐徐吸气,屈肘,手掌臂上抬成九十度角,双手掌臂内收平行,一手掌心内劳宫穴相对口窍,一手掌心重叠按于另一手背之上,以口缓缓呼气。
    意守膻中穴,舌舔上颚,以鼻徐徐吸气,意念引导吸气,达于内劳宫穴,闭气,意守口窍,以口缓缓呼气,舌尖抵于上、下齿缝。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十次为宜。
睡功法
   睡功秘诀
   中华道家秘传睡功法诀,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一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日: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炁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致虚之极,守静之笃。神炁自然归根,人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机自然降伏。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希夷(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蒋青霞真人脱质升举于王屋山中,都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时代道家传有“宴息法”:每当夜晚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口无所言,心无所住,息无所促,形无所动。只留一点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炉中一点火种相似,绵绵不绝,若有若无。久久纯熟,自可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地。所谓妨碍修道之“睡魔”,亦不知不觉自动消失。
陈抟老祖传有睡功秘诀三十二字,名日“蛰龙法”。其诀日:“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吕纯阳祖师曾为之题诗云:“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修习中华道家睡功的同志们,当由此参悟之。
蛰龙秘诀
   据说此法为陈抟老祖所传。诀日:  “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肾。回光内视,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肾。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默数呼吸出入数,共数三百六十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数过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之后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着力往前,挣十二下,两腿往前用力伸。然后闭炁腾身,玉枕、脚跟和手掌着床,其他部位悬空,闭一口炁腾一次,连续腾身三次,而后还虚养静。
    再向右边侧身,照前行功三百六十息,够一周天之数。仍旧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照前行功,着力十二下,向上闭息腾空三次,还虚养静。
    最后,侧身用手抱住肾囊,神蛰下田,若存若亡。一念不生,主静立极,先存后忘,入于混沌。
此种睡功法,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运用得宜,则外肾温暖,而阳炁再生。以后睡眠醒来之时,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炁的口诀,再用“睡功秘诀”继续温养。临近天明之时,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最后还虚养静。至此,则一宿之功完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