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约生于公元581年,享年100余岁。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他总结其养生要妙归纳为10大要术。
1.啬神。啬神之法即养生之术。“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即重修身之道。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但要避免过劳。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日常饮食,“每令节俭”。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8.反俗。即反世俗求长生。“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引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反俗概括了他的养生诸法。
9.医药。指服食药以保健而言。他长年隐居山林,研究药物养生功效,发现“百药有济命”之功效。如茯苓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万病,除诸风、虚劳冷方;地黄酒酥,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健脑满室,还年却老等。
10.禁忌。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积德”、“常念善勿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在饮食方面,如“食物冷热相宜”,因“热能伤骨,冷能伤肺”应做到“热勿灼唇,冷无冰齿”;饮酒,“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所以“饮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男女方房事,“凡新沐、远行、发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士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又须避忌“大风、大雨、大动”,若犯之则“损人神”男女皆病,生子也有残疾或多病。
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 、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1)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2) 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不仅如此,他对于为人处事的原则也留下了千古的名言:「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他告诫弟子:「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当弟子进一步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由是可见,孙思邈先生对人体、人事与天理自有透彻的参悟。我们何不从自身和我们的家人开始,一起学习效法?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101岁的高龄。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1、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要“得长生”就应该做到“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他有一首诗云:“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还有一首《摄生咏》:“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虚心易役,气弱病相因。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嗔……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
2、饮食:
他提出了三点:一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少食每顿不过饱,不暴食。二是“厨膳忽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即饮食要清淡,多菜少肉,少食油腻食物。“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饭后用手轻摩腹部,可促进腹腔内的血液循环,强化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
3、运动:
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人老“常须小劳”,并指出:“养性者,不但饵药……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其意思是人要预防疾病,就应该经常活动筋骨,加强身体锻炼。人要长寿,主要不是靠药物来维持,而是经常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和血液循环正常运行无阻。做到这一点,虽不用药物,也可以健康长寿。
在古时,医学家孙思邈曾经告诫世人:
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仇恨,则得长生也。
人生后半场,为人、处世、养生,都讲究 “九不过”。
一、怒不过度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结合母亲的经历感慨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心里有烦恼,千万不要生怒气,怒会伤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涵养,乐观处世。
二、名不过求
名利是海苦无边,繁华过眼如云烟。常服知足一味药,快乐赛过活神仙。
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人世喧嚣,名利来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
三、利不过贪
欧洲谚语说: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
“酒色财气”我不取,“风花雪月”不沾边。
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耄耋无恙。
四、衣不过暖
东晋的葛洪曾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
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也不可以过于单薄,过暖容易感冒,过冷容易受寒。
五、食不过饱
葛洪曾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吃饭吃七八分饱,粗细搭配,荤素相兼,饭前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
六、住不过宽
随遇而安,居室干淨舒适,不必搞得富丽堂皇,那样极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
七、行不过快
身体健康允许,尽量以步代车。如出门必乘车,日久腿脚就会失去灵便。
八、劳不过累
劳动的强度是有限度的,超过负荷量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劳累而疲惫,心灵也会因负荷过重而出现问题。
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之外,要适当休息。
九、逸不过安
终日在家里,难免会无所事事,会丧失对生活的情趣,而心灰意懒。所以,即使赋闲在家,也要常出门走走,多跟人聊聊。
参加活动,散步聊天,写字作画,下棋看戏,读书看报,勤于动脑,保持心情舒畅,以延年增寿。
现代生活中,身体营养要适度,低了,人会营养不良,高了,反而营养过剩,锻炼身体也要适度,少了,没有锻炼效果,大了,又会产生伤害。
用适度的心态处理喜怒哀乐,才能心中愉快,更容易延年益寿。
用适度的方法锻炼身体机能,才能身上舒畅,更容易心理愉悦。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