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中的小周天是内丹术的重要概念和实践方法之一。小周天,亦称小循环,是指体内气在特定经脉中的循环运行。通过小周天的练习,修行者可以调和体内的气血、增强身体的健康和能量。以下是对小周天修炼的详细介绍:
小周天的基本概念
1. 经脉循环:小周天涉及体内两条主要经脉的循环:督脉和任脉。督脉沿着身体的背部向上运行,任脉沿着身体的前部向下运行。两条经脉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
2. 气的运行:小周天练习的目的是使体内的气沿着督脉和任脉进行顺畅的循环,从而调和体内的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能量和健康。
小周天的修炼步骤
1. 调息:
• 深长呼吸:采用深长、缓慢的呼吸,使气息深入丹田(肚脐下三寸处)。
• 鼻吸鼻呼:一般采用鼻吸鼻呼的方式,保持呼吸的平稳和自然。
2. 调身:
• 端坐姿势:取一个舒适的端坐姿势,双腿盘坐或自然下垂,双手放在膝盖上或自然放置。
• 放松身体: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确保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处于放松状态。
3. 意念导引:
• 下丹田聚气:将意念集中在下丹田,通过呼吸将气息聚集在丹田处。
• 气走小周天:用意念引导气从下丹田开始,沿着会阴(任脉起点)上行,经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直到头顶百会穴(督脉终点),然后从百会穴向下,经人中、膻中、气海,回到下丹田。
4. 循环运行:
• 顺时针运行:通过意念引导气沿着上述路径进行顺时针循环,反复运行。
• 调和气血:在运行过程中,注意气的流动是否顺畅,遇到阻碍时,保持放松和专注,逐步疏通。
小周天修炼的益处
1. 调和气血:小周天练习可以疏通体内的经络,促进气血的顺畅运行,有助于调和身体的气血。
2. 增强体质:通过小周天的气运行,可以增强身体的能量和免疫力,提升体质和健康水平。
3. 改善精神状态:小周天练习有助于安定心神、提升专注力和精神觉悟,改善整体的心理健康。
4. 延年益寿:通过长期的坚持练习,小周天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在平衡,延缓衰老,提升生命质量。
小周天修炼的注意事项
1. 循序渐进:初学者应从基础练习开始,逐步进入小周天的气运行,不要急于求成。
2. 专注放松:练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放松,避免紧张和焦虑,确保气的流动自然顺畅。
3. 避免干扰: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练习,避免外界的干扰,确保心神的宁静。
4. 定期复习:定期复习和巩固练习内容,逐步提升修炼水平。
小周天是道家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息、调身、意念导引,使气在体内特定的经脉中进行循环运行,达到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精神的目的。正确、持续的练习小周天,可以带来显著的身心健康益处,帮助修行者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初关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就可以防病祛病。
(一)小周天概说
①周天与小周天——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天体上的大圆周。这大圆周称为大圜,又称黄道。黄遒划为360度,在其两侧的8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颖达《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
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既是指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任脉回至下丹田作循环走动,也借用了这个周天的名词。正如《天仙正理》上说的:“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
由于炼精化气的内气感觉只走督、任两脉,而第二阶段的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
②任督与奇经八脉一按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人身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八条奇经脉就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内丹功夫有密切关系,因此明代李时珍特著《奇经八脉考》加以论述,他指出:“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指长寿者)不知此,难安炉鼎(即不知丹田所在)。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仙、医者签蹄之用云”。
这奇经八脉的重要性,李时珍引托名张紫阳的《八脉经》中的话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而要打通八脉,首先要打开任、督两脉。李时珍又指出,因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鹿运尾阊,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脉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据上所说,黄道、天经、河车都是任督脉这一循环的代名词。因为人的这一循环在后天中断了,所以要打通,以求得长寿。
通了任督脉,其他六脉,乃至十二条正经都能随之而通。因为根据经络理论,任督脉不但与其他各经脉椰相沟逋,而且“督脉起于会阴,循背面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日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日阴脉之海。”所以任督脉一为统率全身诸阳脉,一为妊养全身之阴脉,都居着主导地位。
③小周天(子午周天)——宋肖紫虚《金丹大成集》上说:“问曰:何谓子午?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在天为日月,在人为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位为南北”。
根据后天八卦图,子午与坎离相配合,而小周天正是采取坎离(心肾)交媾的方法进行锻炼,因此小周天也称子午周天。
(二)炼精化气功法
炼精化气的功法,总的称为“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取喻,以致闻如射谜,如坠五里雾。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炼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其简要过程是,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注意,即为炼己。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以后天呼吸接先天气穴(丹田),这是调药。由于神返身中气自回,这时散失在外的气,即得重返于气穴;而当静极之时,正有动机,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这是产药。气机既已发动,即为先天之精,并将可能变为后天交媾之精,练功者此时运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以火逼金行,就是采药。继续用武火烹炼,就是封炉。而后使意气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闾”,由“尾闾”、“夹脊”而上“泥丸”,此时进阳火,以烹炼药物。
所说筑基,就是指上述这段功夫,意即可为后两段功夫打下基础。而“百日”者,乃是喻言,只是说这步功夫在整个三步功夫中相对较短而已。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1.炼己
炼己是内丹术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个大小周天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的功夫。
炼,从内丹术的角度来讲,要求排除外界的联系与爱好,要一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个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巳”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已”即指人心,即念头。所以清代柳华阳《金仙证论》上说:“已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见炼己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与炼己有关的三个问题如下:
(1)炼己与念头——炼己就是要求排除杂念,把念头集中在练功上,也叫正念、真意。在程度上来说,真意较正念更为安静,更为集中,所以内丹术中称它为“土”,又称“黄婆”,是媒介。凡建立不起真意,就难以练功。
练功中的杂念称为散乱,在丹书中还常用“心猿意马”来形容。炼己就是要逐步地使心猿归正,意马收缰,把杂念控制起来。当然要有一个锻炼过程和运用适当的方法。
(2)炼己的方法一一炼己的关键是要排除杂念,这就衢要有一个东西去代替它,否则是不可能的。一般可选用下列方法:凝神入气穴:就是注意下丹田。这实际上已是第二步调药功夫,两者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寄心于息;就是注意呼吸。或用数息法(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到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或用听息法(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一有声即粗浮而不入细,当耐心轻轻微微,愈听愈微,愈微愈息)。
其他权法:就是权宜应用的方法,即临时措施,如掐指、念字,也可以用一下采外景、存想等法。
(3)炼己不纯——炼己功夫没做好,称之为炼己不纯。一般的炼己不纯,是指杂念此起彼伏,排除不了,功夫上没进步;或则因硬压念头,硬驱心猿,反而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而最大的炼己不纯,在丹书中称为“入魔”,这是大偏差,不可忽视。
所谓“魔”,就是产生幻景。当然,这种“魔”主要在大周天过程中出现,在小周天中有时也会出现。“魔”的情景多样,实际上并不是遇上了妖魔,是练功者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甚至期望的事物,在练功中反映出来;或则在炼己阶段,对这些脑中浮泛出来的杂念,没有排除得好,就进入了以后的练功阶段,又反映出来。所谓“入魔”,就是对这种种幻景信以为真,而离开了所进行的功夫,以致神魂错乱,躁狂疯癫。如何对待“魔'境?
一句话,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如明人万尚父在《听心斋客问》中所指出的:“凡有所象,皆是虚妄,乃自己识神所化。心若不动,见如不见,自然消灭,无境可魔也”。
2.调药
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
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要相应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即在排除杂念的炼己基础上,意守气穴,即下丹田。凝神是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凝的时候,要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3.产药
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这是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景象。产药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话为基础来加以描述。有的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说昏昏默默,如醉如痴。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合,从十指以至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鸡抱卵那般耐心,等它自已产生,假如主观想要它发动,即非真机,毫无益处。
在这里要注意,由于杂念等原因,有时举阳之后,会有泄精的情况。这会使才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当有这种预感的时候,须采取一定方法,这就是守上丹田泥丸官。或则即用四字诀撮、抵、闭、吸。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
4.采药
小药既产,即应及时采药。采取之诀,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即用意;金是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觉往下往后行。所说加强意识的作用,除了可以暂时守泥丸官外,一般采用撮、抵、闭、吸四字诀,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为了采药,必须进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吹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才能采入炉内。
5.封炉
封炉或封固,正如《玄妙镜》说的“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关于封固之法,仍要按前述之四字诀,也就是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6.炼药
当封固之后,仍然采用“火逼金行”的方法,续进武火(口吸),使一股暖流,自然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昆仑(头顶)而下,接前面的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下丹田,这就是炼药。在炼药过程中,还须注意如下几处有无障碍。
(1)三关——是指督脉路线有处气行不易通过的地方。《金丹大成集》上说:“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日玉枕关,夹脊日辘轳关,水火之际日尾闻关”。尾闾关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后上方,又名慨端、橛骨、穷骨,俗名尾椿。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背部,仰卧时正常两肘尖连线点正中处。玉枕关在后头部,仰卧时后脑着枕处,即在玉枕穴之下,两侧风池穴之间,为最不易通过之处,故又名铁壁。
在通王关时,有的很顺利,有的则会遇到障碍。如在夹脊关遇到障碍,一方面可用意上引,一方面徽用提撮肛门法s也可以在功前先做若干次转辘轳的动功。在玉枕关遇到障碍,可以闭目上视,用意上行。总之,切勿烦躁欲速,日日行之,功到自成。
(2)上下鹊桥——在丹书中认为,人在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而原两脉之间衔接的地方,称之为鹊桥。鹊桥有两处,即《入药镜》中说的“上鹊桥、下鹊桥”。上鹊桥在印堂、鼻窍处,一实一虚,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实。当气通过上下鹊桥时要防其走漏。上鹊桥的走漏,大都在大周天中。小周天中是可能在下鹊桥的走漏,其现象是放屁。因此,当精气通过谷道时,不能放屁,要凝一凝,提一提。
(3)三丹田——是人体前面任脉路线上的三个部位。上丹田泥丸宫,又名乾顶、天谷、内院等;中丹田绛宫,在两乳之间,又名黄堂、土府、玄窍等:下丹田气海,在脐下,又名神炉、天根、士釜等。精气通过这三处时,一般都无障碍。
这样,精气(暖流)通过后三关而上行,前三田而下降,其间经过上下鹊桥、昆仑(头顶)、十二重楼(气管)、华盖(肺)、海底(会阴)、谷道,完成一个循环,即练精化气一小周天。在炼药过程中,往往感到口液增多,咽下去时感到清香美味,此即“玉液还丹”,极为丹家所重视,不可唾去。
(三)炼精化气功法的掌握
要掌握好炼精化气小周天功法,必须注意掌握下列几个问题。
1.呼吸——丹书中喻神为火,呼吸之气为风,如《入药镜》中说“起巽风、运坤火”。以火炼药时要借后天呼吸之气的鼓荡作用,故称呼吸为橐龠。当活子时,一阳生时,为了要火逼金行,必须用武火(加强吸气),也称进阳火(阳息)。但当精气炼过泥丸后,就要改用文火(轻微地呼吸),就是退阴符(阴消)。当炼精化气使三关、三田全通后,呼吸的情况是:每当吸气略停,气自督脉升,呼气则气自任脉降,归于下丹田。如此即一个呼吸一个循环。每次练功,一般三百息左右。
2.用意——用意要防止太过与不及,要勿忘勿助。当然某些时机,也要适当加强用意。
3.姿势——古代席地而坐,故练功多采取盘坐式。现在,端坐也可采用,要求与一般坐式同,但要注意躯体的端直,这样有利于任督脉上精气的运转。
4.走火——走火是掌握火候不当,往往也是因炼己不纯,以至急躁臂进而误事。如一阳生后,进火(呼吸)太快太重,好似严寒的冬至节气突然出现了流金烁石的酷热的夏天。总之,进火、退火、沐浴都要根据一定程序而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走火现象。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