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太极拳内劲训练必须节节松开才能节节贯穿吗?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黄山2024-07-19

在太极拳的练习和理论中,“节节松开”和”节节贯穿”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运动机制和力量传递方式。下...

在太极拳的练习和理论中,“节节松开”和”节节贯穿”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运动机制和力量传递方式。下面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节节松开

节节松开指的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关节要保持放松和灵活。具体来说:

1. 放松关节:放松肩、肘、腕、髋、膝、踝等主要关节,使其没有紧张和僵硬。

2. 松柔连贯:动作要柔和、连贯,避免僵硬和生硬的动作。

3. 内外放松:不仅外在的肌肉和关节要放松,内在的精神和意念也要放松,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

节节贯穿

节节贯穿指的是太极拳的力量从脚根通过身体的各个关节,传递到手指的过程。具体来说:

1. 力量传递:力量从地面传递到脚,再从脚传递到腿、腰、脊柱、肩、臂,最后到手指,形成一条连贯的力量链。

2. 整劲:通过各个关节的协调配合,产生整体的力量(整劲),而不是局部的、分散的力量。

3. 内劲贯通:内在的气和劲要贯通全身,使力量不仅表现在外在动作上,还通过内在的气劲传递。

为什么节节松开才能节节贯穿

1. 放松才能协调:只有各个关节放松,身体才能在动作过程中灵活自如地协调。如果关节紧张僵硬,力量的传递会被阻断,无法达到节节贯穿的效果。

2. 连贯传递力量:放松的关节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力量,就像一根松软的橡皮筋,在拉伸时能均匀地传递力量。而僵硬的关节则像一根硬棒,会在传递过程中消耗和分散力量。

3. 内劲流畅:太极拳强调内劲的流动和贯通,放松的关节可以使内劲顺畅地在体内流动,从而实现节节贯穿。如果关节紧张,内劲的流动会受到阻碍,无法达到贯通的效果。

4. 避免损伤:放松的状态可以减少关节和肌肉的负担,避免因僵硬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练习方法

1. 放松练习:在练习太极拳时,专注于每一个动作的放松和连贯,避免用力过度和僵硬。

2. 节节分解:将动作分解开来,逐步练习每一个关节的放松和协调,确保每一个关节都能松开并传递力量。

3. 意念引导:通过意念引导气和劲的流动,集中注意力在力量的传递路径上,感受从脚到手的力量链。

4. 慢练:慢练是太极拳的重要方法,通过缓慢的动作,可以更好地体会节节松开的感觉,并逐步实现节节贯穿。

太极拳的”节节松开”和”节节贯穿”是实现力量有效传递和内劲贯通的关键。通过放松身体的各个关节,保持动作的柔和连贯,可以使力量顺畅地从脚根传递到手指,实现整体的整劲效果。这不仅是太极拳技击的核心,也是其养生健身的精髓。

“节节贯穿”的概念在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具体词语的出处在传统经典文献中可能不多见,但其核心思想在许多太极拳经典和名家论述中都有体现。

1. 陈式太极拳的经典论述

陈式太极拳被认为是太极拳的源流之一,其中的理论和技法中多次提到关于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力量贯通的原则。陈式太极拳中强调通过腰胯的转动带动四肢,形成整体力量的传递,这与”节节贯穿”的理念是一致的。

2.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有许多关于力量传递和身体协调的论述。虽然未必使用”节节贯穿”这个词,但其思想贯穿其中。例如: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这段话强调了力量从脚到手的连贯传递,这正是”节节贯穿”的核心思想。

3. 杨式太极拳的论述

杨式太极拳的经典论述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

“气遍身躯不少滞,意到神随胯中旋。”

这段话强调了气和意在身体中的流动和连贯,体现了”节节贯穿”的思想。

4. 太极拳名家的解释

太极拳名家都在其教学和著作中多次提到”节节贯穿”的概念,强调各个关节的松柔和力量的连贯传递。

尽管“节节贯穿”这个词语在太极拳古籍中的具体词汇可能不是很常见,但其核心思想在太极拳的许多经典文献和名家论述中都有详细的体现。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理解,太极拳强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松柔和连贯,确保力量和气息从脚到手的顺畅传递,实现整体的整劲效果。这些理念构成了太极拳技击和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429
  • 经验
    943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