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如何才能做到松?不能松是99%的人执着于它!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推荐黄山2024-09-05

在太极拳中,“松”是核心的修炼原则之一,特别是从道家修炼的角度来看,“松”不仅是外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松弛与调...

在太极拳中,“松”是核心的修炼原则之一,特别是从道家修炼的角度来看,“松”不仅是外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松弛与调和。这种”松”在内不在外,意味着真正的放松源自于身心的整体调节与意识的转化,不能松的原因是很多人执着于外在招式动作!以下从道家修炼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太极拳中做到“松”:

1. 心神的松弛——内心安静

道家讲求“无为”、“虚静”,内在的松首先来自心神的安定。只有当内心清静无扰时,身体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放松状态。道家修炼注重以“调心”为主,通过清心寡欲、减去杂念来达到内在的宁静。这种内心的“松”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拳中有句“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一切的发力与动作都源于心神的引导。

2. 呼吸的松弛——调息自然

呼吸与身体、心神紧密相连。道家修炼强调“腹式呼吸”和“踵式呼吸”,通过调整呼吸,使气息沉入丹田,达到内外气息的统一。只有呼吸顺畅,气息自然,身体才能逐步放松。现代人由于长期压力和不良的呼吸习惯,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和身体的紧张,而太极拳的慢、匀、细的呼吸方式帮助缓解这种紧张,从而达到全身的放松状态。

3. 身体的松弛——松筋骨、顺气血

道家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身体的气血通畅时,自然会达到松弛的状态。太极拳的“松”不是简单的放松肌肉,而是在“松”中保持有力的支撑。通过正确的姿势和重心调整,解放关节压力,筋骨、肌肉才能逐渐松开。尤其是“松腰落胯”是太极拳中的关键技法,腰胯的放松能够引导全身上下贯通,气血顺畅,自然达到身心松弛。

4. 精神的松弛——内外合一

道家修炼讲究“天人合一”,在太极拳中,精神的松弛也是一种与自然合一的状态。精神的过度紧张会导致肌肉、关节的紧张,而道家强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在太极拳的运动中,练习者需避免用力过度,避免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应注重内在的和谐。通过精神的放松,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身体在运动中自然而然地松弛。

5. 内劲的松弛——柔中寓刚

“松”不仅意味着放松,也是一种“松而不懈”的状态。太极拳中的松,并不是失去力量,而是内劲的释放。道家修炼强调“阴阳互济”、“刚柔相济”,松中带有内劲的柔和,当劲力源于内在而非外在肌肉时,便能够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境界。

打太极拳的“松”,关键在于内在修炼,而非外在形态的追求。通过心神的安定、呼吸的调和、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放松,练习者才能真正做到松,并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正如道家修炼所提倡的,无论是在身体还是精神层面,松弛的力量是自然流动的,不是强加于外的功夫,而是内在涵养和内劲的表现。

黄山老师的太极拳修炼主张,核心在于“以内修外”,强调通过内在的修炼来影响外在的形体和动作。以下是他这一理念的几个特点:

1. 内外合一:黄山老师主张,太极的外在动作与内在的意识、气息、精神应相互配合。外在的拳法不过是内在修炼的外显,而内在的修为才是核心。

2. “松”在内不在外:松并非仅仅是放松肌肉和关节,而是要通过心神和意念的引导,使身体内在达到一种柔和、轻松的状态,逐步放松筋骨、脏腑和神经系统。这种放松来源于深层的内在修为。

3. 调息与调神并重:黄山老师的修炼主张特别强调呼吸和精神的调整,通过腹式呼吸、踵式呼吸等方式,让内在气息与动作同步,从而培养出深厚的内劲。

4. 形体的自然而然:修炼的最终目标是使动作达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不是单纯模仿外在姿势,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内功修炼让动作自然呈现出太极的力道与韵律。

5. 意识训练的重要性:意识的引导在黄山老师的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强调练拳时的精神集中、意念的流动以及对自身能量的感知与运用,从而提高整体修炼效果。

这种以内修外的理念,与道家修炼中的内丹术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修炼内在的气、神,最终影响到外在的精力与形体状态。

道家修炼和太极拳的理念深受一些名人的推崇,他们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也强调精神与内在的修炼。以下列举几位与太极或道家修炼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具体修炼方法:

1. 张三丰(传说中的太极拳祖师)

张三丰是道教的著名人物,被认为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他的修炼方法源于道家的内丹功夫,强调静心、调息、固精养气,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具体修炼方法:

• 无极桩:张三丰倡导“站桩”,认为无极桩是所有武术和修炼的基础,通过站桩来培育内劲、提升气感。

• 太极拳:以柔克刚,通过慢练细修,使内劲流转全身,不断调和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

• 清心寡欲:修炼者需要减少欲望与杂念,注重心灵的清静,借助呼吸与动作的结合,以达到修身养性。

2. 李小龙

虽然李小龙以截拳道闻名,但他深受中国传统武术、哲学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习练太极24年之久,李小龙崇尚“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体修炼方法:

• 静坐冥想:李小龙非常注重心灵的修炼,通过冥想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增强专注力。

• 呼吸训练:他注重呼吸控制,特别是腹式呼吸,帮助他在激烈运动中保持心神宁静。

• 形意合一:李小龙主张武术中的形与意相结合,即外在的动作与内在的意识要合二为一,这与道家的“形神合一”观念十分契合。

3. 王宗岳

王宗岳是清代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所著的《太极拳论》至今仍被奉为太极拳理论的经典。王宗岳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融入到太极拳的实战与修炼中。

具体修炼方法:

• 放松与自然:王宗岳强调“松沉”,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要求全身放松,避免任何形式的僵硬与用力。

• 意气结合:他注重意念的训练,太极拳的动作要由意念引导,身体的动作由内劲推动,而非依赖肌肉的力量。

• 动静相依:王宗岳强调练拳时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与道家的修炼方法高度一致。

4. 傅钟文

傅钟文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传人,他一生致力于推广太极拳,特别是将太极拳中的松柔与健康养生理念普及大众。傅钟文的修炼方法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具体修炼方法:

• 慢练细修:傅钟文主张太极拳要练得慢、细、柔,通过这种方式,练习者可以培养内在的气感与意识。

• 站桩与静功:他非常重视站桩和静功,认为这是打好太极拳基础的重要方法,可以增强内劲,平衡身心。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傅钟文强调在练习太极拳时,外在动作看似缓慢柔和,但内在却充满能量,这种“外静内动”的理念源于道家的内丹修炼思想。

5. 李兆生

李兆生是现代道家内丹功夫的传承者,致力于传播道家气功、内丹修炼以及太极拳的理念。他的修炼方法注重丹田气的培育和内功的提升。

具体修炼方法:

• 内丹功夫:李兆生倡导内丹功夫的修炼,包括“小周天”、“大周天”等内气运行法,以增强身体的内在能量循环。

• 呼吸与打坐:他非常重视腹式呼吸和静坐,认为这是修炼者与天地自然能量相结合的基础方法。

• 站桩与太极推手:李兆生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强调站桩和推手,通过这些方法来感受气的流动,增强内在的控制力与平衡感。

以上这些名人的修炼方法都源于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注重内在的修炼而非外在的形式。他们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达到心神宁静、气血顺畅、身心合一的境界。无论是通过站桩、打坐、呼吸训练还是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内在的气感和能量,提升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