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不逆,应而不藏。”读庄子,练太极!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推荐黄山2024-09-10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用心若镜,不...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

亦虚而已!

至人之用心若镜,

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故能胜物而不伤。

……

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胜物而不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太极拳的动作招式修炼亦是如此。这段文字体现了道家哲学与太极拳的深层联系,通过“心若镜”这一比喻,描述了太极拳练习中的内在修炼与外在应对的精髓。以下是对这段话的详细解读,结合太极拳的动作和招式修炼:

1. 用心若镜

• 心若镜:心境如镜子一般清晰明净,不被外界的干扰所污染。镜子能够真实反映物体的样貌,不偏不倚。练习太极拳时,内心要保持宁静,达到一种如镜的状态。这样,动作和招式才能顺畅自然,真正体现太极的内在力量。

2. 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 不将:不将内心的意图强加于动作上,不刻意追求特定的结果。在太极拳练习中,这意味着放下对技术细节的过度追求,专注于自然流畅的动作。

• 不逆:顺应自然,不抗拒外界的变化。太极拳强调随势而动,能够顺势而为,不逆流而行。

• 应而不藏:在应对外界变化时,不隐藏真实的自我,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开放。这种态度使得动作更加真实自然,不做作、不虚假。

3.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

• 立乎不测:立足于一种无法预测的状态,保持内心的开放与灵活。在太极拳中,练习者需要在不确定的状态中保持稳定,从而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 游于无有:在无固定形式的状态中游刃有余。这与太极拳强调的“无招”理念一致,动作虽然有形,但实际上是无固定模式的,自由流动。

4. 胜物而不伤

• 胜物:能够胜过外界的干扰和挑战。太极拳通过内外合一的修炼,使练习者能够在应对外在力量时保持自身的稳定。

• 而不伤:在应对外界时,不伤害自身的内在平衡。太极拳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内在的调节,避免对身体的过度冲击和伤害。

5.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 物来则应:当外界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在太极拳中,这体现为对对手攻击的自然反应,能够根据对方的动作做出适当的回应。

• 过去不留:对已发生的事情不留恋,不固执于过去。在练习太极拳时,注重的是每一时刻的表现,不对过去的动作或结果做过多的执着,保持前进的状态。

6. 太极拳的动作招式修炼

• 自然流畅:太极拳的动作强调自然流畅,不强求形式。在练习中,通过内心的宁静和随顺的态度,使动作自然流畅,体现出内在的力量。

• 无招无形:招式虽然有形,但实质上是无招的。通过对内在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达到无形的境界。

• 应对自如:在面对外界变化时,能够应对自如。太极拳的修炼让练习者能够在动态中保持稳定,在静态中保持灵活。

“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胜物而不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深刻体现了太极拳中对内心状态与外在动作的要求。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然,顺应外界变化而不受其影响,练习者能够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样的修炼不仅仅是在技巧上的精进,更是在内在心法上的升华。

相关话题

#庄子 #悟太极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244
  • 经验
    892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