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注意事项之行功十要: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行功十忌: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行功十八伤: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睡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健康养生之人生“十损”。十损乃道家养生禁忌,指对人之身体有损害的十种行为。《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久行损筋,久立损骨,久坐损血,久睡损脉,久听损精,久看损神,久言损气,久饱损心,久思损脾,久淫损命。此为十损也。”又五傷損,古代養生家以久視傷心損血,久坐傷肝損肉,久臥傷肺損氣,久行傷脾損精,久立傷腎損骨,謂之五傷損。十损是养生应注意的十件事,也就是说干什么都不能贪恋不起,要有一个适宜的“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养生须知》: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为。”养生之道多端,以此“损字诀”为最要。养生大家程伊川有言:“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勿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亦即‘损’之意也。古人常谓:“养生之道,不外清心寡欲四字。”此亦‘损’之意也。曾国藩常谓:“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道家养生以“心性清净”为务。凡此种种,莫不均为‘损’之意也。损而至于无为之极,则养生之道尽矣。此为古仙养生一字诀。”
健康养生之十劝人生。“十劝”是道教要求修行之人遵持的十种告戒。即: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缘爱念;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仇,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异怪事,常行本分;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十不得起胜心。(见元玄全子《真仙直指语录》卷上)人生十二善本为道教戒律,即修道的十二大戒: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嗔、言无华绮、口无恶声(见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一)。
健康养生之十二少与十二多之说。十二少乃道家养生术语,与十二多相对而言。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养性?道林养性第二》:“善摄生者……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道教养生有十二多之说,为养生之士所忌。十二多指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多恶。《备急干金要方》卷八十一《道林养性第二》:“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
1、凡是进食完毕
感觉腹内过饱,肠内先有宿气,经常需要前后两手捺膝,左右倾斜身体,肚腹向前努,腰就着肚左三七右二七,转身按腰脊极势。去除太仓腹内宿气不化、脾痹肠瘦、脏腑不和,使腹胀满日日消除。
又,闭口微息正坐,朝着王气张鼻取气,逼着到脐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气,来消除结聚;低头不息十二通,来消化饮食使身轻盈,强迫地做,冬天岁月不寒冷。
又,端坐伸腰,举右手承着左肋,鼻纳气七息,除去胃中寒食不消化。
又,端坐伸腰,举起右手仰着手掌,用左手承左肋,用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去胃寒食,不变就可治愈。
又,鹜行气,低头倚壁不息十二通,用意排痰饮宿食从下部出,自然治愈。鹜行气的人,身直颈曲,排气下行十二通,治愈宿食。
又,雁行气,低臂推膝踞,用绳自缚拘左,低头不息十二通。消化食物轻身有益精神,恶气不入,去除各种邪毒。一本讲,正坐,仰天呼吸天精,解酒食饮饱,出气吐之数十,一会儿立刻饥饿且醒了。夏天岁月做,使人清新凉爽。
2、鼓呵消积聚
有因为进食而积聚的人,有因为气而积聚的人,时间长久了就会脾胃受伤,医药难以治愈。谁如果节制饮食,戒嗔怒,最好不要有积聚。患病的人应当以身闭息,鼓动胸腹,等到气满,缓缓地呵出。这样施行三十五次,能够通快就停止。
诀讲:气阻滞脾虚弱食物不消化,胸中膨闷最是难调理。徐徐地呵鼓不知不觉就通泰了,疾退身安不要长久劳累。
3、饮食宜忌
人人都离不开饮食,那么,在饮食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呢?宋代张景的《医说》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吃饭饮水的适宜方法,大致列举一下,应该等到饥饿了之后再进食;吃饭不怕嚼得烂;等到口干渴了再饮水,饮水最好慢慢品呷。不要等到很饥饿了再去进食,进食不要太饱;有点儿感到口渴就去饮水,饮水不要太频繁。浆不要甜的酸的,肉不要一味肥的脆的。进食不要挑精拣细,饮水温的热的都可以。饭不要比面还少,菜经常要与肉相称。肉软的暖的都可以,菜不要生菇。五味不要超出谷味,肉味不要胜过食气。滋味要淡而且和,吃的时候要小心尺度。所以才能进食饮水保持良好,津液保持甘甜,身子轻松不觉疲倦,神清醒且少睡,胸部脏器通畅少噫,胃脘宽纾不鼓胀。省却解开腰带抚摩肚腹的辛劳,免除吃药耗伤元气的丧失,都是看得见的效果。
另外,偶尔吃东西很饱,虽然感到身体疲劳,不要立刻就睡。可以运动慢慢行走大约一百多步,然后解带松衣,伸腰端正静坐。两手按摩心腹,交叉来往,大概一二十遍,再拿两手从心胁间按摩向下,大约十几遍,使人腹气通畅,不致壅塞。过于饱的食物,随着手法消散化解了。(同书,卷7《食忌·饱勿便睡》)
4、夏日伏阴在内,暖食特别适宜,不要苦撑吃饱,饱会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此而大饮,气就会大逆。养生的方法,不应该吃过后就躺下睡,还有整天稳坐,都会凝结气血,时间长了就会损寿。吃过后经常用手抚摩腹部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从容缓慢行走数百步,称它是消化食物。吃过后就睡,叫人患上肺气、头风、中痞的疾病。
5、饮食过饱发胀,要紧闭口齿,抬肩上视,提气到咽喉。不一会,重新降入丹田,升降四五次,食物就消化。治饮食不消化,仰面直卧,两手按在胸和肚腹上,往来按摩运动,翻江倒海,运气九口。
道教日常养生法
道教养生法是一个范围广大的系统,它除了要求人们按照行气、导引、胎息、辟谷等特殊方法进行修炼,还要求人们在日常起居时注意休养,并提出了诸多禁忌和注意事项。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饮食宜忌
人人都离不开饮食,那么,在饮食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呢?宋代张景的《医说》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吃饭饮水的适宜方法,大致列举一下,应该等到饥饿了之后再进食;吃饭不怕嚼得烂;等到口干渴了再饮水,饮水最好慢慢品呷。不要等到很饥饿了再去进食,进食不要太饱;有点儿感到口渴就去饮水,饮水不要太频繁。浆不要甜的酸的,肉不要一味肥的脆的。进食不要挑精拣细,饮水温的热的都可以。饭不要比面还少,菜经常要与肉相称。肉软的暖的都可以,菜不要生菇。五味不要超出谷味,肉味不要胜过食气。滋味要淡而且和,吃的时候要小心尺度。所以才能进食饮水保持良好,津液保持甘甜,身子轻松不觉疲倦,神清醒且少睡,胸部脏器通畅少噫,胃脘宽纾不鼓胀。省却解开腰带抚摩肚腹的辛劳,免除吃药耗伤元气的丧失,都是看得见的效果。
另外,偶尔吃东西很饱,虽然感到身体疲劳,不要立刻就睡。可以运动慢慢行走大约一百多步,然后解带松衣,伸腰端正静坐。两手按摩心腹,交叉来往,大概一二十遍,再拿两手从心胁间按摩向下,大约十几遍,使人腹气通畅,不致壅塞。过于饱的食物,随着手法消散化解了。(同书,卷7《食忌·饱勿便睡》)
2.真西山先生卫生歌
此即守代真德秀的《圣生歌》。
万物只有人是最珍贵,百年光阴象旅馆寄宿。
自己不当心注意修养,不免疾病痛苦为心累。
何必以霞作餐吃大药,妄图想要延年如龟鹤。
只要在饮食嗜欲之间,去掉那过度的就安乐。
进食后慢慢行走百步,两手抚摩胁部和腹肚
等一会转手抚摩肾堂,把它称为运动水和土。
仰面还要呵上三四呵,自然所进食毒气消磨。
醉眠饱卧都没有好处,渴饮饥餐还要戒过多。
进食不要粗略和快速,宁愿少吃多餐相连续。
如果饱餐一顿充饥肠,损元气损脾胃不是福。
生吃粘腻连筋坚韧物,自己死去禽兽不可食。
馒头闭塞气息不相和,生冷往往招致脾胃疾。
鲊酱胎卵以及油和腻,陈臭腌藏都是阴之类。
老年千万不可喜食之,这与借寇兵没有不同。
炙煿的物品要冷了吃,不然损害牙齿伤血脉。
晚食通常应在申酉前,面对夜晚要防滞胸膈。
饮酒千万不要饮大醉,大醉伤神还要损心志。
酒后口渴饮水并吃茶,腰脚从此变成为重坠。
常听说避风如同避箭,坐卧一定要预先防患。
何况由于饮后毛孔开,风刚一进入就成瘫痪。
不问四时都是暖上酒,大热天又需要难向口。
五味偏多肯定不益人,害怕随着肺腑成殃咎。
视听行藏不一定太久,五劳七伤从此后即有。
四肢也要经常小劳作,好象户枢终究不会朽。
卧要团缩觉最好舒展,饱就要入浴饥就要梳。
梳多浴少益心且益目,默寝暗眠神晏然自如。
四时只有夏天难将摄,伏阴在内里腹冷且滑。
补肾的汤药不可没有,食肉稍微冷却勿哺啜。
心既旺肾又衰何所忌?特别禁忌疏通泄精气。
卧处更应该仔细过问,宴居静虑符合心和意。
沐浴和盥嗽都用暖水,卧冷枕凉都不要爱好。
瓜茄生菜不适宜进食,难道光是秋天多疟痢?
伏阴在内足有三冬月,切忌汗多而将阳气泄。
阴雾之天气不要远行,暴雨震雷应该远避开。
道家更有养生之方法,第一让人减少嗔和恚。
秋冬日出才开始求衣,春夏鸡叫就应该早起。
夜后天亮前睡觉醒来,闭上眼睛叩牙二七回。
吸新吐旧不要来松懈,咽嗽玉泉仍然养胎气。
摩热手心之后熨两眼,还要揩擦额头和面孔。
中指一刻不停将鼻摩,左右耳朵眼睛摩数遍。
最好还能干浴遍身间,按(月坒)暗须还要扭两肩。
即使还有风劳诸冷气,何必担心腰背再拘挛!
嘘呵呼吸吹再外加呬,行气的人要分六个字。
果真能够依用力其间,绝对肯定百病都可治。
情欲虽然说只属少年,稍知节养自然不会错。
固精不要妄然伤神气,不要让苞羽火中燃烧。
有能力就操履长方正,对名不要贪见利不竞,
即使对着邪魔路上走,百遍行遍周身自无病。
([宋]真德秀《卫生歌》,[明]高濂《遵生八笺》引。[明]吴正伦《养生类要》引此歌,题为《陶真人卫生歌》,词句略有不同。
3.朝不可虚,夜不可实
此观点出自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凡是热的进食后有汗,不要当风,否则易发痉病:头痛,眼睛干涩,嗜睡。
晚上不要多吃东西。
凡是进食完了,用温热的水漱洗口腔,使人没有牙齿毛病和口臭。
面要煮烂,肉要煮软,少饮酒,独自宿。
古人平日起居摄养,今人等到年老才保生,都没有益处。古人曾讲:“进入广东地区的人,早上不可以空腹,晚上不可以饱食。”可是不光是到广东,任何地方早上都禁忌空腹。
4.饮食杂忌
刘词集的《混俗颐生录》对饮食方面的宜忌看得很重,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修炼方法。
饮食是生命的基础,不可以一段时间取消它。即乘节俭,或昧寒温,瘵厉的原因,从这儿开始。既然没有能力服饵丹霞,出纳元气,那么对于饮食嗜好习惯,行走居住坐卧之间自然养成,将之当作良药,每天运用而不觉知,这种做法不错呀。
人要饮食的时候,最好先吃暖的东西,然后吃冷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肾脏属水,水性常冷,所以用暖的东西先暖和它,无论何时,经常这么做最好。即使是中夏月篇也应该暖和它,因为伏阴在内啊。
饮食不要以饱为苦,以饱为苦就会伤心,伤心就会气短防闷。饮食完毕,先用手按摩肚子数十下,同时仰面呵气二十下,非常有用。饮食完毕不要就躺倒睡觉,那样会患肺气,荣卫不通,主要是血脉凝滞的缘故。四肢关节不灵活,特别多喜欢睡觉。各种疾病从此就产生了。饮食完了之后一定要冲融片刻,行走三五十步,使得食物消化,心脏空悬,就可躺下睡。躺下睡的时候,不要说话谈天唱歌高叫。五脏象钟磬,不扣动不会发出它的声响,这是将息的妙处。饮食助气,是因为食饱气不行。食之后特别禁忌仰卧,大多变成气痞而且头风。
饮食不要粗和速。速就要损伤气,粗就要损伤脾。脾损伤就是食劳。男子有五劳,这是其中之一。
进食饱后不要快速行走跑马,登高处涉险滩,那样一定会损伤内脏。
不要夜晚进食。太阳落山之后,脾应该不磨,因为音响会断绝。脾喜欢音乐丝竹之音,刚一听到脾就磨,就是《周礼》所讲“乐以宥食”,这是因为音响,都对脾有作用。
如果腹内稍冷,食物就不消化,还要损伤胃。胃受损伤就翻,翻就不受谷气,既然不收谷气,就多吐,吐随即转化为翻胃的毛病。
夜晚后不适宜吃肉面生脍,夏天岁月夜晚短促,更应该禁忌它。生脍不要和乳酪一起吃。这些东西,夜晚之后虽然可以消化,但非常损伤脾胃,使人的脾疲劳。向夜不要饱食煎饼,特别对风气的人有很大损害,更不应该吃。
进食热的东西后,不要用冷水漱口;吃过冷的食物后,不要用热水漱口。冷热互相冲击,因此很多人患牙齿疼痛,齿根宣露。凡是吃炙肉,如果趁热吃,很容易患风疳(匿虫)齿,有的发黄发暗,慢慢缺失掉落,也会使血脉不行。
人如果饱食后,应该马上小便;饥饿了就(足存)小便,最好,这是担心损伤膀胱的缘故。
油腻多的东西,很不适宜人,使眼睛暗还要使肠胃冷滑,特别多动风。如果患有风疳气疾,应该禁忌它。五味稍薄,使人神爽。只有肾气偏重适宜咸的东西,还能消宿食。
咸的东西并不适合吃,如果偏多,就对他的脏腑,一定会有损伤。所以咸多伤筋,实在不应该有这种嗜好。甘损伤胃,辛损伤眼睛,苦损伤心,惊损伤魂,忧损伤神,思损伤意,恣损伤情,恨捐伤志。久视伤明,久听伤聪,久行伤筋,久卧伤血,久劳伤骨,久立伤肢节,久语伤气。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饱,大乐不大忧,大劳不大息,要想大得不要大失。这是因为发怒损伤正气;大劳力气尽绝,大饥损伤脏腑,大饱勝理闭,大渴经脉蹶还要气不行,大醉神散越,大笑气飞扬,大恐心恍惚,大热气不通畅,大寒血脉凝结,多睡神魂分离,大惊心不安,这些都是损寿的征候。
一般人通常忌讳鸡猪自己死去,牛肉臭气难以消除,咸醋粘滑冷腻,生葱、大小蒜生、香菜一些东西,瓜果粉粥冷淘等东西,不是养生摄理之道。
人如果不能经常在行走住宿坐卧和饮食爱好方面加以注意,即使服食灵芝,每天饮用沆瀣,难道会有好处吗?
5.饮食箴言
人身的珍贵,父母交付的身体,因为口而伤害身体,到处都是。人有这一身体,饥饿干渴。就饮水进食,来满足这一生。想想那些愚昧的人,由于为满足口味,五味的过失,疾病一起接一起。病的产生,它的关机很小。馋涎所牵,一下子不再想到。疾病养成了,饮水进食都不正常。让父母担忧,千方百计求医祈祷。山村野夫贫苦低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虚弱,这身体也安泰。一样的身体,唯独我疾病众多。悔悟一经萌动,尘散开而镜明净。重新节制饮食,《易》中的《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讽的。口能导致疾病,也能败坏你的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斁。
6.老人之饮食
元代朱震享的《格致余论·饮食箴》中还专门对老人的饮食宜忌作了论述:
人生到达六十、七十之后,精血都耗损。平居没有事,已产生热证。哪一些呢?头昏目眵,肌肤发痒尿溺频繁,鼻子流涕牙齿掉落,涎沫多而睡眠少;脚软弱耳聋,健忘眩运,肠子澡热面孔结垢,毛发脱落眼睛昏花,长时间一坐就睡着,没有经风先得寒症,饥食容易饥饿,笑起来就流泪。然而到了老年境况,没有不是这样的。有人说:“局方乌附丹剂,多给老人是适宜的。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年老气弱下虚,理应温补。现在的人都认为乌附丹剂将不可以用于老人吗?”我开导他们说:为何单单只是乌附丹剂,不可以乱用,至于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也都是应该有所禁忌。有人说:“你为什么这么愚笨呢?甘旨养老,经训都在,作为儿子作为媳妇,甘旨不及,孝道就亏缺。但你有这么一种说法,可以解说得通吗?想听你详细谈谈。”我兴奋地回答说:正如所说的道并行而不悖,请详细地谈一谈。
古代井田之法已施行,乡闾之教已兴,人知道礼让,比屋可封,幼儿壮年会不吃肉食?五十方才吃肉,到强壮恣情饕(珍食)。等到到了五十,疾病已经一样接一样,气耗血竭,筋柔软骨痿缩,肠胃壅积阏塞,涎沫充溢。保况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乎飞越,由于天生胃气,还在留连,又凭借水谷之阴,所以羁縻以定。……那些老年人,本质虽然厚重,到这时候也接近于薄弱了,病虽然轻,他们的根本也容易动摇,却可以依靠药物而快速见效吗?倘若是体形肥硕的人血少,形体瘦小的气实,也许有可以依赖于药物治疗的,假如失手,凭什么求治呢?我宁愿稍微迟晚,求万全之计,难道不更好吗?乌附丹剂,不可以朝饵。对于饮食,更应该谨慎节制。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就容易因饥饿而想进食,脾弱就难化,就进食完了还要吃得再饱。阴虚难降就会气郁而形成痰,视听言动,都变得荒废懒散,太多事不如意,怒火容易燃烧,即使有孝顺子孙,也是动不动就扼腕,何况不一定孝顺呢?因此物性热的,炭火制作的,气味香辣的,味道甘甜油腻的,不能进食是明摆着的。即使是肠胃坚厚,福气深壮的人,通常看来,不妨奉养纵口,固然可以图快一时,积累多了必然成为灾难祸害。从这方面来看,多不如少,少不如绝。“爽口作疾,厚味措毒”,前哲所说格言,尚在耳边回响,能不谨慎吗!
有人说:“象你所说,大概要绝而不与,对于你能安心吗?”我说:君子用立德来爱人,小人用姑息来爱人,何况是对于那些所尊敬的人呢!只有饮食,是用来养生,而不是导致疾病。如果把养生变成一种危害,恐怕不是君子所说的孝和敬。
对此,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丝说》中也有专门论术:老人的食物,基本上应该温热熟软,禁忌那此粘硬生冷的。每天早晨,适宜用醇酒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就进平补血海药一服。没有燥热的人,服药后再吃羊膂粟米粥一杯压服,五味葱薤鹑膂等粥都可以。到辰时服用人参平胃散一服,接着依顺序进食四时软熟。吃过后行走一二百步,通过运动消散。临睡觉时,服用化痰利膈人参半夏丸一服。上年纪的人不可以一下子吃饱,只时经常进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如果一下子吃饱容易伤满,由于衰老之人肠胃虚薄,无法消化吸收,所以产生疾病祸患,作为人的子孙应深懂这一道理,这是养老人的关键。每天只能服食前面所说的药三服,不可以多服。假定没有疾患,也用不着服药,只要调停好饮食,自然就没有毛病了。
7.食后将息法
食后将息法讲:平旦点心完后,就自己用热手抚摩腹部,出门庭行走五、六十步,消化它。中食之后,仍然用热手抚摩腹部行走一二百步,慢慢地行走,不要让气急促。行走好了后,回到床上躺倒,颗苏煎枣,啜半升以下人参、茯苓、甘草等饮用,感觉稍微发热,就用麦门冬、竹叶、茅根等,按照药性调理。吃饱不适宜急速行走和奔跑,不适宜大声远处呼唤人、嗔喜、卧觉。食物消散之后,随其所业,不适宜劳心力。肚子空了就要索取食物,不适宜忍受饥饿。生硬粘滑等食物大多导致霍乱,秋冬时候温肝包裹腹部,腹中稍微有不舒服,就服用厚朴、生姜等饮用。这样做,一定不会有暴病。
8.知忌延年
高子讲:饮食可以用来养生,而贪嚼没有禁忌,那么生我也可以伤害我。何况对养生没有好处,而要想贪异味,来使我的口获得欢悦,往往隐藏祸害不小。以为只是一菜,一鱼,一肉,一饭,在普通人就算是丰富了,但是还够不上去充清歌举觞,金匏银席之燕。仅仅是丰五鼎而罗八珍,天厨之供也丰富了,还用得着搜奇致远,以求口腹之快呢?我要想玉瓒琼苏与壶浆瓦缶,同样也一醉,鸡跖熊蹯与粝饭藜蒸,同样也一饮饱。醉饱既然一样,为什么侈俭各不相同呢?人们难道不知道应当珍惜福呢?何况《物理论》讲:“谷气胜元气,那样的人肥胖而不长寿。”养气的方法,应该使谷气少,那么病就不会生了。谷气都是这样,矧五味餍饫。会成为五内的祸害吗?我验证禽兽谷食这些东西适宜于人,这是世上的普通物品。如果是远方珍品,绝壑野味,恐怕它们所吃的东西多毒,一时成为时尚珍品,它们对于人的脏腑应当有禁忌,还不知道。满足口味充填肠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珍贵的呢?所以那些西方圣人,让我戒绝杀戮吃素食,难道果真是异道吗?人能够不杀戮,就会性情慈悲而善念存心,吃素食,就会心清而且厚肠胃,没有嗔怪没有贪恋,罔不由此。就是宣尼恶衣恶食的戒绝,进食不要求饱的说法,能够说不是同一道吗?我揖录各种经文法言,感到那些饮食晓得有所禁忌,可获人元之寿。
《内经》讲:“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酸多损伤脾,肉起皱而嘴唇开裂;咸多损伤心,血凝结而脸色改变;甘多损伤肾,骨头会生病而牙齿会掉落;苦多损伤肺,皮枯燥而且毛发脱落;辛多损伤肝,筋拉急而手指变缰硬。”凡是进食,先要吃热的食物,再吃温暖的食物,接着吃冷的食物。吃过热暖的食品后,如果没有冷食的,就吃冷水一两咽下,很好。假如能够始终牢记,就是养性的主要方法。凡是进食,需要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才进食,会没有毛病。真人讲:热的食物损伤骨头,冷的食物损伤内脏,热的东西烫嘴唇,冷的东西痛牙齿。进食完毕走几步,生命长寿。吃饱东西不要大声说话,大饮会闭血脉,大醉会散神。春天适宜吃辛辣的东西,夏天适宜吃酸的东西。秋天适宜吃苦的东西,冬天适宜吃咸的东西。这都有助于五脏,对血气有益,避免百种疾病。吃酸咸甜苦的东西不应该过分。吃饱就睡,养成毛病,背发痛。
饮酒不应该过多,多要呕吐,吐就不好。醉后睡觉不可当风,也不可以用扇,都损伤人。白密不要和李子一块吃,损伤五内。醉了不可以强迫进食,会使人发痈疽,生疮。醉饱交接,轻小的会使人面(皮千)咳嗽,重大的会不幸伤绝脏脉,甚至丧失生命。
凡进食,要一直温暖,适宜进食容易消化的,胜过习惯冷的食品。
凡是食品,都是熟的胜过生的,少食胜过多食。吃饱奔跑骑马,变成心痴。饮水不要急着下咽,变成气病和水癖。人吃酪不吃酢,变成血痰和尿血。吃热的东西出汗,不要洗面,会使人丧失颜色,面象虫行。吃过热的食物,不要用醋浆漱口,使人口臭和血齿。马汗息和马尾毛进入食物中也能够害人。鸡、兔、狗肉不可以一块儿吃。烂茅屋上的水滴浸湿宿脯,名叫郁脯。吃它损伤人。
孙真人说:“长久饥饿不可以吃饱,吃饱会成癖病。吃饱后晚上躺下会失覆,大多会得霍乱而死。时病新瘥,不要吃生鱼,变成痢疾无法止住。吃生鱼不要吃乳酪,变成虫。吃兔肉,不要吃干姜,会变成霍乱。人吃肉,不要拣上头最肥的肉,必众人先目之食,吃的人变成结气和疰疠。所有进食都是这样。”
《参赞书》讲:“凡是空腹不要吃生的果子,使人膈上热,骨蒸作痈(疒节)。铜制器皿盖食物,汗出来落入食物中。吃这种东西会生疮,肉生疽。接触寒冷没有消解,吃热的食品也作刺风。饮酒,热没有消解,不要用冷水洗面,使人面发疮。饮食不要淋湿头发,淋湿头发,使人得头风。荞麦和猪肉一块吃,不超出三顿,变成热风。干脯不要放在秫米瓮中,吃了它会闭气。干脯火烧不动,出火才动,劈开它时,筋肉丝缕相交的,吃它生病或死人。羊脾中有肉像珠子一样的,叫羊悬筋,吃它患癫痫,各种湿食不见形影的,吃它变成疰,肚子发胀。急病之后,不用饮酒,膈上变热。”
《延命录》讲:“饮水用来养阳,进食用来养阴。进食应该经常而量少,也不要使其空虚。不饥饿强迫进食就会使脾疲劳,不干渴强迫饮水就会胃鼓胀。冬季早上不要使其空虚,夏季晚上不要使其饱。吃饱后不要仰卧,养成气痞。进食之后不要立即睡觉,会生各种毛病。凡是进食,颜色恶的东西不进食,味道恶的东西不要进食,不经烹饪的不要进食,不新鲜的不要进食,露天放置的食品不要进食。藏东西不严密的不要进食。东西颜色不同异常的不要进食。三厌不要进食。鱼没有肠胆不要进食。畸形的不要进食。菌长毛、背上没有纹的不要进食。闭口椒不要进食。饮馔上有细白末子和黑细末子的东西不要进食。炙鲊承热的不要进食。藏物作气不要进食。铜器盖的物品不要进食。旋作生鲊肉不要进食。兽禽的脑子不要进食。六畜自行死去的不要进食。果实有双仁的不要进食。块自动的不要进食。鸡心不要进食。蹄爪带毛的不要进食。所有禽带六指三足四距的不要进食。凡是卵上有八字痕迹的不要进食。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月令应当禁忌,有的五脏相反,有适宜有禁忌的,座右应该放置《食鉴本草》,当作是日用口腔进食的考证,不要嫌麻烦。饮酒食肉,名叫痴脂,忧狂没有恒期。食良药,五谷充悦的,名叫中士,还要忧虑疾病痛苦。食气,保精存神,名叫上士,与天同年。”
高子讲:饮食明白禁忌的人,延年的效用有七种:
蔬菜食用菜羹,兴奋地一饱,可以延年。
不要喜欢生醢,不吃饱宿脯,可以延年。
不要沉迷曲蘖,致使乱天性,可以延年。
椒馨以及五味,不要毒五官,可以延年。
鸟口衔鼠偷盗,不食其遗留,可以延年。
一粥以及一菜,珍惜其所来,可以延年。
一颗以及一粒,不忍心浪费,可以延年。
(以上见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饮食当知所损论》)
9.生冷勿食,粗硬勿食
胃是小谷之海,脾位居中央,磨后消化,化作血气,来滋养一身,灌溉五脏。所以修生的人不可以不改善饮食,不是水陆都齐备,异品珍馐是美妙的。关键在于生冷不吃,粗硬不吃,不勉强进食,不勉强饮用。先饥饿再进食,吃得不要太饱;先干渴再饮用,饮不要太多。以致于食饐而餲,鱼馁肉败等,都损伤胃气,导致疾病危害生命。要想希望长年,这是应该深深戒绝。
……
还有:太饥饿损伤脾,因为脾依靠谷,饥饿了就水谷莫运而使脾虚弱,气在脾回转;饱了就使脾因为气充而气塞。所以学道的人,先饥饿了再进食,原因在于脾,食不充脾,因此可以养气。(以上见明代郑非的《昨非庵日纂》)
10.吃素可养身养心
菜,气薄而味淡,还要不加酱、盐、油,是造化本然性真物。人的身体,六种气七种情,纷摩胶扰,都动心火。心火一动,五火烘然一齐动,那么真水销蚀溶化,元气衰弱枯竭,许多毛病交互发作,身体还可以剩多少呢?山人选取造化本然的物品,补充他的淡薄,疏爽用来纳息,下气用来渗泄,纷摩胶扰,来杀灭烘然炎上的势头,然后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于是水火得到互济,真气还元,各种毛病没有声息了。从前圣人作《易》,乾上坤下曰《否》,讲天地不交,万物就不通;乾下坤上曰《泰》,讲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所以叫“天地交泰”,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人和天地参,使我的一身,火不下降,水不上升,这是天地不交的“否”,万物尚且不通,何况对于我的一身呢?可以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这就是天道下济,地道上行,天地还可以财成辅相,何况对于我的一身呢?人身是一方小天地。
人长时间承受肥甘炮炙的味道,不光是使肠胃受损伤,也使人心气昏浊。每三天一次斋素,可以养生,可以养心。
11.先渴而饮,先饥而食
据明代沈仕的《摄生要录》讲:善于养性的人先干渴了再饮用,饮不过多,多就会损气,干渴就会伤血;先饥饿了之后再进食,吃得不要过饱,饱会伤神,饥就会伤胃。又讲:夜半的进食应该戒绝,申酉前晚食最为适宜。
12.饮食的害处
明代吴正伦的《养生类要前集》对因饮食不当而造成的危害有详细的说明:人们知道饮食可以用来养生,不知道饮食失调也可以害生,所以可以消解生息,使得可以适宜,是贤明智慧在没有生病就加以防患。凡是用来饮食,无论任何时候,经常要温暖。夏日伏阴在内,暖食特别适宜,不要苦撑吃饱,饱会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此而大饮,气就会大逆。养生的方法,不应该吃过后就躺下睡,还有整天稳坐,都会凝结气血,时间长了就会损寿。吃过后经常用手抚摩腹部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从容缓慢行走数百步,称它是消化食物。吃过后就睡,叫人患上肺气、头风、中痞的疾病。由于荣卫不通,气血凝结阻滞的缘故。所以吃好后应当舒心行走,有所作为,就最好。语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为它们都在动。吃饱后,不可以快速行走奔跑,登高涉险,恐怕气满会激发,导致损伤脏腑;不应该夜食,因为脾喜欢音乐声响,听到声音就动而磨食。太阳下山之后,各种声响都消绝了,脾就不磨食,食物就不容易消化,不消化就会损伤胃,损伤了胃就不受谷气,谷气不受就会多吐,多吐就是翻胃的毛病。进食要少而且数次,不要一顿而且量多。经常要吃饱之中有饥饿,饥饿之中有饱意最好。吃热的东西之后,不适合再吃冷的东西;吃过冷的东西后,不适合再吃热的东西。冷热相互冲激,一定患牙齿痛。瓜果不合时节,禽兽自行死亡,以及生鲜煎煿之类的东西,以及那些油腻难以消化,粉粥冷淘这些东西,都能够生痰动火,疮疡症癖,并不适合食用。五味进入口中,不要太多,多就随那些腑脏,分别有所损伤。所以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讲:“多吃酸的东西脉凝涩而转变颜色,多吃苦的东西就会皮肤干燥毛发掉落,多吃辛辣的东西就会筋崩急而手爪僵硬,多吃苦的东西就会肉胝皱唇开裂,多吃甜的东西就会骨肉发疼而头发掉落,偏失的危害就是这样。所以最好澹泊,其次中和,这是饮食的大关节。酒饮得少有好处,太多了就会有损害,只要气顺畅就停止,就行。饮少就可以导引滞塞之气,导引药力,调理肌肉皮肤,有益容颜皮色,通荣卫,避污秽邪恶。过多就会醉,就肝浮胆横,各种经脉冲激,因此败肾毁筋,腐蚀骨头损伤胃。长期的神散魄溟,不能够饮用进食,唯独与酒适宜,距离死亡没有几天了。吃饱之后,特别应该禁忌它,饮用感觉太多,吐了为好。饮酒后不可以饮冷水、冷茶,被酒导引进入肾中,停留成为冷毒,(多)时间长就必然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肿消渴,挛躄的毛病发作了。酒后不可以在风中坐卧,袒肉摇扇,这时候毛孔都张开,风邪容易侵入,感染了使人四肢不遂。不要非常饥饿再进食,饥饿进食不可以太饱。不要太干渴再饮用,干渴后饮用不要太多。进食过多就凝结积聚,饮用过多就变成痰癖。因此讲:“大渴不要大饮,大饥不要大食”,担心血气失常,突然之间无法抢救。唉,善于养生的人养内;不善于养生的人养外,养内的人,恬淡脏腑。调顺血气,使一身之气,流行冲和,各种疾病无法发作,养外的人极力满足口腹的要求,极力要求滋味的美妙,穷尽饮食的欢乐,虽然肌肉躯体充实丰腴,容貌颜色愉悦光泽,可是酷烈之气,向内腐蚀脏腑,形神空虚了。怎么能够保合太和,来达到遐龄。庄子讲:“人可害怕的,袵席饮食之间,却不知道有所节制,实在是过失。”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枳术丸:《内经》因为脾土旺盛,可以产生万物,这是东垣前贤用胃气的法地,因此采用这个方子。一补足一抵消,压制它的太过,辅助它的不足。
枳实:一两,去茎,麸炒。
白术:二两,陈壁土炒。
右为末,荷叶浓煎汁,打老米粉糊做药丸,用白汤下七十丸,不限时间服用。
闽、广、吴、浙湿热地方,加山楂肉、神曲、黄芩、黄连、苍术。各一两。
有痰,加半夏、陈皮(去白)南星(各一两)。
有郁,加抚芎、香附、山栀(各一两)。
有热,加黄芩、黄连、当归、地骨皮、酒炒大黄(各五钱)。
13.如何使饮食有益身体
五味淡泊,使人神爽气清,要少病务必需要洁净。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特别禁忌生冷硬的东西。
吃生冷瓜菜,会暗人耳目,驴马吃了它们,隔天眼睛会烂,何况对于人呢。任何时候应该戒绝,不仅仅是在夏月。
夏月不问老少吃暖物,到秋季不会患霍乱吐泻,腹中经常暖和,血气壮盛,各种疾病都不会生。
饮食不可过多,不可太快速,切忌空腹茶、饭后酒、黄昏饭。夜深了不可喝醉、不可饱、不可远行。
即使盛暑极其炎热,如果用冷水洗手面,使人的五脏干枯,少津液,何况沐浴呢,发怒之后不可就吃,吃了之后不可以发怒。
凡是食物有的损伤肺肝,有的损伤脾胃,有的损伤心肾,有的动风引湿,还有耗元气的要禁忌。
饭要蒸得软,肉要煮得烂,饮酒要少,住宿要独自。这是养生妙诀。脾用来消化食物。晚上吃了就睡,就使胃不磨。《周礼》用音乐助兴进食,因为脾喜欢音乐。听到声音就会脾健而磨,所以音乐声响都出于脾,夏夜晚上短暂进食应该少,恐怕难于消化。
用新米煮粥,要不厚不薄。乘热少吃点,不管早晚。饥饿了就吃这种粥,养生佳境。身处其境的人,可能忽视了它,那些奔走于名利场的人看来,不是仙人吗?
吃饭之后慢慢行走几步,用手按摩面、按摩胁、按摩腹部,仰面呵气四五口,去除饮食的毒素。
饮食不可冷,不可太热,热了火气就积聚为毒,痈疽这些东西,多半由于饮食过热,和炙煿热性。
饮食过饱发胀,要紧闭口齿,抬肩上视,提气到咽喉。不一会,重新降入丹田,升降四五次,食物就消化。
治饮食不消化,仰面直卧,两手按在胸和肚腹上,往来按摩运动,翻江倒海,运气九口。
酒以陈的为最好,越陈越好。酒戒酸,戒浊、戒生、戒狠暴、戒冷,务必清、务必洁,务必中和之味。饮酒不适宜气粗和快速。粗速损伤肺,肺是五脏华盖,尤其不可以损伤,而且粗速没有品位。
凡是早行,适宜饮酒一瓯,来抵御霜露的毒。没有酒,嚼生姜一片。烧酒抵御寒冷,它作用只是暂时的,而烁精耗血,助火而损伤眼睛,胡须头发过早枯白,禁绝它可以了。只有制药和豆腐、豆豉蔔这些东西,以及各种闭气的东西,用烧酒合适。饮生酒、冷酒长久了,两腿肤裂出水、疯痹肿,基本上无法医治,或者损伤眼睛。
酒后干渴,不可以饮水和多喝茶,茶性寒,随酒导引进入肾,在内脏变为停毒之水,使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变成水肿消渴挛躄的疾病。
基本上茶这种东西,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多饮,使下焦虚冷,不仅是酒后。只是吃饱饭之后,一二盏必不可少,因为可以消化食物,而且去除肥浓,煎煿之毒。空心特别要禁忌它。
茶性寒,一定要热的饮用。饮冷的茶,没有不变成疾病的。
饮食的人有三种:
一、餔餟的人。进食的量本来弘大,不选择精粗,只不过是事情满腹。人们发现他们愚蠢,他们其实是要想副其量,是损伤是好处,总不必考虑。
二、滋味的人。(口尝)味务必全面,还附带好名。有的肥浓鲜爽,生熟备陈,有的海错陆珍,夸奖不是平常菜馔。每当他们品得滋味,都适合口味。但是物性分别有损害补益,而且鲜多损伤脾,炙多伤血这一类,或者毒味不察觉,不光生冷发气而已。这些是养口腹而忘却性命的人。至于爱好名声浪费金钱,而味道实际上不可足取的,又有什么必要呢。
三、养生的人。饮一定要好的水,隔宿的水要过滤干净。做饭一定要用好米,拣去砂石谷稗,同进戒绝饐和餲。蔬菜鱼肉,只要选取目前平常的东西,一定要新鲜,一定要清洁,一定要成熟,一定要烹饪适当,并非珍奇,却自有真味。不穷尽炙煿,可是足以补益精神。省却珍奇烹炙物品,只是清洁水米,以及平常蔬菜调节,颐养来调和身子,地神仙也不过如此啊!
进食不必要众多味道,每次进食只适宜一二种好的味道,即使有其他美味,需要等到腹内运行消化后再进食,才能够受益。如果一餐饭包罗数十种味道到腹中,恐怕五脏也承受不了。而物性既然夹杂其间,难道没有矛盾的?也是可害怕的。(以上见清代尊彝的《食宪鸿秘》)
14.五味不可偏多
《记·内则》讲:“凡是和,春天多酸,夏天多苦,秋天多辛,冬天多咸,调和使之滑甘。”注:“酸苦辛咸,木火金土之所属,绝大多数是时味,因此可以养气。四时都调和使之滑甘,象土之家。”孙思邈说:“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时都少甘增咸。”《内则》意思在于乘旺,孙思邈意思在于扶衰。无论四时都重要,五味不可以偏多。《抱朴子》讲:“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这五种味相克五脏,是五行自然的道理。凡是讲损伤的人,当时没有立即发觉罢了。
凡是食物不能废弃咸,只是少加使它淡,淡了食物的真性真味都得到。每次发现多吃咸物一定产生干渴。咸属水润下,却为什么反而产生干渴呢?《内经》称“血和咸相得就凝,凝就血燥。”它的意思似乎没有明确显明。“泰西水法”讲“仿佛木头燃烧变成灰,漉灰得到卤。可以知道咸从火中产生。因此卤水不结冰。”我认为物极必反,火极反咸,那么咸极反渴。又把玩《坎》卦中画阳爻,就是水含火阳的征象。所以肾中也存在真火。
15.食勿过冷过热
《抱朴子》讲:“热的食物伤骨,冷的食物伤肺。热不要热得烫嘴唇,冷不要冷得冰牙齿。”又讲:“冷的食物热的食物一齐放着,应该先吃热的,然后吃冷的。”我认为食物的冷热,应当顺应合乎时间的自然。但是太冷宁愿太热。象夏天伏阴在体内,热的东西吃得产生细汗也好。《内经》讲:“夏天暑期汗不出的人,秋天变成风虐。”汗通过气化,是表里通塞的效里。
16.早食宜饱,午后宜少
午前是生气,午后是死气。释氏有过午不进食的说法,是避死气。《内经》讲:“太阳正中阳气隆,太阳偏西阳气虚。”所以早饭可以吃饱,午后就应该少进食,到晚上更一定要空虚。
17.多食气滞
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说:现在的人把饱食安眠当作是有生乐事,不知道多吃就会气滞,多睡就会神昏,养生家所禁忌的。以前应璩讲中叟得寿的原因说:“估量腹节所可以承受的。”《博物志》讲所吃的越少心越开,年越益;所吃的越多,心越塞,年越损。孙思邈“方书”讲:“口中说话少,腹里进食少,自然睡得少。使这四样少,神仙快到了。”马总《意林》引述“道书”讲:“要想获得长生腹中要清净,要想得到不死腹中要没有屎。”这些都是古人相传养生的要诀,而对于现在的人也得到佐证。记得在京的日子,服待戴可亭老师,请示却病延年的方法。老师讲:“我督学四川的时候,得病象怯证,有人推荐峨眉山道士治疗它。道士说我有缘分,能够医断这种毛病。于是与他对坐五天,教给我吐纳的方法,毛病就治愈了,到如今数十年,强壮健康胜过过去了。”那时老师年纪已经八十多岁,风采步履,只象六十多岁的人。自称每天早起,只吃精粥一大碗,哺时喝人乳一茶杯。有人传言老师家里养着一个乳娘,每天隔帐吮吸乳汁咽下,乳汁没有了就换人,总共已经二十多年了,老师阴讳没有谈起。我偶然问到,说:“就这个已经饱了码?”老师大声说:“人一定要吃饱吗?”又听黄佐田老师谈起,我当值南斋、枢廷已经四十年,每夜早起,不认为是艰苦,只要亥子二个时辰能够就足够了。在枢延的日子,每次在黎明看奏折小字,不用灯光。目力远胜过少年人。后来老师引年归来,才能够高卧,至太阳升高时才起来而两眼一下子昏花了。
18.食粥养人
《史记·仓公传》讲:赵章生病,仓公诊断他的脉,说:“法五日死。”之后十天就死了。所以过期的原因,这个人爱好粥,所以中藏实;中藏实,所以超过日期。按:费补之(衮)《梁溪漫志》记载张文潜《粥记》:……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天将要天亮,一粥很关利害,假如间或不吃,就整天感觉脏腑燥热干渴。因为可以通畅胃气,生津液。现在劝人每天吃粥,当作是养生的关键,一定大笑。基本上养性命,求安乐,也没有深远难知的事情,正是在睡觉进食之间。
我因为胃病不晚上进食,中夜就饥饿,就用莲子去掉心三十粒,煮白粥极融到水米不分,五更吃它,到口甘甜鲜美,入腹清虚。回转来想荤膻,即使五候鲭也感到腥气污秽要想呕吐。因为天下的至味,没有超过谷,也没有超过淡的。张文潜《粥记》称张安道每天早上起来吃粥一大碗,粥非常柔软细腻,早上起来空腹胃虚,谷气就发作,实在是奇妙诀窍。苏轼贴讲:“晚上十分饥饿,吴子野劝吃白粥,说能够推陈致新,利鬲益胃,粥后睡一觉,妙不可言。”大抵粥适宜早晨吃,行阳二十五度,不会导致产生疾病。不适宜晚上夜里吃,行阴二十五度,水就不容易消化,容易变成痰。养生家不可以不知道。有人说:“你当官虽然清贫,主持饮食的人有老妻,还有婢妾供服侍役使,不然的话一饘一粥,每天艰难辛苦,何况五更呢?”我说:“人不能够为环境所局限,鸡猪鱼蒜,碰到了就吃,固然是旷达;如果吞膻咬雪,盘错中药石,也有何不可呢?我能吃粥就叫粥,能够五更吃粥就五更吃粥。而淡泊要胜过膏梁,却本来是人人应当知道的,保留我夜气,不再强行来责备别人。使用莲子的,那莲子能交心肾,粥吃过后睡一觉,有人也依赖它。
每天空腹吃淡粥一瓯,可以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获益的不少。假如夹杂有甘咸的东西,就等于普通饮食。扬子云《解嘲文》讲:“最好的味道一定淡,”《本草》载有《粥记》,极力称道空腹吃粥的妙用。陆放翁诗讲:“世俗之人每个人都学长年,没有领悟到长年在眼前。我得到宛丘平常简易的方法,只要吃粥就可做神仙。”([清]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一《晨兴》)
19.遣兴以养生
清代的曹庭栋在《老老恒言》卷二《消遣》中说:笔墨挥洒,最快乐的事情。平时善于绘画的人,兴致到来时,不防偶一为之,书写一定要草书,绘画一定要画兰化竹子,就能够纵横任意,发抒性灵,而没有拘谨约束的嫌疑。吃饱之后不可以拿起笔,低头倚伏书案,妨碍胃气。如果由于应酬催促逼迫,转变成为魔障。
能吟诗的人,偶尔得到句子,摊开纸张写上,和一二老朋友共同欣赏它,不去计较工拙,自适其兴就好了。如果拈题或者和韵,不免下一番深思功夫,至于题照和寿言挽章,一概难以绚情。
院子中种植花木数十株,不求有名品种奇异花卉,四时不断绝就好。呼唤童子灌溉,可以当作每天功课,玩其生意,等它们花开花落,悦目赏心,没有比这更好了。
20.寝卧三昧
东坡对荐和李祉说:“我平生在寝寐时候,自己得到三昧。我开始睡觉的时候,且在床上安置四体,没有一个不稳妥的地方。有一处不稳妥,需要重新安排使它稳妥;已经稳妥或者有点儿小倦的地,稍微按摩之后,就闭上眼睛听息;已经匀直,应该用严整其天君,四体虽然又有苛养,也不可以少有蠕动,务必要在定心胜它;这么进食完毕,那么四肢百骸,没有不和通,睡觉的想法已经有了,即使寐也不昏。我每次在五更初起,梳理头发数百遍,顙面完毕,穿好衣服,需要在一干净榻上再用这种方法假寐。几个片刻的滋味,那个美妙没有尽头,整个晚上的滋味,都没法可以相比。”([宋]李荐《济南先生师生谈记》)
21.行止坐卧宜忌
卧的地方不可以头靠近火,一定会生眼睛的毛病,也不可以当风,一定会患头风等疾病。背承受风就会咳嗽,只有胸没有禁忌。善于调摄的人,即使盛暑也不当风以及在露下长久躺卧。
《抱朴子》讲:“人也有不生毛病的,各有所制摄生,食不欲。吃饱,睡眠不要扇,星下不躺卧。”
夜里躺下睡觉,经常叩牙齿九遍,咽下唾液九次,用手按住鼻子左右,上下数十遍。
书讲:“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坐不要背着太阳,不要当风湿,养成疲劳。坐卧在坟墓的边上,精神自然涣散。”
书讲:“卧出而风吹到他,血凝结于皮肤,变成痹;凝结于脉,变成血行不利;凝结于脚部,变成厥。”
书讲:“点烛掌灯而睡觉,神魂不安定。睡觉应该侧着身子弯曲膝盖,不损伤心气。睡觉应该舒展,精神不会散失。舒身而睡招致邪魅。”孔子说:“寝不尸。”
书讲:“睡觉不可以说话谈天。五脏象悬挂的钟磬,不悬挂不可以发出声音。”孔子说:“寝不说话”。
书讲:“睡觉不可以脚悬踏高的地方,长久会变成肾水虚冷,脚发冷。”
书讲:“睡觉的地方头旁边不要安放火炉,时间长久了引发火气,头沉重、眼睛发红、鼻子发干,发脑生痈疮(疒节)。”
书讲:“睡觉习惯闭上嘴巴,气不会失去,邪不会进入。如果张着嘴巴,时间长了变成消渴,失去血色。还有晚上睡觉不要盖上头部,可以长寿。洗干净脚再睡觉,四肢不会发冷。还有醉卧当着风,使人发痹。醉倒躺在黍杆之中。发疮患上大风,眉毛掉落。还有雷鸣时候倾天睡在星月之下,*躺在当风地方,醉倒睡觉,叫人扇他,都不可以。”
书讲:“吃饱了就睡觉,时间长了成了气病,腰痛,多种沉疴不消,变成积聚。”
书讲:“汗出来了不可以露天睡觉和沐浴,使人患身振寒热风疹。”
书讲:“坐卧的地方有隙风,赶快避开它,特别不适宜体虚年老的人。”
凡是晚上睡觉,两手摩擦使之发热,揉眼睛,永远没有眼睛疾病。
凡是晚上睡觉,两手摩擦使其发热,抚摩面孔,不会生疮(黑干)。
呵一次搓十次,搓一次摩十次,长时间地施行这方法,皱纹少驻颜多。
凡是清旦用热水洗眼睛,平常日子没有眼睛疾病。
凡是清旦刷清牙齿,不如晚上刷清牙齿,牙齿毛病不会生。
凡是清旦用盐水刷清牙齿,平常日子没有牙齿疾病。
凡是晚上睡觉,披散头发,梳理一百遍,平常日子头风少。
22.鸡鸣而起
《养情篇》讲:“鸡鸣时候起来,就卧床中,导引终了,梳理漱洗后就中正坐,测量时候寒温,吃点心,饭要象粥,如果服药,先吃好饭。……平时居住不可以嗔怪叫嚷用力,饮酒到醉,变成是大害。四时气候和畅的日子,衡量时令节气的寒温,出门行走三二里和三百二百步为好。依据力量行走,只让气乏喘就可以了。
23.睡觉良方
《癸辛志》讲:“吃饱缓步行走后才开始睡觉,一瓯新茶待儿煎煮。脱去巾衣斜靠在藤床坐着,风吹送水声来到耳边。”(裴晋公诗)“细书妨老读。长簟惬昏眠。取快且一息,抛书还少年。”(半山翁诗)“相对着蒲团睡味深长,主人和客人都相互忘却。一会儿客人离开了主人仍睡着,一直睡到太阳下山。”(陆放翁诗)“读书已经感到眉棱沉重,躺在枕上才高兴骨节柔和。睡过去不知道天色早晚,西边的残阳所剩已不多。”(僧有规诗)“老来阅读文书兴致容易衰落,要知道尘冗不如闲。竹床瓦枕在堂上空着,躺着欣赏江南雨后的山峦。”(吕荣阳诗)“纸糊的屏石制的枕头竹做的方床,手疲劳了就抛开书本午梦悠长。睡觉起来高兴的样子变成独自微笑,在沦浪中听到数声渔笛。”(蔡持正诗)我习惯疏懒已成癖病,每碰上暑期中午,一定需要躺下休息。客人中有嘲笑孝先的人,就哦(口甬)这些来自我解脱。但是苦于枕头热,就翻转四次,后来发现前人先辈说荆公喜欢午睡,夏季岁月应该用方枕,睡的时间长了气蒸得枕头发热,就转向一个正清冷的地方,这不是真切知道睡觉滋味,不会轻易讲这种话。
孝先说:“花朵竹子幽窗午觉的梦悠长,这当中与世界暂时相忘。华山处土如果容许相见,不去寻觅仙方而去寻觅睡方了。”睡觉也有方法。希夷意思是说息魂离神不动。《遗教经》讲“是有烦恼这种毒蛇睡在你的心中,毒蛇既然离开了,就可以安心睡眠”的意思。近世西山蔡季通有《睡诀》讲:“睡着时侧身而屈体,睡醒就伸展,早晚依时而定,先睡心,然后睡眼睛。”晦翁觉得这是古今没有发出过的妙论。
蔡季通《睡诀》讲:睡着时侧身而屈体,睡醒了平正而伸展,早晚随时而定。先睡心,后睡眼。”晦庵称是从未发过的妙论,不知道来源于《千金方》,讲“酒喝到半醉,独自住宿,枕头要柔软,温暖对足有益,能够使心平息,自然冥目。”([明]郑暄《昨非庵日纂》卷7)
24.坐不久视,立不久疲
养性的人,唾液不吐到远处,行走不快速,耳朵不极听,眼睛不极视,坐着不长时间看,立着不长时间疲劳,先寒冷了然后穿衣服,先热了然后再解开,先饥饿了然后进食,先干渴然后饮用;不要很劳累,不要很安逸,不要多吃生冷的东西,不要饮酒的时候当着风,不要多次沐浴,不要规造异巧;冬天不要太温,夏天不要太凉,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不要顶着。
25.一觉闲眠百病消
午后坐得时间长了有点疲倦,不可以在便榻上就睡眠,一定要就卧室安枕一会儿,或者醒或者寐,任其自然。要想起来就起来,不必要留恋。《左传》医和之说道:“晦滛惑疾。”注:“寝过于节制就会惑乱。”已经起来了后,用热水洗面,眼光倍爽。加上一件薄绵衣暖和背部,就会使四肢躯体都感觉轻健。乐天诗所称的“一觉闲眠百病消”。三伏时有人眠在便榻上,另外架设帐,窗子门户一定要严密封闭。
坐着假寐,醒来时特别感到神清气爽,比就枕而卧,更为受益。但有坐而不能寐的人,只要使其缄口,闭上眼睛,收摄心神,休息片刻,足以作为白天睡眠,也可以用来打发日子。乐天时:“不进行午时睡眠,日子长了怎么度过呢?”这真是老年空闲寂寞的境况。
正当白天就睡,已经睡了就起来;进入夜晚再睡,一昼夜之间,睡、起分作二次。因为老年气弱,运动久了就气道濇,所以靠睡觉来结束它。每天到午时,阳气渐消,少息养阳的原因,时间到子,阳气渐长,熟睡养阴的原因。东坡诗道:“这身子正象蚕将老,更尽春光两次睡眠。”如果少壮阳气正盛,白天睡觉反而令人眼睛昏花脑袋沉重,阳亢。
26.入睡妙法
太阳没有出来就醒了,夜晚正消失却不寐,老年常有这情况,黄昏时假如立刻就睡觉,就越无法睡着,一定要坐一会儿。坐的时候特别要调息来定气,塞住耳朵遮住眼睛,摒除杂想,或者行坐功运动一番。亢仓子说: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天。这样夜坐,就是安睡的妙诀。
《南华经》讲:“其寐也魂交”,养生家说:“先睡心,后睡目”,都是空言拟议罢了。我称寐有操、纵二法。操,象贯想头顶,默数鼻息,回转来看丹田这些东西,使心有所依附,就不会纷驰,应该能够获安寐。纵是任心游思于杳渺无朕的区域,也可渐渐进入朦胧的境地。最禁忌的,心要想睡觉,那么睡觉越困难。因为醒和寐交界关头,绝对不是心想得到的。只有忘了寐,那么心或者操或者纵,都通向睡乡的道路。
27.睡姿
论语讲:“寝不尸”,意思是不仰卧。相传希夷安睡诀:左侧卧就弯屈左足,弯屈左臂,用手上承头,伸展右足,把右手放置在股间。右侧卧就反之。半山翁诗:“华山处士假如能看见,不再去寻觅仙方而去寻觅睡方。”这果真是他的睡方吗?依照这种方法卧倒,似乎较为安稳,但也不要太拘泥,只要不仰卧就可以了。……
卧不安宁,容易反侧。卧即使安宁,醒来时也应当转动,使络脉流通,否则会半边身子板重,或者腰肋发疼,或者四肢关节痠的都有。依照释氏戒律:卧只有右侧,不可以转动,名叫“吉祥睡”。这是力戒酣寐,加速醒来,和老年安寝之道正好相反。……
胃刚接纳食物,脾不及消化,有人就因疲倦而想要睡,需要强力忍耐。《蠡海集》说:“眼眶归属脾,眼睛张开眼眶一动;脾随之而动。”又说:“脾动到声音就动,动是可以化食的原因。按着脾和胃,一起位于中州,而膜连接胃左,所以脉处在右面而气常在左面运行。如果进食后一定要睡觉,适宜右侧来舒脾之气。《续博物志》讲:“卧不要左胁”,也是这个意思。进食距离远就左右都合适。……
睡醒后需要手足伸展舒张,睡着就不嫌弯曲收缩。《续博物志》讲:“卧要脚缩着”是这意思。到冬天晚上越弯曲收缩就越冷。《玉洞要略》说:“伸着脚卧倒,一身都暖和”,试验它很灵。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