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指通过修行、修炼和自我完善来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和内在境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途径:
1. **内心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忍耐宽容等。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修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2. **心灵修炼**:学习冥想、静坐等心灵修炼方法,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提升自我觉知和意识水平。
3. **身体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气功等,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魄和耐力。
4. **学习与修行**: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5. **修行功夫**:参与宗教活动、学习传统文化、修行禅修等,通过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途径,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6. **奉献与回馈**:将个人能力与资源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活动,回馈社会,增加自我成就感和幸福感。
修身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内心修养、身体健康、精神信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提升和完善。修身属于命功的内容,是修行的一个方面,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修心方法。古往今来有关修身方法的著述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适应的对象与所得的结果也各自不同。
一、修身概述
修身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对肉体和能体(亦称肉身和法身)的修炼。
没练过功的人在其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内,受环境影响,身心均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整个身体就变得僵硬起来。可以想象,在这种状态下肉体和能体的自身循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宇宙的相互交流就会变得困难起来,各种身心疾病也由此而生。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修身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大量实践表明,我们的肉身和法身在空间上是相重的,两者之间在各方面(质、能、信息等)存在着自然平衡,同时它们与宇宙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平衡关系。由于孤立的人体系统,在质量、能量、信息量等各个方面,相对于宇宙而言其绝对量都是很微小的。因此,它与宇宙间的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单方向的,即人体受宇宙的影响,而对宇宙的影响几乎为零。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参照这一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修身的问题:
改变肉体或能体都可以使人体状态变化,即,只要能使肉体或能体状态变化的修炼方法都可用来修身。对常人来说,调整肉身较法身要容易得多。通常的体育运动,只要稍加意念都可用作调身的方法,所以初学者从肉身的修炼开始比较好。法身的调整与意念强弱及肉体畅通的程度关系很大,意念越强,肉体越畅通,则功用就越大。因此,修行达到中级水平以上的人,都应逐渐过渡到以修法身为主的方向来。
由于肉体与能体在质量上差异悬殊,所以两者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肉体对能体的影响大。反之,则小。不过,这种情况对那些肉体完全练通,能体能级很高的人而言可能会有不同。
能体的能级状态必须和肉体状态相近,最好是随着肉体的变化而变化。若一味单练法身而不练肉身,使法身太强,肉身过虚对人体是不利的。因为,能体的能量主要靠肉体转化(除非你已和宇宙相通)来提供。肉体愈通,愈强,其提供的能量也愈纯,层次也愈高。反之,则杂且沉。肉身弱法身强的弊病很多,其一是法身耗能与人体吸能的能力不平衡。法身一强,耗能增加,而不通的肉身又没有能力从宇宙中吸取相应层次的足够能量,所以只能靠耗损自身来满足能体的需要。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你的身子就得出问题。其次是肉体提供给能体的能量与能体所需的能量级别不一致。这就好像一辆用95号汽油的车子,你只能给它70号汽油烧,其结果必然会使车子的性能不能正常发挥,长期下去,还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法身过
强的另一危险是产生法身与肉身相离的现象。举例来说,我们的肉体好比房子,能体好比住户。富人住好房,穷人住破房,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家都会相安无事。如果哪天穷人富了你还让他住破房,那他肯定不舒服,只要有机会就可能离家不归,另寻他处,这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以上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练功要循序渐进,要先练身,后练神。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还没练好肉身就强练法身,追求功能,以致偏离正道,害人害己。现在有许多功法都是以短期内出功能为目的,自我标榜,大家可别上当啊!记住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便宜事,只有脚踏实地,步步攀登,才有可能登上顶峰。一分耕耘一分果,这是永恒的真理。
我们常人的身子就像一块孔隙充满了金属的海绵,又沉又硬,修身就是要把这块海绵孔隙内的杂质逐渐去除,使人体这块海绵重新变轻变软。它是通过和环境或宇宙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循环来实现的。这种循环的结果、使海绵体内的金属依次被较轻的物质取代,当这种置换逐渐由重金属→轻金属→木→水→气→光的时候,修身大概也就有个结果了。
使体内浊气被光及宇宙本体替代的各种具体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功法。一般而言,修身的第一步是借助肢体运动、声音振动、药物并配以适当的意念来使肉体活动开。当气机可以在肉体内运行起来的时候,就转入了肉体、能体和宇宙的循环交流阶段。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漫长过程。正是经过这种不断的循环,我们人体才最终实现与宇宙本体的溶合。
人体和宇宙的循环交流是通过“舍我”来实现的。当你用意念把体内浊气排出去之后,只要一松念,存于宇宙的、与你身体相适应的物质就会自然充人排空的体内,实现一次交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无数次的循环交流,我们体内的浊气最终将会完全被置换干净,达到所谓“脱胎换骨”的状态。这就像在海里洗一块充满墨水的海绵,当你用力挤时,海绵体内的墨水就排出来溶入大海,一松手,海水就被吸入海绵;由于海水与墨水相比数量无限大,所以当反复挤洗后,海绵内的墨水最终就会完全被海水替代,而海水本身并不会因溶入这点墨水而变化。
综上所述,修身实际上就是使人体净化、升华的过程。这种净化与升华,是以人体体内各类浊气被宇宙本体渐渐置换与纯化为标志的,它是通过与宇宙进行不断的循环交流而得以实现的。“舍”是实现这种循环的基本条件。从肉体训练入手,逐渐过渡到能体训练的方法,是一种明智的具体选择。
二、修身过程及方法综论
从练功人的角度来看,世上的人大多都处于病态,区别仅在于病的程度不同而已。一些人的病已经外在显化,另一些还处于潜在未发的状态;有的是体病,也有的是心病,当然更多的是两者兼有。一句话,他们都是不健康的。练功修行就是要对这种状态进行改变,使重病变轻,小病变无,进而开智生慧。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修身。从普通人的有病之躯变成与宇宙相通的肉体,其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与修行者的初始状态(年龄、身心健康或病的程度、工作与生活环境等)关系很大。一般而言,它包括恢复健康(筑基),精满气通(炼精化气)、气满化神(炼气化神)和神足入虚(炼神还虚)几个阶段。至于道家常说的后面二步(炼虚合道、道法自然),由于和修心的关系大密切,因此没有包括在这里。实际上,当你达到神足入虚时,我们修身所要达到的使肉体与宇宙相通的目的,已经是很实在的状态了,再往下走已不是简单的修身所能成就的事了,所以对修身的问题只能论述到此。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修身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修身过程各阶段再作一些详细的描述。
1.恢复健康的筑基阶段
恢复健康,是每一个修行人开始修身所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在这一阶段里,修习的主要目的是有病治病,使修习者由病态恢复到常态。从气的特性来看,这一时期的气是很杂的,八成以上是病气,所以练功时主要应该外排。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的初始状态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练功期间的感受往往不同,所得的成效也不一样,以致力完成这一阶段训练所需的时间也全然不一。一般而言,年纪大、身子弱的人需要的时间就长;年轻人,尤其是小孩,则可跳过这一段直接往下练。
体弱多病的人,身上的浊气较重,正气不足,手脚冰冷;气质偏阴、冷、沉;性情上容静厌动。其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浑身僵硬,全身发寒。这种人的修身应以养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运动,以使周身关节和肌肉能活动起来,将寒气慢慢排除,使正气得以蓄积。具体做法是:
(1)每日早上起床后,中午和晚上休息前静坐15-20分钟左右。静坐时先发声念“南无阿弥陀佛”数遍,念“南”时随着声音的发出,气机由上往下在人体前部自然沉到小腹以下海底、会阴处;当接着念下去时,气机开始由下往上顺着脊椎上升至头顶百会冲出体外,它们的对应关系是:“无”——气在命门(腰部的位置);“阿”——气在中丹田(心脏后部的位置);“弥”——气在颈椎(脖子根部的地方);“陀”——气在上丹田(大脑正中眉心的高度);“佛”——气在百会(头顶心的地方)。上述音声和人体部位的对应,指的都是发声之初的状态。当一个字念完时,气机应该正好达到下一字发声时的位置。待念完咒后,稍为静一静,然后开始想象将一个太阳由头顶百会处吸入体内下至命门处,放松,观想,感觉太阳在温暖着你,暖流从命门开始逐渐充满全身,浑身骨节和肌肉开始变得松软适意,体内的浊气和寒气正通过全身的毛孔在往外排放,排放,排放……保持上述状态到你不想再练为止,收功。
(2)坚持每天上午散步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开始时可短点,以后逐渐增加,强度控制在两腿微感发酸,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散步的时间冬天为十时左右,夏天八时左右。步行时全身放松,脚跟先落地,每一步下去都可感受到脚跟落地时产生的振动由下往上传至全身。步行的速度也不宜过快。上述步行方法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而且应该自觉地用于平时的行走之中。
(3)坚持做一些用体不用心的工作及家务事,如: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种花养鱼等,以使身子能尽量处于适度的运动状态。
(4)注意饮食,每日进食一些如堡汤和果粥之类温补性的食物,少吃各种生冷食物及冷饮。食用大补大泻的补品和药物时要注意时间和用量,一般冬天可食一些补品,春天可来点有渲泻作用的药物。此外,每日饮用少量米酒或老酒也是有利的。
对那些从事体力劳动或肉体锻炼较多的人,情况又有所不同,他们的身体内尤其是肌肉里好像充满了东西,致使肉体显得过实过死,肌体的感觉较为迟钝,气质偏实、浊、热。因此,练功应以泻、化为主,以使体内的实火散去,肌肉里的横向纤维理顺,把原来由神经与肌肉产生的死劲化掉,让体内的真气动起来。下列具体修习方法可供参考。
(1)每日在固定时间习练动功如外圆功(参见附录)一至二次。修习外圆功时,可在收功前加入一节站桩,收功后全身放松,双手自上而下用甩劲拍打全身。站桩可采用抱球式,全身松直站立,两膝微屈,双手在腹前抱圆,其式如在腹前抱一气球。然后两眼轻闭,溶化全身。
(2)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一运动量较大的文体活动,如慢跑、跳迪斯科舞等。要领:全身放松,脚跟着地。时间:半小时左右。
(3)饮食以素淡为宜,但也无需强求。愿意的话,每日可饮适量白酒。以上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大多数练功者来说,其身体状况均落在这两者之间,因此上面介绍的内容都可供习练者参考。实际上,所有的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和普适的。当你的身体随着练功而逐渐由弱变强,由实变虚时,你选的功法和训练强度就应自然跟着调整。这个能力从你一开始练功就应注意培养。当你练到身子不寒不燥,体内出现生机时,即可考虑转入下一阶段的修习了。
2.精满气通(炼精化气)
道家常说顺成凡,逆成仙。在经过第一阶段的修习后,修习者原有显化的疾病已去了十之七八,肉体开始变软,能体也可以部分运转起来。继续练下去有两种可能,一是精满自溢顺成凡,另一个就是转化成气逆成仙。后者也就是我们这一阶段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详细地说,本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精气的转换和运行,进一步通畅全身经络,使体内尚存的病灶及以往的宿疾通通去除,以进入一个真气充盈的状态。它的具体做法就是静坐。
静坐的方法很多、很活。对初习静坐的人来说,第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念头太多、大杂。因此,选择那
些念头单调,重复的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在本文附录里将要介绍的内圆功即属此类,有意者可以一试。习练时,盘腿入坐(视习者状况,开始可采用散、单、双盘任一姿势,但随着功力增加,最终都应过渡到双盘),待坐好后,双手掌心朝下放在两膝上,开始练内圆功。初习时由于意念力较弱,转起圆来比较费劲,可能没等转完就会迷糊过去(好像打个磕睡)。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醒过来接着往下做就成。当你有一天能清醒而轻松地在一坐中完成整个内圆功时,就可以不用再练它了。内圆功的主要作用一是练五脏,排除其中的病气,使内脏气机动起来,加入整个人体的真气循环;另一个是练意念力或定力。一般来说,经过内圆功的训练,应该具有将意念定于某处两三分钟的能力,以后的静坐就是依靠这点定力来进行的。
初习静坐的第二大问题,就是肉身不通所造成的种种不适。当你静坐一阵,心念刚有所收的时候,这些困扰就开始慢慢袭击你,使你没法拢心。这种状态在你肉身完全通畅或与宇宙本体相溶之前是一直存在的,区别仅在层次不同而已。开始是经络不通所致,以后是肌肉、内脏、骨头、心脉等,越往深处,其痛苦程度越大,这就是所谓“脱胎换骨”的过程。从气的角度来看,肉体不通及不适的感觉,一个是因为浊气阻塞,另一个就是气路通道狭窄,不畅所致。盘腿静坐使上述情况更为加剧,因此较平时感觉更为明显。其功用相当于筑坝蓄水,一旦水位达到,利用水的位能破坝而泻,即可把浊气连同航道上沉积的污泥浊水一块带入江河,从而使航路变得通畅。这时,你就会感到异常的舒服。当然,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很快下一段或下一层次的不通,又会使气机停于某处,造成新的不适,另一场战斗又在等着你了。静坐入定,一定要经过这些过程后才有可能。前文中所介绍的“舍”、“顺其自然”、“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与舒适力度,见好就收”等原则,是指导你顺利过关的基本法则。具体行功时,当酸、麻、胀、痛等感觉袭来时,你的下意识反应是肉体紧张,收缩。当你意识到这点时就应设法使之放松,或干脆把意念从这些感觉都位移开。这样做很难,但你一定得这么做。一天不行,二天;一月不行,二月;一年不行,二年……总之,你非得熬过去。当然,对每一坐熬到什么程度是很活的,得靠你根据前述原则自行掌握。一般来说,只要有一处在一坐中能由不适转为舒适就应收了。状态不佳,能量不足时,只要达到上一坐熬通的程度就行。心境好,体能强时,则可往上熬过一关。总之,这是一门高度技巧的实践过程,习者只能靠长年的日积月累,逐步去摸索,体会其中的规律,并熟练运用之。不过,这里介绍的原则你一定得吃透,它们对你顺利过关是绝对有助的。
静坐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进行精气的转化,即,怎样将低能量的精转化成能量高一点的气。实际上,炼精化气和下一段的炼气化神,都是一个将低能物质转化成高能物质的过程。二者的区别只是原料和产物不一样。前者的产物正好是后者的原料,而它们的转化手法和过程是相似的,那就是能体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我们利用低能的物质去打开锁住高能物质的大门并激活它,同时,将与其共存的深层次的病浊之气连同低能物质消耗过程所生的浊气排出体外。人体每循环一次,体内浊气就净化了一点,如此一点点地净化,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将达到与宇宙相溶的境界。
对初习静坐者而言,这种转化的功夫,是利用心念初定和肉体不适到来之前的片刻时间来一点点积累的,随着功夫增加,一坐中这段时间会渐渐增加,转化的效率也就会相应提高,期间的具体用意方法如下:
人坐进行初步的调身调意后,双手相叠,掌心朝上,两手拇指相抵,全身放松,意念初定于某一处。然后,慢慢地,轻轻地把意淡化,淡化,进入一种有意无意之境。片刻后,体内之气会沉于某处,这时,你的意念会自然跟过去。当你意识到这点时,你可以有几种选择:(1)将意念从该处挪开;(2)将意念定在该处,使那里的气觉强化,但不要导引;(3)用意念使气觉处松动,帮助气机打通该处。具体如何选择,你得自己根据当时的状态临场定夺,只要能让气机顺利通过该点继续前行就成。一般来说,正反用意的方法交替应用效果较好。比如,先强化气觉,从前面顶住气,待憋到一定程度后,猛然撤意。好像往水下压皮球,压到足够深时,猛地撒手,球就会一下反弹上去。用上述方法,让气机逐点自行通过体内循环通道,就完成了一次循环转化。注意,这一循环通道是真气自寻的路径,绝不是人为导引的结果。你所做的只是蓄足能量后跟着它,帮助它。实际上,当你真正转完一圈后自然会发现,这里所说的真气循环通道主要就是不同层次的任督脉循环周天(下肢腿部的循环也在其中),其起点是下腹,从下往上经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百会后,由上至下复归原处,正好一圈(下肢循环由双腿内侧向下至足心,再由外侧回来)。转一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层次也是不同的。循环由表皮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逐渐深化,经皮、肉、骨三层周天,然后前后合一成中脉,继续下去可成为一点或一体。不过应当说明,这只是精化气时的境界。炼精化气到此境界时,说明精气转化的已经差不多了,体内真气已经充盈,下面的功夫就属气化神的层次了。
3.气满化神(炼气化神)
精满气通达到周身真气充盈的状态后,就自然进入气化神的境界。气化神的方法和精化气是一样的,只是能体的能级开始由气态向波和光的层次转化,其修习的目的和结果已不是强身健体,而是转向开智生慧了。初入此境的最明显感觉是周身之气一下没了,原先发木、易困的大脑开始逐渐轻灵与清醒起来,意念力加强,静坐的技巧趋于成熟。这时已有可能在静坐之时去探寻本心了。
如前所述,复还本心是我们开始真修行的前提,除了前面介绍的日常修心法外,下述静坐修心的方法也可供习者参考。盘腿入坐后,松身、松意、松心,待周身化为一体。片刻后,可感觉到体内中丹田处尚有一实点。意念“我入”,让自己进入此实点。一旦进去,就设法让该点化开,或由内往外拱开它。若进不去,则可在外面从上往下设法在它顶端破一口。也可通过由近往远追忆往事,逐渐契入此点。反正,无论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埋在心底的心气散掉,使本心复还。由于本心是埋在最深层的,所以上述“我入”、“破口”、“追忆”之法,得经过数十次,乃至数百次的重复,才有可能达到本心所在的层次。实际上,静坐寻心更多的作用是去掉包裹本心的外层,使之变少,变薄。真正的本心发历,即所谓明心见性或开悟,往往是在日常修心的过程中因缘而发的。所以,说穿了,上面的方法顶多也只能是个辅助方法而已。如果你平时不注意修心,想指望入坐片刻的功夫来见性,实在是不可能的。
4.神足入虚(炼神化虚)
神足入虚的功夫,是在本心复还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其目的是使入体(主要指能体)逐渐与宇宙本体化为一体。方法就是通过舍的手段不断的化掉自身,直至与宇宙虚实相同,不再有密度差之感。
本心发露或初现是这一段修习的前提。当这一现象出现后,你可以明显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定境。这种定境在一切时中只要你稍一留意就可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并非为静坐所专有。到这时,你才能谈得上真正的24小时练功。本心初现时,还是易丢的。因此,你还得时时留意微微关照着它,待到天长日久,慢慢成熟后,你会与它自然相溶,这时也就无需分清谁是谁了。本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至柔至刚,它的状态(定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的。不过,刚开始觉到的本心,还是与一些高能物质掺和在一起的,在其外面还有一层气膜似的球壳,所以,感觉与周围有明显的密度差。修习者所需做的就是把这些杂质散去,逐渐使本心纯化。最后,还得借助机缘将那层外壳粉碎。只有当这种密度差的感觉消失,尤其是外壳破碎后,你才能真正体
验到与自然相溶的滋味。到此,大概这段的功夫也就差不多了,往下是返朴归真、体用一如的修习境界了。至于具体情形这里就免谈了。
三、修身方法选择
修身方法的选择,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功夫层次,其修习方法差别还是挺大的,故应慎重对待。
1.动动
动功的主要功用是舒筋、活血、通气。作为初学者,以动功作为入门功夫是比较合适的。对中级水平的修习者来说,当身体因某些外在因素存积了较多的病浊之气,或劳心过度而心力有所不济时,用动功来调整缓和一下状态也是比较好的方法。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动功功法很多,各有其独特之处,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条件选择一种试试。对大多数习练者来说,那些将意念溶于具体动作之中,无循经导引意念的功法应该是首选的。这些功法比较安全,不易出偏,而且便于与以后的静攻修习方法相衔接。
2.静功
静功的主要功用一是养身,一是进行能量转化。对体弱者,初习时可用它来养精蓄力。而对常人,它则是一步步往上修炼的具体方便。静功分无为法和有为法。通常,那些能言能写的都属有为法;无为法是不可言说的活体,只有本心复还后才能明白、体验并自如运用它。有为法可粗分成几类,即:静养,练意,转化。
静养型静功以养气为主,适于体弱者或体能耗扬过度者习练。其基本要领是松身、松意、松心。习者可根据此选择一合适的功法体会一下。
练意型功法以增加意念力为其目的。对大多数习练者来说,将自己已练熟的动功进行静练是一个比较安全易行的方法。所谓动功静练,就是把动功的动作用意志来完成。例如捧气贯顶,你可意念又一无限大平面从体前由下往上将宇宙真气至百会纳入体内,然后沿中脉下行至会阴出,这就完成了一个完至的捧气贯顶动作。其他的具体动作,习者均可仿此自行转化。
转化型静功的功用主要是将低能物质转化成高能物质。它是能体能级由低能层次向高能层次转化的唯一手段,将贯穿于静功习练的整个过程。推荐的功法是自然周天,其操作要领是:全身松静自然,气机自寻通路,意念随顺气机,周而复始循环。
3.习定
习定是静功修习的顶峰,到此,所有静功修习的具体方法都简化成了一个,即:入定。定的功用在于养练合一,前者用以蓄能,后者用以化身。真正的入定是从本心复位后开始的。定有两种神,日常定和练功定。日常定是本心发露以后在日常一切时中的自然定,功在培养、坚固已得之定境。练功定则仅指静坐修炼时所入的定境诵,主要功用是提高定境的层次。习定是个自然过程,不是强求所能得到的结果,静功练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过渡过去的。顺其自然是我们这里可以给习者唯一建议。
四、有关修身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
1.怎样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让散乱的意识先系于一处,然后连这一处也去了,使之归于周厚。念经、念佛、数数、听息、观想和集中精力想一个你所关心的问题等都是较普遍方法。具体应用时,以上述方法将表层意识固定于一点,时间长了,表层意识累了,那一念也就自然忘了,这就是最初的入静。还有一种通过观念之源的方法也可入静。念头来时,你顺着那一念追下去,观看它来自何处。只要这样一做,那一念就自然消失。实际上,对入静的问题习者不必太在意,当本心发露后它会自然得到解决。
2.入静以后做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说,入静之初很容易迷糊过去。这是一种昏沉定,主要是意念力或体能过弱所致。经过一段时期后会慢慢过去,之后的入静则完全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当你把所系的那一念缓慢地轻轻放开之后,会进入一种似有意似无意的境界。这时,你的意念好像化入体内外的整个空间,对一切物、事都不着意,但体内外的一切变化又全都能被你所感受到。如此入静片刻,会自然发生静极生动的现象,脐下小腹处将产生气觉或气动,这是周天运转的信号,往下就该做循环转化的周天功夫了。
3.转周天之法
入静,静候气机静极生动。气动后,意随气走,先将意住于气动处,蓄能。自觉能量充足后,以意助气使之慢慢晃动起来,片刻后停止,继续观照蓄能。如此重复,期间尚可加入前述前憋后助之法,直至真气通过此关。仿照上述方法,让气机自寻路径,依次通过所有气阻之穴复归原处,就算完成了某一层次周天的首次循环。对任一层次的周天运行,首次循环都是最困难的,既耗时又费劲。之后的循环就便当多了,一次循环仅在一呼一吸之间。当某一层次的周天转到几乎无感觉时就又该入静了,这时,需要你做的就是静候真气归位进入下一层次的周天运行,你又该重复本段开头所述的操作内容了。
转周天有两点最为不易。一是静候气机静极生动;二是转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转入下一层次,不要贪恋当前气机通畅舒适之境。前者要求你有足够的定力和意念力,后者则需要你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舍的心态。很多习练者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两点,而停留于某一层次不得进步的,在此着重提出希望引起习者注意。
周天的层次无数,能体的每一个能级都对应有一个周天。小的不算,光大的层次就有表皮、皮下、肉体、骨外、骨节和骨内几重,每一层周天又有点、线、面、体之分。对首次循环而言,层次越深,难度越大,相应的痛苦程度也越甚,没有相应的修心基础实在是很难走完全程的,习者当察之。
4.如何助气过关
助气过关,意指循环过程中气机阻于某窍穴时,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使之顺利通过。关于方法,在前面已有所交代,这里再对所用的手段细述一下,所谓手段,这里指的就是肉体、呼吸、声音、手势和意念。对于气态层次的能体循环,通过肉体的运动,使气阻处伸展和活动开,是助气过关的有效手段。随着能体层次的增加,化开气阻窍穴的主要手段依次变为呼吸、声音和意念。通常,能体层次越高,意念的效果越显著。反之,肉体活动关节的方法就越灵。就手势而言,掌心向下,利于气势下沉,平心静气。掌心向上叠置于腹前,气将上行,其势缓、粗。合掌于胸前,气成锥体之形(锥体顶点为掌根对应的高度)由下往上在人体相应部位汇成一点上冲,上冲气的粗细与两手手指的间距相当。由于一坐中的状态变化很多,所以上述手段的应用也是很活的,需要修习者自行体验掌握。
5.一坐的内容
一坐的内容依次如下:
(1)盘腿入坐,调身。
(2)排除上次出坐以来人体所积之浊气。浊气的来源主要是:饮食、环境、劳作等。
(3)正思,入静。
(4)达到或超过上一坐所到达的层次。
(5)收功。
通常,一坐的时间有30—40%用于第一二步,30%左右用于第三步,约15%用于第四步,15—20%用于收功。
6.用功重点变化序次
筑基:活动肌肉、关节;排病、强体、健身。
精满气通(炼精化气):化肌活血,练内脏;转精戍气,排宿疾。
气满化神(炼气化神):气化成神,使大脑由表及里逐渐由木变活,由浊变清,意念得以强化。
心花初开,使心口所堵之物慢慢层层剥离,片片碎落,渐露本心所仕。
神满入虚(炼神还虚):将人体化入宇宙。
7.日常修身法
(1)一切时、一切事中设法做到松身、松心。
(2)行走时全身放松,脚跟落地。
(3)工作或做事时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4)按时作息,定量饮食。
(5)凉水擦身,热水洗脚。
(6)有空可常用双手搓热后擦脸,掐耳,拍打头部。
8.本心发露如何知晓
本心发露后会有下列明显觉受:
(1)心态由内往外自然安样,这种样和的心态不受任何外在条件影响。
(2)入静时心无烦恼,念来念去随顺自然,不易着相。
(3)阅读《心经》、《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及禅宗公案时,会有身心共鸣之感。
(4)对各种修行之法彻底明了,从此不易受惑。
根据上述内容你可自行判断,当然,若有条件最好能找一过来人印证一下。
五、修身与修心的关系
通常认为修身与修心是修行的两个方面,《道德经》里把它们比作小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的大小一致,小车才能顺利前行。当然,实际修行过程中,身与心这两个轮子总是处于变的状态,但只要能调得过来,车子也总还是能前行的,只不过行车的轨迹或左或右来回摆动而已。因此,从这一点看要想快速抵达目的地,只有尽量减少这种摆动的频率和幅度。实际上,修身与修心也可看成是一体的,修身只不过是修心的一个具体方便,修身与修心的区别仅在本心发露之前才显得较为明显,一旦本心显现后,两者就是一回事了。所以,佛家主张由心入门,实在是把握住了修行的真谛。不过,由于我们常人的福德智慧太浅,从心地上下手实在不易,故退而求其次,将改变肉体作为最初的目标,所以才有了我们前述一车两轮的说法。这种状况,一旦到了本心发露的境界也就自然合一,逐渐过渡到身心一体的修行状态。此时,也就无所谓修身与修心的区别了。
印 证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的重点是解决修行修什么和如何修的问题。这一章将谈谈自我修行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觉受及身心状态,以便习者在修习期间能有一个参照。
一、肉体
实践表明,修行是一个正行正受、即行即受的过程。随着习者的修习层次逐渐由初级升到高级,其肉体及由此而产生的觉受也都会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来间接表征你修身所取得的成就。
1.肌体
肌体在这里主要指肌肤和肌肉。由于初习气功者身体状况不好,体内存有各种各样的“毒素”,因而其肌肤是不洁的,常有油腻之物从毛孔排出。同时,肌肉也比较僵硬,横向纤维较多。随着修习层次提高,体内“毒素”被慢慢排除,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而有弹性,肌肉纤维的走向也趋于顺直。当你修出纯阳之体后,再与当初相比,就会发现肌体已大大的不同了。这时的肌肤洁净而有光泽,体表的排出物里乱七八糟的成份大为减少,质地与水差别不大,因此长期不浴也不会感到不适。就肌肉而言,若放松,则触手如绵,若绷紧,则坚如金刚。同时,肌体的痛感明显减弱,排毒功能强化。如果你是习武之人,到此时大概金钟罩的功夫也自然有些功底了。上还觉受,与你的修身层次是成正比的,也即肌肤越净,肌肉越滑顺,痛感越弱,你修身的成就就越高。
2.关节状态与用力情况的变化
和肌体相似,人体关节的状态和用力的方式及力度,也将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而变化。初习者的关节往往僵而涩、滞而不通。随着气机的流畅程度增加和升华,人体骨节之间会慢慢伸展开,并逐渐充满类似润滑油似的液体。自然,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开始时,想使骨节撑开不是一件易事,需经过一段时期刻苦的训练才有可能。骨节的申展通常从脊椎开始,逐渐延至背、肩、颈椎、四肢和胸椎各关节。骨节撑开的第一个感觉是觉得骨节发涨,骨节内好似有东西在拱动,使你不自禁地想伸展活动一番,稍一活动,相应的关节部位就会发出“僻哩啪拉”的爆裂声,这种状况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当这种响声逐渐消失的时候,你的骨节就差不多全撑开了。此时,你会感到伸展开的骨节之间异常轻盈充实,举手投足之间,稍一用意便可力透指足。当然,这种骨节的响与不响也不是绝对的。骨节撑开后,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其间也会渗入一些其它的物质,骨节自身的间隙也会变小,这时要是有意活动一下,仍然会发出骨节的爆裂声。
除了上述关节状态的变化外,在用力的方式上,修身有成的人与常人也不相同。一般人用力主要靠的是肌肉收缩,而修身有成之人用的是活力,力与意是同步的,所谓意到力到是确有其事的。力的产生是瞬间的事,而且好像是从骨子里生出来似的,贯穿每个指尖或足尖。同时,由于肉体绵软,所以当你用手拿捏时,其作用点面积减小,仿佛是骨头宣接触体,不但显得有劲,而且还是硬邦邦的。这时,你若想练习点穴和推拿,相信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3.身轻或身空之感
这种感觉和人体气机的气质及畅通程度有关。真气运行的通道越宽敞,气质越柔,身轻的感觉就越明显。当肉体完全练通至与宇宙相溶的境界,身空的感觉就自然出现了。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整个身子仿佛化了以的,似有似无,可大可小。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你的肉体实际上还是在那里呆着履行自己的职责。
身轻或身空之感的产生,也可以理解成是大脑对人体触觉信号的起始感受值提高,以致在一般条件下人体对外界的感知都被大脑给排斥了。事实上也只有如此,大脑才有可能进入定的境界。自然,感受值的确定应该是随意的。当你需要时,你应该也有能力把它调得很低,即只要愿意,你也能够感受很多常人所无法感知的东西。
4,音色及音调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修身使肉体变软变柔所致。由于肌肉纤维的柔顺化,使得与发音有关的各个器官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因此,发出的声音其音色及音调都会变得更加柔和、更加滋润和更具磁性,其语言也更富有感化的神力。
5.大脑
常人的思维一般只在大脑皮层上进行,整个大脑内部几乎是一块木头。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可以使这块木头慢慢化开,并逐渐变得轻灵起来。那时,你会感到脑力异常充沛,大脑始终处于放松而清醒的状态。
6.骨质的变化
普通成年人的骨质显得比较沉,骨中的胶质成份较少。修身至骨周天通了以后,这种状况会逐渐发生变化。骨中的胶质成份开始增加,骨头变得越来越有韧性,而且重量也有所减少。
二、气觉(能体)
这里所说的气觉,是指以本心为绝对参照系时对能体的感受。从初级到高级,能体依次由气态变成光态,其相应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感觉越细柔。而功力越高,则能体的密度或强度就越大。注意,层次和功力是两个概念的问题。前者反映的是能体的质(气、波或光?),而后者只表示某一质体的量(气场或光场的大小及强弱)。当能体、本心与宇宙本体三者相溶成一体时,真空妙有的真如实相境界就立显眼前,其具体觉受请参阅有关的佛经,因为能说的都已被先圣们说尽,实难再容作者多言了。
三、心态
常人的心态是烦燥不定的,看什么都不顺眼。修行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使你逐渐去烦入静,变得祥和中正、心气顺达。心态的转变似乎是量子化的,心头去掉一件事,心胸就畅亮一些。待到心头所覆积垢完全清除,本心现露后,你的心态就会自然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其时,内心将充满安详。放眼周围,但见山河大地一片光明,花草树木真切相通。纵观人生,才觉仙俗乃是凡人语,地狱净土由心造,真个是不似神仙赛似神仙了。
心态转变的另一特点是凡事不着相。具体言之就是此心如镜,物来显影,人去镜空。注意,上述境界完全是自然状态,决非刻意所为之事。
四、定境与智翘
定境与智慧的获得,乃修行之必然结果。不过,对不同层次状态,其间的差目是很大的。
1,初级阶段
定:本阶段由于习者心浮气粗、意念力弱,还谈不上定的问题。习者于具体用功之时往往思绪繁纷,很难入静,好不容易系心于一处了,又开始打盹犯迷糊。即使偶然能有所入,脑子也是木木的如同浆糊,真是可怜。
慧:相对于原来不练功而言,一日之中大脑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时间开始不断增加。比如原来一日的时间中,最佳工作时间占5%,现在可能增加到10%、20%、30%、50%或更多,虽说已有所收益,但毕竞未有质的变化。
2.中级阶段
定:经过努力,已有可能将意念定于一处并持续一定的时间,但定境偏木、偏死。
慧:与初级阶段相似,仅是在原有慧力水平上最佳状态的相对延长。
3.高级阶段
定:随着本心发露,步入真定境界。一日之中,无论吃、喝、拉、撒、行、住、坐、立、卧、作、息,均入定中。但此定尚属浅定,仅限内心安详而已。定中可觉本心、能体、肉身及环境仍独立共存,虽有交溶,然总有边界,故未入上流。
慧:此阶段慧力开始有质的升华,整个大脑(不仅仅是大脑皮层)都可用于思维。其特点是直觉和灵感思维明显增加,许多从前无法理解或难以思考的问题,现在一下变得一目了然,答案现成。其智慧增加的感觉仿佛一下从二元坐标系进入了三元体系一样,原来在地面难以观察的复杂局面,现在从空中往下看一清二楚。此景此境若非亲证实在是难以想象。
4.更上一层楼
定:向着本心、能体、肉身及宇宙本体互相溶和,入定出定无有分别的境界努力。
慧:至真无真,至慧无慧,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五、本心觉悟
1.发露:本心发露的最初感受,是自觉在心底深处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能场,该能场不受任何外力所扰,从一开始就处于如如不动的状态,其性至柔至刚,不垢不净,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从此以后,入静的问题自然得到了解决,一切时中,内心的那一方天地总是处于平和安定的状态。
2.培固:本心初现使你对道体开始有了真切的感受,然而这时的本心还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需要不断使之壮大。本心的培固,过去的古德们也把它称作 “牧牛”,这是很形象的比喻。通过培固本心,你会逐渐感到原来本心所处的那一块天地,随着时间的增加会慢慢变大,覆裹在其外的尘垢渐趋减少变薄,直至最终仅剩一层膜状的外壳。
3.相溶:相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本心与宇宙本体的相溶。它是以包裹本心的膜状外壳破碎为标志的,到此境界你自然会有一种与一切生命之间心息相通的感觉。本心、宇宙本体和能体的相溶是第二个层次。其特点是能体与本体(含本心和宇宙本体)的密度差消失。肉体化入本体则是相溶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最难实现的。古往今来有此成就者实在寥寥,但这肯定是值得奋斗的真实境界。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