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站桩似木鸡其德全矣,经历四个四个阶段方可大功告成!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推荐黄山2023-12-29

《庄子·达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斗鸡高手纪渻子为周宣王驯鸡,周宣王每隔十日就会来问一次纪渻子,斗鸡是否已经驯好。前三...

《庄子·达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斗鸡高手纪渻子为周宣王驯鸡,周宣王每隔十日就会来问一次纪渻子,斗鸡是否已经驯好。前三次,纪渻子以斗鸡浮躁骄横、斗气过盛的理由,连续回绝了周宣王。直到第四次,纪渻子回复:“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见者反走矣。”

原文如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四个层次:

一、方虚娇而恃气,

二、犹应向景响影

三、犹疾视而盛气

四,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孔子前去拜访老子时,老子正在院中晾头发,木然而立不像一个活人。孔子说:“是我眼花呢?还是真的呢?刚才先生身体独立不动像槁木,像遗弃万物离开众人而独立自存的样子。” 老子说:“我在神游物初生之浑沌虚无之境。”孔子说:“请问神游大道之情形。”老聃说:“能得神游于此为至美至乐。能得至美而游于至乐,就叫作至人。”
木然而立,神游太虚,心中愉悦,相信有过长期站桩经历的人有机会得此体验。身不愿动而气息深沉,越站越感觉舒适,进入了一种定境。虽然此定境不如老子之神游道境,但二者确有很相似的地方。
庄子又在《大宗师》篇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普通人的气息只到喉部到肺部,再有到腹部的,但真人的气息可以直达脚跟。真人,至人,都是修行得道的人。而气息直达脚跟,很可能便是道家桩功的独特效果。
桩功之 “隐机”
隐机,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后常被人与“坐忘”连用,成了一个很有道家风范的姿态。如陆游诗云“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隐几对炉熏。”白居易也著有《隐几》一诗:“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隐机的含义,历来都解为“依靠几案”的意思,但“隐机而坐”以至于“心如死灰”、“形如槁木”,进而达到遗忘自我的境界,这其间却就缺乏关联了。而这缺失的部分,很可能正是道家静坐修行的功法。所以这里的”隐机“,如果理解为”隐去机心、 收敛气机“,可能更为恰当。
《庄子》中,多次出现“枯木”的描述。而“枯木”的状态,正是心神内守于中,固不外露以致生机不显如同枯木的状态。所谓“形固”而如枯木,“心固”而如死灰,“专”,故而能“固”。
《达生》篇中,捕蝉老人形容自己“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状态便用到了“槁木之枝”;“呆若木鸡”的典故也同样源出于此,“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收敛了骄气、躁气、意气,像木头一样的斗鸡,别的鸡一看到就跑了,根本不敢上前相斗。
能收,也同样能放,收放由心,这才是真正掌握了隐机之法。《应帝王》篇中,有一个号称能看相断人生死的神巫,在给列子的老子壶子看相时,却屡遭戏弄。壶子展示给他“杜德机”(气机闭藏),他便断壶子将死;壶子展示给他“善者机”(气机将起),他又断壶子得生;壶子展示给他“衡气机”(气机平衡),他莫名其妙;壶子展示给他“未始出吾宗”(天地未始之道貌),他直接转身便逃,因为震慑于大道的气象。
如同孔子初见老子,也同样震憾地称“老子犹龙”,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相关话题

#悟太极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1516
  • 经验
    639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