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浑圆桩,只感受到手臂环绕内的气团“从内向外”撑;
今晚的浑圆桩:
1)手指之间的吸力:感受到两只相对的左右手手指彼此之间似乎也产生了某种吸力,像是有橡皮筋在相对的两手之间连接、拉紧;
2)手臂外侧的压力:手臂外侧则似乎感受到空气的压力“从外向内”压;
因为两手手指间的吸力、及手臂外侧空气向内压的压力,
以至于不得不自动下意识地peng着,才能应对这种吸力与压力,以维持浑圆桩的空间;
而从物理空间来看,
两手之间与手臂外侧什么都没有
………
————
这究竟是为什么?
带着困惑入睡,
忽想到,
气球🎈
不就是这样吗?
气球的内外部都存在空气压力;
内部气团“从内往外”撑;
外部大气“从外往里”压;
而气球球皮表层则像四面八方拉紧了的橡皮筋,气球表面任何两个点都有一种彼此间的吸力或张力……
气球这样,好理解;
只是浑圆桩明明没有完整有形有相、实实在在的气球球体形状,两手之间也明明没有任何物件相连、没有密封的气球皮、也没有往里头充气,结果浑圆桩也能站出来类似气球这样的内外在气压与球面吸张力的感觉………
仍是很奇妙的;
🎈
“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
是否就是类似这样的意思?
还需继续在习练中体会和验证………
虽然师早就做过很多细致入微的比喻,
但太极是必须跟随师引领的方向,自己亲身习练、体会、体悟,才能真正领会和体悟师所提点、引领方向的真正含义,
否则,就会永远停留在“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依靠井蛙和夏虫大脑思维、判断、认知的阶段,
无法真正听懂师之引领,
见师所言之境界、风景;
更可怕的是,
问不出对的问题;
—————
“学问、学问”,
无“问”不为“学”;
记得自己很敬重的一位前辈提点:
如果长时间还问不出真正对的问题来,
就意味着你的成长已然停滞了……
生命智者:
“没有问题,
就是最大的问题………”
………
对的问题,
是下一程生命更高进阶、进境的叩门声………
且,
叩对了门………
叩准了门………
—————
“欲穷千里目”,
闻能真闻、
问能真问、
行能真行、
见能真见………
学无止境,
境外有境,
人外有人,
学业、人生、生命的漫长进阶、进境之旅上,
师如指路明灯,
只需跟随师之引领,
听话照做,
爬好、爬稳当下脚下每一层台阶………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