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奥秘在于此!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推荐黄山2021-11-01

在天体中,太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都各有其运转规律。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要绕太阳转动,月亮在自转的同时要绕地球转动并随地球...

在天体中,太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都各有其运转规律。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要绕太阳转动,月亮在自转的同时要绕地球转动并随地球绕太阳转动。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亦然。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遵循其运动规则而不停地转动着。银河系在宇宙中又遵循其运动规则而不停地转动着,太极拳的运动与太阳系在天体运动中的运动规则基本相同。  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无处不太极,处处为太极圆。

圆不是简单的一个圆,太极里的圆是全身都是圆,是三维空间的圆,行功中应感到自身是一大球,又是由无数个小球组成。一肢动百肢随,一处受力全身之圆滚动,使对手有力无处用发不上,身陷滚球之中而不能自已。此时就能感到太极的圆活之趣,真是其乐无穷、妙不可言。此种妙处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有自己去体会才会知道。

在行功中,应时时求圆,如架子不圆活,就显得很僵硬。如此很难达高手的水平。在现实中,轻灵、圆活是每一个练功者追求的目标,但是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决非易事,要做好更是难上加难。

轻、灵、圆、活四字决是太极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能全做到,拳练起来自然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此练拳就是一种享受。 太极以圆为宗旨,用圆的运动去执守于中,稳固自己的重心而去破坏对方的重心。宗旨是身、手、眼、步一动以至虚至灵之浑圆作导引,做到用先天之巧劲引化后天之拙力,以后天引先天之目的。太极拳先求外方《圆》,再求内圆以及上下左右内外不离此圆。处处求圆无处不圆即无处不太极也。 太极拳动作是由无数圆形和圆弧曲线组成。而圆形之中心为重心所在,故能处处稳定重心。重心稳定则基础巩固,无虑外力来侵。“太极分阴阳,阴阳圆中生”。我们在习练太极拳时,无论步法、身法、手法,都要遵守圆、圆弧曲线的运动规  则,要以腰为轴,肢为轮,各个肢体都要围绕腰进行一系列圆和圆弧曲线运动,要做到圆中有圆,弧中有弧,大圆套小圆,大弧套小弧。要做好平圆、立圆、斜圆、反圆、同心圆、变心圆等一系列圆的运动。所谓“一圆之中阴阳皆有”。

我们用圆的运动执守于中,稳固自己的重心。不论我们身转、步行、手动,处处势势都要用转动贯量、势能转动能、动能转势能的原理,以至虚至灵的浑圆作引导,“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力争做到用先天之巧劲排除人体后天之拙力,达到以后天引先天之目的。用太极拳内劲圆转,外动求圆,以及虚领顶劲,使身体内部器官和百会穴得到轻微的自动按摩,以达到修性立命,身心合修,性命双修,将后天返还先天之功效。 在太极拳运动中,人的四肢梢节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中节转动,又随中节围绕根节转动,根节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人体转动。人体、人体的四肢、人体三节、人体四肢的三节以及三节之三节的转动规律皆同。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就是人体周身各部都在做转动的一种运动。也就是拳谚所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周身处处皆太极”。 太极拳是圆形的运动,或圆周运动;要求一投足,一抬手都必须走弧线。

无论大小动作快慢都要求做到非圆即弧,处处成圆。

有人说“打太极就是画圈圈”,这也印证了太极拳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行拳如同飞轮在地上的滚动。

全身上下在浑然一体,所有动作需在螺旋中完成,无论是速度快慢都不能丢了螺旋劲。螺旋就是以腰为主宰,劲起于脚底。做好螺旋的关键一步,倒换重心裆走后弧或裆走下弧。

行拳过程中意念上要围绕着丹田为核心,“一动无有不动”,动作都走螺旋由丹田来带动,每一动都是以螺旋的形式气贯。

圆转是太极拳动作的根本,只有将太极拳做动做圆,做流畅,再结合太极拳其他动作要领的要求,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才可将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起初先走大圈,熟练后中圈,最后小圈。圆中求着劲,劲中求着圆!

这里的“圆”也泛指所有的弧线运动、曲线运动,哪怕是局部的一丁点细微的“弧”。“弧”的延伸是“圆”。通过腰、胯、肩、肘、腕等诸关节进行转、松、拧、扭、沉、摆、提等方法达到手不动腕动,腕不动肘动,肘不动肩动,肩不动胯动,胯不动腰动。正是这些部位的相互协调、灵活运用,才使得劲与劲的承接得心应手,隐蔽巧妙,不易被人察觉,“引”、“化”、“解”、“发”于不知不觉中——这是太极拳技击境界的最高体现。所以,我们说:“圆”贯穿于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之中。“圆”无处不在,“圆”无时不有。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都不离此“圆”。  太极拳运动把“圆”的概念及肢体动作巧妙地揉进了它的每式中,让习练者真正体会到“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旁观者一目了然。那种肢体外形上处处有“圆”、时时“走弧线”、“背丝扣”、“螺旋运动”等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肢体上处处求“圆”。常言道:“如意胳膊罗圈腿”、“胳膊新月型”、“身具五弓”讲的都是肢体上求“圆”。“胳膊新月型”讲的是两臂的活动区域应在大于90°小于180°之间。而左手护着左半边,右手护着右半边,说的就是凡“式”不可过,不贪不欠,凡“式”要有“度”的概念。所以,保持肢体上的“圆”,千万不要在行拳时出现露肘、耸肩、凸膀等现象。

习练太极拳时,无论起式,还是收式,无论进步,还是退步,不管你是抬腿还是投足,手和臂、脚与腿,其运行的轨迹都必须是“圆”,同时,更要注意用腰带动四肢走出那种“螺旋劲”、“丝扣劲”。例如:掤、捋、挤、按,没有一式不是通过全身各部位与腰上细小的变化去求圆的。如果说肢体上“走弧线”好理解、好做到的话,那么,腰带动四肢来运动就不容易做到。所以说,太极拳的运动是腰的运动,是通过腰带动着四肢“走弧线”、“划圆圈”。太极拳那种外在的连绵不断,似行云流水般的神韵就是靠一个接一个的“圆”来完成的。可以说,“圆”是太极拳的灵魂之所在。

太极拳式与式的衔接处求“圆”。传统套路之所以那样舒展、优美、流畅,给人以高雅、优美的感觉。其根本在于它的式与式衔接处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圆”进行了自然、圆滑过渡,因此,才那样流畅、严谨,没有任何痕迹,让人看不出有凸凹处。

所以,圆转是太极拳动作的根本,只有将太极拳做动做圆,做流畅,再结合太极拳其他动作要领的要求,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才可将太极拳练得出神入化....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432
  • 经验
    944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