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入手功夫·秘诀图说
口诀说:“开始修炼的功夫,主要以'心意静定’为主。然而,这四个字实际上并不容易做到。现在,我将分享我通过体会得到的方法,希望那些有心追求金丹大道的人能找到入门之路。
首先,要平坐,身前放一个小香炉,点上一支香。然后,把左脚压在右腿下面,右脚压在左腿上面(这叫做单盘)。习惯了之后,右脚保持不动,左脚可以翻上来压在右腿上面(这叫做双盘)。长期练习,功力深厚的人甚至可以数昼夜不动(这是后话,现在不多说)。
单盘坐定之后,眼睛要微微下垂(不要闭得太紧,要留一线光,这是阳光。如果双目紧闭,就已经进入了阴道,即使坐着也没有益处)。两眼珠凝视鼻梁,默念'净心神咒’三遍、'吕祖宝诰’一遍。然后想象吕祖的法身,他身穿黄色道袍,腰系丝绦,脚穿黑靴,头戴道巾,五绺长须,仙风飘逸,注视在我的天庭之中。这样一想,心意自然就会静定。
初坐时以二寸香为限,逐渐增加到半支香、一支香。长期坚持不懈,功力自然就能日益提升。功力提升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景象出现;景象日日变换,那么丹功也会随之逐渐深入。
虽然这么说,但是心意两者必须保持在若有若无之间,千万不能用意用力。如果稍微涉及到意力,魔障就会随之产生,所以一定要非常谨慎。因此,必须保持若有若无的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就能登上上乘境界。如果不小心,只凭意力蛮干,那么不仅会走入歧途魔道,恐怕还会危及身命。希望学习者们能够加意行持,谨慎再谨慎!”
诀曰:“入手坐功,一时心难静定者,须将身盘坐,以一足抵住阴户,两目垂帘,不可全闭,必得露一线阳光,两珠凝视鼻梁,默念'吕祖宝诰’、 '净心神咒’不计遍。然后存想: '吕祖身穿黄道袍,腰系黄丝绦,五绺长须,头戴道巾,注吾天庭之中。’如是存想,则心自可静定矣。久久静定,功即日有不同之境来矣。惟须静守自然,在若有若无之间,庶为上乘。反是而稍一用意,便即入于歧途魔道地道矣。慎之!慎之!
“普照图”上面一层直接指出了心源性海的窍位,中间一层则是指向黄中正位的窍位,而下面一层则是揭示关元气海的窍位。这三个位置被称为前三关。“返照图”的下面一层点出了尾闾、太玄的窍位,中间一层指明了夹脊双关的窍位,而上面一层则是指向天谷泥丸的窍位。这三个被称为后三关。丹阳有句话说:“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就是这个意思。
“时照图”则是阐述了阳升阴降的原理,以及四象环中的微妙之处。而“内照图”则是指导我们观察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的位置,让修炼内观的人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这些窍位就开始修炼,那就好比一个人还没学会站立就想开始走路一样。
自古以来,诸位仙人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心心相授的方式来教授这些知识的,他们不敢公开地展示这些窍位,就是担心泄露了天机。我的师父尹公,他开启了佛法的正知正见,平等看待所有众生。他绘制了这四张图,就是为了引导后来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他的目的是普度所有有缘人,一同脱离生死的苦海。
三岁的儿童,他们的窍位中蕴藏着无尽的奥妙。如果我们能同时观察到这些妙窍,那就达到了普照的境界。
人的元气,每天都会生成和流转。子时,恢复之气到达尾闾;丑时,临近之气到达肾堂;寅时,安泰之气到达玄枢;卯时,大壮之气到达夹脊;辰时,成长之气到达陶道;已时,乾坤之气到达玉枕;午时,占据之气到达泥丸;未时,退遁之气到达明堂。申时,闭否之气到达膻中;酉时,观察之气到达中浣;戍时,剥落之气到达神阙;亥时,回归坤位,而气最终归聚于气海。
人体内有任脉和督脉,它们是阴阳二气的总管。任脉起于中极下方,沿着腹部内侧上升到关元,再到达咽喉,被称为阴脉之海。督脉则起于下方极致之处,穿过脊背内部上升到风府,再沿着额头到达鼻部,被称为阳脉之海。鹿能摇动尾闾,是因为它能贯通督脉;龟能纳吸鼻息,是因为它能贯通任脉。如果人也能贯通这两脉,那么全身的经脉都会畅通无阻,从而就不会生病了。
心,就像是人体的君主,掌管着神明、意识;肺,则像是传递信息的宫殿,负责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肝,扮演着将军的角色,负责策划和谋略;胆,是中正的官员,专门负责做决定和判断。膻中,就像是大臣和使者,掌管着人的喜乐情感。脾胃,就像是仓库的官员,管理着五味,也就是我们的饮食消化。大肠,负责传导,让身体里的废物产生变化并排出;小肠,则是接受和盛放的地方,负责进一步消化和吸收食物。肾,是让我们身体强健的器官,也影响着我们的技能和灵巧度。脑,是髓的海洋,所有的髓都归属于它。
从上到尾骶骨,都是肾在主管。膻中位于两乳之间,是气的海洋,能够分布阴阳二气,是生命活动的源泉,所以被称为“海”。膈膜在肺下面,它并不与肋骨和腹部完全相连,就像一块幕布遮挡住下面的浊气,防止这些浊气上升到上焦部位。幽门位于大肠和小肠之间,它让津液渗入膀胱,废物则流入大肠,这样身体里的废物就产生了变化并得以排出。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