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不出整劲,浑身上下其实都是散的,那么,越是注重外形训练越是离真正的太极拳越远,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道不远人,人离道……
在张三丰太极拳经中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但是如何能做到这样?不离掤劲,身上的关节筋骨没有打开,松开,都是空谈!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杨澄甫在“相连不断”有训:“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中一气也。”
虚实要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练习太极拳时,各部关节依次而动,一动全动。以下半身动作为例,劲起于脚跟,通过踝关节,环绕着小腿上升到膝关节,再由膝关节上升,环绕大腿到髋关节,能够做到没有丝毫间断,即下半身的节节贯串。全身动作的节节贯串要以腰脊为中心,使颈、脊、腰、胯、膝、踝、肩、肘、腕等九个主要的运动关节依次贯串如九曲圆珠,才能促成全身动态象一条既有左右、又有上下、前后的运动曲线,一动全动。
拳诀云“无使有凹凸处,无有使断续处”。这是练到了理想境界之后才有的。任何人在练习之间,都会有过凹凸处和断续处。
十三势行功解略中给出了具体修炼方法,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细细体会一下吧!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