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

#武当太极拳#推荐持而盈2022-02-07

‘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挚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

‘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挚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据清刘焯元《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校。参《张三丰内功炼丹秘诀》(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老拳谱丛书)、徐兆仁主编“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徐兆仁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册中《张三丰太极练丹秘决》卷二《太极长生诀》。

有意思的是这篇如此重要的太极拳论竟然在太极拳老谱中,杨家的,赵堡的均无记载,另外,这里面居然有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好奇怪!!!如果杨澄甫的十要是转述张三丰的十要,那杨家拳谱里必然有此拳论,但杨家拳谱里事实上没有此拳论,此拳论在《东方修道文库》里找到,还要好好探究其来历。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炁,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炁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生)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炁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也)。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张三丰《太极行功歌诀》

1.《太极行功说(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味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眼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卅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卅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于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

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2.《太极行功歌》(六字诀)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呵嘘呼口四吹,加嘻成六数。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

治肺宜用口四,口四时手双托。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

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

即此是长生,胸有不死药。

3.《行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

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4.《行功十忌》

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

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

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5.《行功十八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

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睡伤津,

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参戚建海文:

以上张三丰著《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和《太极行功法》,系龙凤胎中的兄妹篇。前者为兄,后者为妹,缺一不可。前者是道门中的命功,论述的是如何修炼太极拳;后者是道门中的性功,即盘腿的静坐功,以及修炼“心、身、面、耳、目、口、舌、齿、鼻”等功。“拳属动而功属静”,且必须“刚柔相济,动静相因”方可进入道境。

台北张肇平先生(88岁),近年来发掘了这两篇拳论,并对该论的见地颇高,他对《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有其独到的认识:

“本篇五次提到太极拳。

先则曰:‘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之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继则曰:‘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始也。’

三则曰:‘太极总势十有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四则曰:‘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五则曰‘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故习此拳,亦须如此。’

这样一篇好东西,却埋在地下数百年,我们这些自命为太极拳人的人,真是感到惭愧万分。”

张肇平先生对《太极行功法》的认识是:“本篇说明拳功并练的重要性。如心功、身功、面功、耳功、目功、口功、舌功、齿功、鼻功等。接着便说:‘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挚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肇平教学太极拳近五十年,常听人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究竟语出何时何人?始终莫解。今得《太极行功法》,则知是从这里出来。今无意中在道门经典发挖出来,真是天大的喜讯。太宝贵了。”

相关话题

#武当太极拳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