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黄山2021-10-31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有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 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追求完善的境界。 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
佛教无我,即在修行过程当中,逐渐把我执我见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欲望放下了,随之而来的即是被尘封已久的如如不动的真心的显现。这就是你问的,真我,本来的我。
我们的肉身,只是借宿的躯壳,是幻化而成的假相,不是真实的。真正的我,是具有佛性的本性真身,也叫真我。如六祖慧能大师云:众生的本性都是佛,见性即可成佛。这个佛才是真正的我。
性,是指觉察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佛性”,最初的本来的本觉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生活外界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
因此,见性,只是找回自己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简单思路方法,并不是什么善或恶的分别,相对未见性而言有简单和复杂的区别。 
打个比方,一张空白的纸,有自己本来的颜色、本来的粗细薄厚状态,这可以叫做“真我”“本我”;而后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在这纸上涂涂画画,直至纸上看不出本来的颜色、状态,这就是外境与内心同时污染的过程与结果;再后来我们用橡皮或者水或者其他物质擦去了这些后增加上的颜色或者污点,或者各种胶着物,最终恢复了本来的面貌,这就是回归本性。
道家思想对禅宗影响很大,禅宗有心外无佛之说,道教所继承的,道家在《庄子》中就提出了真人一说,修行不是做假人,而是让人做一个真人,道教在历史上关于如何做真人的事说的很清楚。
《玄教大公案》说是:“心即道兮道即心,不劳思想别追寻。”《吕祖全书》也谈:“太上有云:『道以心得,心以道明。』以心观道,以道观心。”在道教看来人的本心就是道。
道就在人心中,正是:读书必竟求通理,学道先须识本心。理若不通书枉读,心如未达道难寻。别无智慧超生死,空负聪明博古今。寄语世人须省悟,莫将容易自平沉。
本心不是现在的想法,也不是过去未来的想法,而是人对一件事最开始的发心,人活在红尘难免为红尘诱惑,也难免经历痛苦抉择,但寻得本心人心就能安宁。
大家想一下自己曾经的志向,大部分人都有过好几种志向,小时候觉得科学家伟大想做科学家;初中的时候觉得明星光耀想做明星;高中的时候发现当医生律师赚钱;想做医生律师;大学毕业后发现工作好累,想做躺著数钱的有钱人;有钱了又觉得内心空虚整天心里没个著落。在当时人是真的觉得自己是想要这个,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没有坚持下去,而是这个并不是你真的想要的,这正是本心的意义。
全真教讲究性命双修,《中和集》曾言:“心潜本生,犹流归水止。”人在红尘中难免心如流水,水流动的速度越大越难见水底所以道教说清心寡欲,清心寡欲不是让人绝情弃欲,而是类似于诸葛亮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清淡泊则志明,寡欲心静思绪远。
当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再去追寻自己的本心就简单多了,但本心还有别外一层意思,类似于大家说的初心。凡正信宗教,创教者所设的一切规矩都是为了让人向善,向善是本心,规矩是形式,如是追逐形式难免没了本心。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相关话题

#道家文化 #悟太极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463
  • 经验
    954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