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在自然无为之道的培育下,逐发展成熟的养生功法,它以太 极明阳为总钢,在刚柔、虚实、动静、开合间求变化。所追求的是无形无象, 以合道体之虚无;它全体透空,以与天地合一。依八卦之理,有拥、将、挤、按、 采、、肘、靠之八勁八法;納五行之气,有进、退、顺、、定之五势五步, 合称为太极十三势。言外形拳架,更重在精神意气之内功。拳谱《太极进退 不已功》曰:“拥进退自然理,阳水火相既济。先知四手得来真,采 肘靠方可许。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不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 展与收,干万不可离太极”。此诀以阳相济之理,言十三势之动静开合, 不离太极往复循环之真。
太极生于无极,也就是道之子,秉承了道的一切美德,因此太极拳之第 一要义是大中至正,在内必具浩然正气,于外必具有中正形体。《太极拳谱》 有:立身中正安舒,尾中正神顶,中土不离位,占住中定等等要诀,规 范了守中不失、不偏不倚、顶天立地的原则。形体之必中必正,心意的不偏不倚,合于道本具之真善美。
太极是一,浑沦初开,萌生征兆,寂然不动之体,感而遂通,元气始凝, 名之为一。此际将动而未动似静而非静,《太极拳谱》调之静中触动动犹静。 太极拳之守一,即是守此灵明之真机,所渭肌肉若一,周身如一,即全身所 有内外一切都具有此灵明之真机。此太极真机兆象,先天一气应感而来,无 极生太极,虚无生一气即是。
太极是元气,浑沦未开之先,此元气静默蓄于虚空;浑沦初动,元气 由虚空始生。此元气是宇宙万物的基本,人生有此元气则活生长。太极拳 以此元气连通内外,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行者此气也;行气如九曲珠, 意气换得灵,转换者此气也。太极拳之气遍身躯不稍滞,遍体流行不留停, 说的就是元气在体内健运不息的状态。元气在体内之充盈集聚,太极拳称之 为内气、内勁。
太极一动阳生,即是此元气、先天一气,一分为二,分为阳二气。 万物而抱阳,是万物不离此明阳二气,既对立又统一于一体之中。明阳 相济是太极拳的基本准则,凡拳法之虚实变转、动分静合、刚柔相寓、粘走 相生、屈伸顺随、开合鼓等,总归为阳二气的生克制化,所一阴一阳 之拳。阳二气对立互争,相生相克,相互转化,全赖冲气以为和, 阳二气之间因有中和之气的调和,故能统一于太极体中,所以太极又是中和 之理。
太极者,虚其中之象也,“当其无,有器之用”。太极拳修至化境 全体气化,成为一虚空的大气球,此气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中间是透空 的。其特点是空、虚、散,无边无沿,看不见、摸不着。太极拳之用,就是 这虚空的大气球的旋转、膨张与收縮。
太极是心是诚。太极就是这个灵明本具、真觉真知的心,极具大智大慧 灵如空谷、明如宝镜、静如止水,能觉照一切、洞知一切。太极拳因灵知真 知而有神明的听勁、憧功能,这种先天固有之良,能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因之而能应化无方。此心非后天凡心,是先天道心,虚无之真心。何为真心, 事来应之,事去已之,物之照也光不分,物之去也光不灭,如此之心,即是 真心、道心、是太极虚中之心。
曾子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养身修太极拳,必诚心诚意,相信太极拳是高尚实效的养生之学。诚信则 专一,专一则精进,精进不已则能近于道,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太极拳全凭心意用功夫,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神明功夫的修,有很大 部分是借假修真,以真心真意假借设想,在虚中求实,在无中求有,其妙就 在于一心之虚静空灵。所以拳者,拳拳服膺之也,诚心信服,切把握, 奉持守,时刻不忘。《太极拳图说》:“拳者,权也,所以权物知其轻重 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两拳者,即是拳拳服膺。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