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智慧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离不开阴阳,我们在强调阴的时候,阳也其中。
所以,我们在强调“合”的时候“开”也不能缺少了,过去前辈总是要求我们练拳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只讲合,为僵为直为硬为死,只讲开为散为软为懈,只有合中开、开中合为活、为灵、为掤、为浑元之劲!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开不但手足开,心意也得俱开;合不但手足合,心意也得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每一动做自己都要细细琢磨琢磨,检查再检查,有一处不活,则整体动作就是僵的、为顶、为过。没有弹性的架子均为死架子,太极拳遵循的是自然之力,有生机蓬勃之势,切记:太极拳无“柔”不刚,以“柔”用“刚”方为真正的刚柔相济!
五字诀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开合关键都是整体性的,牵连到神、气、劲、形各个方面,具有纲的作用。开与合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上面手如何运,下体足如何运,上下相随,自然合拍。”
“一身必令上下相随,一气贯通。”
“内外上下必随,其劲不可拂逆。”
“要手全在手掌,手指领起周身运动,足随手尤其紧要。”“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中间胸腹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说动一齐动,说止一齐止。”
“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起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成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既承接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能如此他日与人交手,自能身先立于不败之地,指挥如意。”
每势将成,“迹似停,气却不停,必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下势之机跃跃欲动,方能上势与下势打通,中无隔阂,一气流行,不但一势如是,拳自始至终,每势之末,皆如是。”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叁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膝合,外叁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者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系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系内合。岂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