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补阳」,阴中求阳才是正确的做法#

#太极养生#白璐2022-05-20

养阳容易陷入盲目补阳的误区,阴中求阳是夏季养阳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做法。基于夏季养阳的普及,很多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行...

养阳容易陷入盲目补阳的误区,阴中求阳是夏季养阳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做法。

基于夏季养阳的普及,很多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行补养阳气,但是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盲目纯补阳气,盲目补阳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最常见的就是大量食用一些如鹿茸、羊肉等补阳之品,造成虚不受补,如上火口疮等不适。

补应该是辩证进补,结合自身情况进补,尽量避免大补竣补,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若只注重一味进补阳气而忽略体质收养阳气,反而容易耗散阳气,扰乱体质,例如鹿茸的食用就需要明确自身是阳虚才食用,非阳虚者需要辩证搭配后食用才有效。

普通人在进补是没必要花大价钱买高价昂贵的药材,可以选择平补食材,如五指毛桃、牛大力等,以收养阳气、平补为主,忌竣补。

在历代医家的调养过程中,阴中求阳是很常见的调养方法,主要是是根据阴阳互根演化出来的做法,于在补阳中不会过度进补,利于保持阴阳平衡。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为什么说阴中求阳经常被忽略但又很重要呢?

首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内的阴阳、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及相互消长的。

阴阳二者,如果一方亏损且另一方也会同时受损,当阳虚时会出现阴的相对不足;并且人体阴阳的动态变化,阴阳相互生存、相互滋长,甚或相互消灭。

饮食中,甘温配少许清轻食物,发散之品配收敛之物。补阳气时候选择一些偏养阳的食物,同时在食用时,适当配伍一些养阴的食物进行搭配,就是对阴中求阳理论的一个很好地实践。

例如常见的养阳食物如核桃、韭菜、虾仁、贻贝、羊肉、狗肉、羊肾、猪肾、牛鞭、鹿鞭、生姜、鹿肉、肉桂等,在平时烹饪时酌情加入一些山萸肉、熟地、山药、枸杞、大枣等一些滋养阴液的食物。

经过食物搭配既保留了食物的性味还丰富了口感,还能取阴中求阳,生化无穷之意。

「阴中求阳」法——选穴艾灸,养阳护体(大椎穴)

艾灸是目前调养阳气重要的一种方法,艾灸既能发挥艾草的纯阳之性,养阳护体,又具备灸通经络的作用。

通过选穴配伍,借助穴位的作用,充分发挥穴位及经络主治,达到调和阴阳的作用。

在补阳穴位中,常用的就是大椎穴,大椎是督脉的要穴,本穴穴内物质一是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穴」。

灸养此穴有益于激发阳气,手法以补为主。在临床使用中,有经验的中医常常会适当配伍一些滋阴或滋润津液的穴位,常用如涌泉,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

相关话题

#如何健康养生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