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
第一动
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特别是用肩部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到受不了时再松下来。两臂仍平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两脚尖外展成外八形。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两脚尖朝外成外八字。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两臂上举手心向上朝天,上举之手臂和和两腿成一样的角度。成X型。身子由双臂带动向后弯腰,头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形同伸懒腰。尽量伸展。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时再回复原形站立。可反复做多次。所有动作都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鄂闭口扣齿。
第二动
1.由沙地立竿开始,两脚以脚尖和脚跟旋转而成开步,两脚向外成外八字。两膝微曲,两手在小肚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紧握手成拳,向腰两侧拉到成抱拳。抽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两肩尽力向后拉抻。至不能忍受时再松下来。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2. 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两臂高与肩平。手心向前。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尽力抻拉。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抽紧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 慢慢放下两臂至两腿两侧,翻手变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动作
第三动
1. 接第二动之开步,两脚不动,双手抱拳在腰间向后抻拉结束后,反曲两掌,五指向下,手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尽力抻拉。
2. 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双手钩尖朝上。尽力抻拉。
3. 双臂内旋使双手钩尖朝下,向前用钩尽力抻拉。
4. 分开两臂缓缓向身两边打开,钩尖朝下,至双臂在身两边平举时,尽力曲腕同时尽力抻拉双肩。同时用腹式呼吸,抽紧双肋。只至不能忍受为止再缓缓松下。
5. 平举双钩反手向后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尽力反手至不能忍受再由原路缓缓旋回,平举双钩,钩尖朝下,再抻拉。
6. 打开双钩,手心旋至向上,五指尽量伸直打开,向身两边尽力抻拉双肩双手。配合腹式呼吸抽紧双肋。至不能忍受为止。缓缓松下来。双臂伸直不弯内旋成手心向下再向身两側抻拉,至不能忍受再松下缓缓直臂垂落双手于身前,再重复。
孙式
第四动 (抻拉脊椎)
1. 由沙地立竿开始,两手缓缓交叉于腹前,先以左手握右手手腕,(重复动作时再以右手握左手手腕)手心朝里。
2. 缓缓提双手向上举,举过脸前后,再向上举过头,成反掌手心向上,再向上推。
此时将脊椎缓缓向上抻拉,配合呼吸。抬头向上看。
3. 尽力缓缓向上抻拉,将下腰处到颈椎处之骨节尽量拉长。至不可忍受时再缓缓松下来。抻拉应配合呼吸一伸一伸地向上抻拉,吸时抻拉呼时停下。
4. 再缓缓将两手放下,左手仍握右手,回复到先前。换手互握后再重复。
第五动
1. 沙地立竿开始
2. 右手自下经左肩再经脸前向右向下回环,回环到身后曲腕,张开五指手心向下;同时左手自下经左侧回环上举到头顶上曲腕张开五指。手心向上。
3. 右手和左手同时向上下反向抻拉,配合呼吸至不能再抻拉后松下来。可稍做转头转腰配合抻拉。
4. 缓缓做仆步穿拳。右手穿拳左手仍为掌,掌心对身体再随身法步法臂内旋变立拳顺左仆腿穿出,成左弓箭步,左右拳在身前交叉。左上右下。
4. ........成左弓箭步,左右拳在身前交叉。左上右下。
5. 左手变掌握住右手腕,双手臂内旋成手心向外,向前上方推出。
6. 尽力抻拉脊椎和双肩。配合呼吸至不能为止。松下来。
7. 回到此4,双拳手心向上抱于身前,弓箭步不变。
8. 双拳分后开,左拳向身后平伸到伸直;同时右拳向身前平伸到伸直,头和腰向左转至极点,眼看左拳,头顶上方不可偏斜。尽力抻拉双臂。配合呼吸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9. 低头含胸看后脚的脚跟。尽力抻拉,配合呼吸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10. 回到4,双拳抱于身前。打开双拳成掌,变弓箭步转身向正前方,分开双臂从身子两侧由下向左右再向上。过头顶后臂外旋成手心向下,曲腕使掌面与地面平行,撤回左脚,按下双掌回到沙地立竿。
11. 再做反面的动作。完全和上面的一样,就是相反的动作而已。
最后一动发上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孙式行意拳的呼吸法是养生和练功的很好的方法,练后打拳时呼吸相对平稳,不会气喘嘘嘘。实为孙家拳的好宝贝。
孙式太极拳以孙式行意拳为根本,还有孙式八卦寓于其中,练孙拳爱好者不可不练孙式行意拳和孙式八卦掌。不然很难理解孙式太极拳的高架活步的奥妙。
抻筋拔骨功法,认真练后会有很大的作用,拳友们可慢慢去体会。每小动可呼吸五到七次,就是多做一会儿的意思。是说的每动中的动作,慢慢耐心做来,比稍做就换动效果更好。
孙氏太极拳真人呼吸法
一、无极式(沙地立竿)
站立方法;两脚根靠拢,两脚尖分开成90度。此时不能扣脚趾。两膝微弯,两髋根微向后缩,腰部稍塌,就是身子要直一点。头要向上顶。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腿侧。两肩夹骨向两侧打开,两肩微向里合。不可露形。此动作正确了,前胸自然松空。两肋自然抽紧了。所谓的含胸拔背,不是把胸弯着,而是靠打开后面的肩夹骨而使前面松下来空下来。这和外家拳就是一个道理了。所以孙老说拳术无内外家之别。直项,顶百汇,即向天顶头。不可扬下颚。目视前方或下视前下方。舌卷顶上颚,扣齿,嘴微闭。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呼吸方法;吸气法;气自会阴处向上,自身体后顺脊柱上去,经后项直上百汇。
呼气法;自百汇起,缓缓由前脑向鼻,口,喉,胸,腹,经丹田而后至会阴。稍停于会阴处,再吸气重复。吸气时髋根稍有内缩,人的重心缓缓向脚后跟移去;呼气时,两髋根稍稍向前移动,人重心缓缓向脚前掌和脚尖移去。如此反复移动,以求静中有动。不可有意为之,只可自然形成。此法练习久之,便走通为小周天了。此式最少重复二十次以上,有时间者最好做十五分钟以上。再做下动。
二、太极式
双掌外旋手心朝前打开双肩夹骨,双肩自然尽量下垂,可看出明显肩下沉。双手内旋,回到原处,手心向大腿两侧,两肩夹骨微向里合,向里合不可露型。左脚尖向里转动,将脚尖对前方,右脚不动,两脚成45度夹角。左手慢慢抬起,手心向里,放于肚脐前。不是靠在身上,有一点空隙。呼吸两三次再接下动。
三、两仪式,虎抱头式
缓缓下蹲,蹲到三体式的高度就行了。同时左手和右手同时缓缓上抬,手心向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的中指和左手的食指重迭。手指向前。扣脚趾,用真人呼吸法。多做几次。全身要放松。此时如能走通小周天,可感觉自身重心是会由呼吸而动的。即吸气时重心向后根移,呼气时重心向两前脚掌移动。不可有意去做,练习久之自有分晓。也是动中求静。此动最好也是多做几次呼吸为佳。
四、三体式
左脚慢慢向前伸出,落下,前三后七的重心。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成立掌。右手同时向下按掌,大指后侧靠在肚脐前。要扣脚趾。就是用脚的五趾扒住地面。双膝微展,两脚跟微向外撑,不可露型。沉肩坠肘,打开两肩夹骨微向内合。两肋自然抽紧,头顶,项竖。立掌圆虎口,掌面斜如劈斧。不可掌面正对前方。意识上左手两指挑眉,右手两指挑肩。挑右肩。真人呼吸法,走通小周天,此时重心也会吸时向后,呼时向前。呼吸越长越好但是不可不均衡。即每次一样。重心移动熟练后可以吸时前三后七分重心;呼时前四后六分重心。全为自然为之,不可强行为之。时日久了自然功成。站不动时收回。方法正确,便有身备五弓之势了。目视前方,神态安祥,思想集中。收回如虎抱头,再回到左手在肚脐,右手在身右边,左脚尖向前。再回到沙地立竿。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