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达生》之呆若木鸡,参悟太极之道

#黄山老师太极专栏#推荐黄山2021-09-08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文)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领悟篇:

“呆若木鸡”的姿态,修养淳朴之心,方有完备外形

        真正的大智慧则是大智若愚,顺应天道去发展,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处世。

        庄子的“呆若木鸡”就是一种得道之后的德行完备之态,“呆若木鸡”从现在的角度而言是一种木讷和呆板,但是在庄子的眼里,这就是道德完备的典型代表,阐述的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姿态、无极之态、混元之态。

        这更是一种“无好胜心,守气养神”的淳朴之态,内心保持淡然,不以主观心思去主导万物,以“呆若木鸡”的姿态去待人处事,这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以拳入道

        练拳就是体道。身体求索通路,功劲印证规律。人不能无心,心念闪耀,才能灵感丛生!

        初练的人,必须先静力定型,又称桩劲定型。桩是结构基础,最根本的形态。基本功的基本功,就是静态混元桩。混元桩静态立架结构,先练上身,形成身体记忆,这是初学必修。

        混元桩,都有什么劲?第一,你要学会抱圆。不要小看抱圆,抱圆有很多东西。两臂松撑,关节舒张。提顶顺脊,自重下沉。前胸虚柔,后背张开。肩头松开,二肘沉坠。丹田松紧,侧腰鼓荡。自然呼吸,两肋起伏。臀肌松紧,提吸会阴。命门暗催,贯通竖肌。股骨内裹,内角支撑。虚裆掖沟,尾椎敏感。髋骨后开,两足绵沉。

        记住以上结构,慢慢体会,抱圆之道。用脑记忆,更要体记忆。一旦桩劲上身,稳定下来,基础也就夯实了,再练套路,事半功倍。以后练拳,很多复杂技术,也就有了底衬,不会放空跑白。静态桩劲,十分关键。修炼桩功,感受初始静态,进而桩劲定型,得混元结构力,让身体回归本源。

        《庄子·达生》,即通达生命之意,摒除形形色色的外欲,达到心神宁澈静然,无为而自适,方能“达生”。这篇文章共有十二个故事,训鸡是其中一个,所有故事的主旨都是为庄子的天道无为论服务的,而“呆若木鸡”则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真正无为的境界。

        在庄子看来,“呆若木鸡”就是逍遥游所需要达到的状态,也是他内心对于道最高的追求。现代含义的呆若木鸡是表面现象,而庄子说的则是内心本质。所以,如果在这个时代有谁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你,你最应该感谢他。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735
  • 经验
    1062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