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掌握好太极要领呢?太极拳教学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太极答疑#道无为2021-04-28

太极拳从曾经无人知晓,到如今已是文明于世界。是因为太极拳的好处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的诞生目的就是养生作用,那么...

太极拳从曾经无人知晓,到如今已是文明于世界。是因为太极拳的好处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的诞生目的就是养生作用,那么如何能够掌握好太极要领呢?太极拳教学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

初学太极拳:大道至简,方为上乘

初学太极拳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身体的僵硬,无法领悟到拳意等问题,下面我们看以下初学做法。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

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

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

许多初学者练习时刻意的要求自己的呼吸,由于初学不熟练,反而会出现气喘的现象。

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

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

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体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周身放松,才能领悟到神意,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7、太极拳怎样练法

拳家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即此之谓也。”

8、练太极拳应如何呼吸

拳家说:“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 。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这里提到“不要勉强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适当的强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迁就动作而打乱自然呼吸的生理规律。

当然由于练太极拳速度均匀而缓慢,作相应的深长细匀的呼吸,还是需要的。当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练拳的人就会自然掌握“拳势呼吸”规律。初学太极拳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常会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等弊病。

所以拳家又说:“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等。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9、太极拳功夫是否今不如昔,有失传的危险

拳家说:“有云,太极拳功夫,有一部分失传。此乃欺人之谈。倘尽心研究,必可得全体大用之步,惟须有恒勤两字。”<<<练好此运动让你活到80不显老

又说:“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又说:“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

又说:“学者当以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必尽心教导你,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虽世俗之理,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拳家又进一步说明:“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盖今同志,只练皮毛,不肯再学,不能求高师访明友,但说太极不能用,亦勿怪授者不授耳。”

拳家以上四段话,实事求是,说明了很多大道理,从中我们体会到: (1)、要多求教于良师益友,只要方法正确,有恒心坚持,刻苦努力,勤学勤练,多动脑筋研究,脚踏实地去反复实践,太极拳一定会练出功夫来的。

太极拳的真功夫失传之说是把问题夸大了。当然要大力发掘人才,尊师重道,诚恳地请老一辈拳家把技艺传给后人,这也是极重要的环节。 (2)、练太极拳要出成绩只有在实践上多下功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义自见”。

功夫是从苦练得来的,所以不要空谈理论。要立足实践。然而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真实的实践体会不可能提炼成理论。理论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因而拳家所谓“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的观点也有值得研究之处。

相关话题

#太极入门功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道无为[太极者]

  • 关注
    20
  • 粉丝
    2383
  • 经验
    402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