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拳即扎根,根深才能链接天地
——从道家修炼思想看黄山老师的太极拳智慧
太极拳起源于道家思想,其核心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黄山老师的太极拳修炼智慧将这种思想融会贯通,揭示了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命的修行方式。通过“扎根”,人可以链接天地、贯通阴阳,实现内外一体的身心平衡。
扎根于大地:承载万物的稳固基础
在道家思想中,大地是生命的母体,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在太极拳修炼中,“扎根”首先是身体的扎根,即通过沉腰落胯、放松松沉,将身体的力量下沉到双脚,让脚掌与大地紧密相连,感受土地的承载与支撑。
黄山老师强调,扎根不仅是物理层面的稳固,更是心与地的链接。大地之根为身体提供稳定,而内心的安定则为气息与力量提供源泉。站桩练习就是扎根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站桩,将自身的力量融入大地,体验“根深叶茂”的生命力量,进而在拳法中实现稳中有发、发中有柔的效果。
链接天地:贯通阴阳的动态平衡
道家追求的“道”在于天地运行的规律,太极拳同样讲究阴阳的转化与平衡。黄山老师认为,练太极拳,不仅是身体与大地的连接,更是对“天”的感知——通过头顶百会的轻灵与脊柱的中正,构建天地之间的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扎根”成为链接天地的枢纽。向下扎根于大地,汲取大地的稳重与力量;向上感知天的轻灵与广阔,使身体如天地的缩影,内外相通、上下合一。这种链接并非僵硬的对抗,而是顺应自然的流动,真正做到“刚柔相济,动静相宜”。
从“道”中修炼:松静与自然的觉悟
道家修炼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黄山老师的太极拳教学中同样注重“松”和“静”。
• **“松”**是身体的放松,也是心灵的放下。松肩沉胯,松腰落胯,将紧张与抗拒卸下,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的融合。松不是松散,而是有弹性的松,是为了积蓄发力而生发的柔韧。
• **“静”**是心神的安定,是练拳时的内在专注。黄山老师讲,只有心静,才能意清;只有意清,才能使动作连贯如流水,达到“以意领气,以气领力”的境界。
道家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顺应天地的规律。太极拳的修炼正是如此——通过扎根,达到身体的松静;通过松静,体验内在的气机流动;通过气机流动,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修身养性的目标。
根深才能发达:太极拳的修炼之道
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根不仅仅是身体的基础,更是精神的依托与能量的起点。黄山老师以道家修炼思想为指导,将太极拳的智慧升华为一种全面的生命观:
• 练拳即修身:通过扎根的过程,修炼身体的稳定与柔韧,同时锤炼内心的定力与包容。
• 根深才能发力:太极拳的发力不是局部用力,而是全身整劲的表达。这种力量来源于扎根,通过脚掌、腰胯传导至全身,最终实现“上下相随”的整体力道。
• 根深才能链接天地:太极拳不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精神的修行。扎根于地,链接于天,让练拳者成为天地之间的桥
扫码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