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高妙精深太极拳论歌诀《心会论》

#太极心法#意无意2022-02-09

心会论 腰脊为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之宾辅,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

心会论 

腰脊为 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 之宾辅,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太极拳论歌诀《心会论》出自“宋谱”,寓意高妙精深

笔者有幸接触过几个“宋谱”抄本,名称不一,如宋书铭藏本名《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吴图南藏本名《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崔毅士藏本名《杨式 太极拳密传(诀)》——《太极拳总纲目》前二十二目,吾师张虎臣藏本名《内家后天 功集要》——《太极拳总纲目》等,内容基本相同。

“宋谱”载“此书十不传”, 条就是“一不传外教”,鲜明地体现着所处时代的政局特征。愚意以为,虽然宋谱的最初作者不可考,但应推断为逐代传人不断补充、修定的作品。

“宋谱”抄本内容虽然基本相同,但亦有关键字、词、句的传抄讹误,易引起理解的差异、混乱,今仅对《心会论》的个别字的传抄讹误论証之:

《心会论》 句,吴图南藏本为“腰为 之主宰”(见于志钧著《中国传统武朮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33页);田兆麟、李雅轩、 崔毅士、王新午、张虎臣、沉家楨藏本皆多一“脊”字,为“腰脊为 之主宰”。虽为一字之差,《心会论》的意味则不能尽同。笔者鲁拙,试对一字之差的《心 会论》作简释,请同好斧正。

《心会论》原文:“腰脊(一作腰)为 之主宰,猴(一作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 之宾辅,掌指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宾辅。”

“腰为 之主宰”的《心会论》,愚意以为:主宰,意为关键;宾辅,意在辅佐;喉头通顶为天,后颈轻蹭衣领,项前收頦藏喉(即不扬头露喉),则目光视野宽 阔,作为力梢、门户的指掌,攻防、开啟、收放才能审视(敌情)有据,故有‘喉头不拋,问尽天下英豪’之说;地心为立足之根,足掌接地为桩,坚不可拔;头为 天,脚为地,‘命意源头在腰隙’,丹田为气海,辅佐腰,以气催力则无坚不摧;所谓上天(喉头)下地(地心)人(腰隙)在其中;道家学说认为“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太极拳修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刻刻留心在腰间”,故把腰列为 主宰,喉头与地心次之;与主宰相应,故丹 田为 宾辅,掌指与足掌次之。

“腰脊为 之主宰”的《心会论》,愚意以为:主宰者,全局关键;宾辅者,局部辅佐。腰隙为命意源,力由脊发,故为 ;猴(笔者按:张虎臣藏本为“猴头 为第二之主宰”;余功保著《中国太极拳辞典》亦称“猴头为第二之主宰”)同喉,喉头通顶,行拳走架,不扬头露喉,顶头悬之谓也,故为第二;地心为足跟,稳 若泰山,故为第三。丹田为气,意到气到劲到,无坚不摧故佐腰;掌指为力稍,佐喉头,门户无虑;足掌接地为桩,故辅地心。

愚意以为“宋谱”是前辈太极拳家宋书铭先生留给后人宝贵财富,是研究太极拳史、太极拳理论的珍贵文献。鉴於此,写此文发此贴,呼请有关方面重视、加强对宋 书铭及其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将宋谱各种抄本核对、标点、译释,进行审定,连同“宋拳”及宋书铭传略,刊行于世,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研究之。

心会论(八言六句) 宋书铭传抄谱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太极如磨盘,腰与脊为中轴线是磨心,四肢如磨石围之而转,是为第一主宰)。

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喉头永不抛即是虚领顶劲,使精神提起,全神贯注,是为第二主宰)。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心地:中丹田,胸腹松净之急所也,松胸实腹,是为第三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丹田聚气之所,用劲之源,丹田内转,引发四肢劲路,是为第一宾辅)。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指掌用劲之所,气达指梢以为用,是为第二宾辅)。

足掌为第三之宾辅(足掌扎根之所,起脚之所,虚实变化之所,是为第三宾辅)。

(主宰与宾辅为君臣关系,缺一不可,臣不辅君,君亦无以为用矣。)

周身大用论(七言八句)  宋书铭传抄谱

 

一要心性与意静(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喉头:男子喉结,不抛:不可外露,即是正后颈,后颈直起喉结自不外露,虚领顶劲也),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读完后,你把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提出来就是一“关”。说来玄也玄,说不玄,没练过拳的也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但是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同阶段读之不同的认识。莫要望文生义喔。

(足、腿、膝、腰、背、顶、气、掌、指、髓、神、耳、鼻、口、身、毛)

发之於足,行之於腿,

纵之於膝,活泼于腰,

灵通於背,神贯於顶,

流行於气,运之於掌,通之於指;

敛之于髓,达之於神,

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吸往来於口,

浑噩於身,全体发之於毛。

功用歌

通俗易懂的娌语,打油诗,与上面一脉相承,通俗白话的说就是,轻灵活波达到懂劲的阶段,则刚柔相济,阴阳相济,没有滞塞的毛病。懂的四两拨千斤的功夫了,一开一合内气鼓荡,“主宰”定。不知这个“主宰”是不是上图的喉头第一主宰,什么腰脊第二主宰的“主宰”。

轻灵活泼求懂劲,

阴阳既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片,

开合鼓荡主宰定。

八字歌  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捷便,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列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授秘歌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煅炼阴精。水清河静。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用功五志  博学是多功夫。审问不是口问,是听劲。
慎思听而后留心想念。
明辨生生不已,笃行如天行健。

用功五至:博学(是多功夫)。

审问(不是口问,是“听劲”)。

慎思(听而后留心想念)。

明辨(生生不已)。

笃行(如天行健)。

四性归原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
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
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无极歌  无形无象无纷拿,一片神行至道夸。
参透虚无根蒂固,浑浑沌沌乐无涯。
太极歌  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

太极拳的功夫有五乘,曰:骨、筋、皮、毛、气。

歌曰: 

磕格碰撞是骨打;

全身五弓为筋发。

皮打抖弹震死牛;

毛发松弹手三阳;

阴阳互感通天下。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