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太极拳秘籍每练必读必悟!

#太极心法#推荐道冲2022-06-07

固有分明法盖人生降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也,其手舞足蹈,兴四肢之...

固有分明法
盖人生降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也,其手舞足蹈,兴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固有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知,不动不觉,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甚,自能知人,要先求人,恐失于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

粘连黏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顶扁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扁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乃不明粘黏连随,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不许顶扁丢抗,是所不易也。

对待无病
顶扁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谓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得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扁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于人也。能如是,不但对待无病,知觉运动亦自然得矣,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运劲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顾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工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极进退不已功
棚捋挤按自然理,阴阳水火既相济,先知四手得来真,才裂肘靠方可许,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太极上下名天地
四手上下分天地,才裂肘靠由此去,才天靠地相应求,何患上下不相济,若使裂肘皆远离,迷了乾坤遗叹息,此说亦明天地盘,进用肘裂归人字。

太极人盘八字歌
八卦正隅八字歌,十三之数不几何,几何若是无平准,丢了腰顶气叹哦,不断要言只两字,君臣骨肉细研磨,功夫内外均不断,对待教儿岂错他,对待于人出自然,由此往复于地天,但求舍己无深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意气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乃武乃文,乃圣则得。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独以末技云耳。
劲由于筋,方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方能执数百斤,是骨筋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身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劲力者,修身体育之道然也。

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犹有火候之谓,在放拳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伴侣,为之有无用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皆如此理也。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内理,必为血气之勇,失于本来面目,欺敌必败。而有内理,无外数,徒使安静之学,未知用的,对敌差微,如无耳目,故文武二字之义,岂可不解哉。

太极懂劲解
自己懂劲,接及神明,为之文成而后对敌,身中之候,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于人懂劲,随视听之际发生变化,自得曲诚之妙,形与意合,不劳运动知觉也,功至此,可攸往咸宜,无须有心之运用矣。

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须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无坚不摧也。于人对待,四手当咸,亦自八门五步而来。站四手,四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手,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炼至紧凑伸屈自由之功,则升至中上乘矣。

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阴坤地,月水坎。卷、人、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谓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譬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之火无止息,亦不能使润下之水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知道则不可须臾离,则可与言人能,以人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苟能参天察地,与日月合其明,与五岳四渎华朽。与四时之错行,与草木并枯荣,明鬼神之吉凶,知人事之兴衰,则可言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夫人之身心,致知格物于天地之知能,则可言人之良知良能。若使不失固有之功用,浩然正气,直养无害,攸久无疆矣。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也,天者性也,地者命也,人者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焉能配天地人为三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象天,足象地,人中之人及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胱木,小肠火,胆木,大肠金,皆阳矣。兹为内也,头顶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神出于心,眼目为之心苗,精出于肾,脑肾为精之本。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听思聪,脑动肾滑也。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水碱、木酸、土辣、火苦、金甜,言语声音,木毫、火焦、金润、土翁、水漂,鼻息口呼吸之味,皆气之往来,肺之门户,肝胆巽震之风雷,发之声音,出入五味,此言口目鼻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手足肩膝肘胯,亦使之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眼鼻耳目,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七情也,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脾、悲肺、恐肾、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夫离南正午火、心经、坎北正子水、肾经,震东正卯木,肝经,兑西正酉金,肺经,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坤西南隅水脾化木,巽东南隅木胆化土,艮东北隅胃土化火,此内八卦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宫亦如此,表裹者,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胆化土通脾,丁心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 通肾,己脾化土通胃,戊胃化火通心。后背前胸山泽通气,辛肺右肋化水通肾,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此十天干之内外也。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但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乘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法分三分,成功一也。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然独知体育不知武事而成者,或专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乘也。

太极武功事解
太极之武,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于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乌有矣。其功何以得乎?须粘黏连随己成,自得运用知觉,方为懂劲,而后神而明之。即所谓极柔软练出极坚刚,如发劲无坚不摧矣。

太极正功解
太极者,元也,无论内外左右上下,不离此元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左右上下,不离此方也。元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元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元为紧凑,方元规矩之至,其孰能出此以外哉。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

太极轻重沉浮解
双重为病,于於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而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圆方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耶?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太极四隅解
四正即四方也,所谓棚捋挤按也。初不知方,焉能知圆。方圆反复之理无已,焉能出四隅之手?缘人外之肢体,内之神气,弗缉轻重方圆四正之功,始出轻重浮沉之病,则又隅矣。譬如半重偏重,滞而不正,自然为采裂肘靠之隅手,或双重填实,亦出隅手也。病多之手,不得已以隅手扶之,而归圆中方正之手。虽然至低者,棚靠亦及此以补其所缺,以后功夫,能致上乘者,亦须采裂而仍归大中至正,是四隅之所用者。因失体而补缺云尔。

太极平准腰顶解
顶如准,故曰顶头悬也。两手平既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凭准,所谓轻重浮沉,分厘毫丝则偏显然矣。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尻门也,上下一条线,全凭两平转,变换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合则发放去,不必凌霄箭。涵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口授须秘传,开门见中天。

相关话题

#太极内功心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道冲[Lv.10]

  • 关注
    11
  • 粉丝
    39
  • 经验
    1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