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螺旋结构决定着万物的形态,使其具有近圆性、相似性、中心性。万物的形态是螺旋体的静态凝固表现。当螺旋大、小半径接近相等时,螺旋体则接近为圆,(所有的圆都是相似的),所以万物具有相似性。然而,形成圆的概率极低,所以圆周率才会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数。圆周率为无限不循环的数,说明周期无限大,概率无限低。只有无限的循环,才会变化发展,永无休止。不循环表明不会再现原物体。圆的瞬间既物质发展到极限即极点的那一刻。就是说在物质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时,物质几乎接近圆。这表明万物一旦形成“圆”,就意味着达到极限或极点。面临的将是转化,再向非圆转化,或分裂、或爆炸。如同细胞分裂、种子发芽、鸡蛋破壳、星体爆炸。一般说:爆炸是无序的暂时的,有序的渐变的稳定的平衡状是永恒的。我们看到万物的现在形态,是物质变化过程中处于相对稳定的渐变状态。
万物在演变过程中,螺旋臂的多少,螺旋体的扁平度,显示不同的物质形态。如一些特殊的生物体,海螺、田螺、贝壳、蜘蛛网、向日葵、果实类、人体的各个部位、天体、星系中的螺旋星系等(参看螺旋演化示意图)。尽管所有的相似,却又没有绝对的相等,故万物相似,(树叶和人也同样),却不完全相同。
第二、螺旋结构决定万物的运动轨迹。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沿螺旋线运动,即本身螺旋的自转的同时还要螺旋的公转。当螺旋线的弯曲率接近最小值或无穷小时,螺旋线约等于直线。物质形态随螺旋线的“曲率”变化而变化。人类往往习惯忽略不计,或者是为了方便。所以才发明了圆规和矩尺。即所谓的“规矩”。一般说:自然界如同没有绝对的圆一样,也没有绝对的直线和绝对整除的“数”。如果是绝对的圆、直线、整数。那么,运动要么在一处转圈不能前进。要么是沿直线一直运动则不会返回,不能循环;要么是除尽的数,循环结束,标致着该事物灭亡。同样,自然界中也没有几何学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第三、物质从一个小的“点”(螺旋半径的大小决定点的大小)沿(螺旋线)线运动,盘旋成面。面再旋转最后凝结成一个大的圆点(大的球体),构成一个周期。如同种子(小点)发芽(线)、长叶(面)开花结果(大园点球体),螺旋线的线的密度决定物质形态大小,能量,密度不同的级别层次等。螺线的密度和层次多而紧密,吸附能量越大,紧密度几乎为0时即螺旋直径接近0时,能量接近极大值,如一个螺旋星系假如浓缩为一个点时,起能量可想而知。
第四、螺旋性决定物质运动的方向:向心(向内)旋集则为凝聚、收缩、聚合、吸收吸引......等;向外(离心)则为扩散、辐射、分裂、分离、升腾、爆炸......等,万物一般是向内吸收物质,向外辐射能量,既是吸积低等物质,经过自身“消化”转化,释放高等物质。所以,吸积向内的过程表现为上升、生长、膨胀的阶段,或前半周期,如同从0点向着12点的方向运动。释放向外的过程则表现为下降、衰变、衰亡、收缩的趋势,最后消亡转化。如同从12点向着24(0)点的方向运动。
第六、物质发展为高级的生命体时,是螺旋体的复杂组合的形态。螺旋体的结构,吸附着不同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信息。植物的躯干、叶面、种子、果实、都是螺旋体的固体表现,是螺旋式动态的凝固。自然界、及其生命界的形态,我们的人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器官、无一不是和螺旋体有关。直线的、椭圆的、圆的等都可以看作是螺旋线演变形态。
第七、光可以说极限的物质形态的代表。走的轨迹几乎是直线,但光在射出的初期是束状的(即各色粒子混合在一起抱成团的一起向前行),沿螺线既是圆的切线从光源向外发射,在光束发射途中,受到阻力,光的波长会发生变化,速度不同,各色光子受到阻力螺旋的旋转向前,各色光子出现参差不齐的前进,波长小(短波光子紫外一端的)的前行速度最快。即便射程最远的超短波的射线,最终速度降低到光速以下时即转化为粒子,由能量粒子转化为物质粒子。所以太阳系的边界处,是到达最远点的短波光降低速度,冷却为“微粒子”物质粒子,是新物质产生,新星体产生的“黑色区域”,这个区域接近黑洞周围,或者说当一个大的黑洞结束时,周围新生的星体在瓜分黑洞内部的“暗物质”“暗能量”使其生成新物质,新能量。
第八、由于宇宙螺旋结构,才有了空间意义的层次性和时间意义的阶段性,形态的环节性。即每两个螺线之间为一个层次。螺旋每环绕一周形成一个层次,运转一个周为一个周期,或进或退、或升或降;形成一个环节,所以才显示时间意义的环节性、阶段性。物质由起点的(或一端的中心小点)向着终点的一端中心(大点)旋集运动,经过的一个时期或阶段则是沿一条线旋转前进的。两端的两个中心就是椭圆的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越大,“小点”和“大点”的直径差别也就越大,当小点接近于极小值、大点则接近极大值,此时两个点之间的联线,同椭圆的两边几乎重合,这个联线就是大圆的中心的发出的射线沿两点间的半径联线发射,以“小点”为中心凝结的圆面或球体渐渐变大时,两个圆球体之间的距离越靠近,而以“大点”为中心的大圆球体反而越趋于变小。就象开始所说的“8”字形的漏斗,从一端象另一端螺旋的流动,最后平衡。两点之间的通道是能量交换。当两个圆靠近相切时,两者之间连成一个整体(实体),此时的实体,便形成一个联合的椭圆,两者之间的能量交换接近平衡,两者地位能量级别相当,此时便形成“双子”状态(8的两个0接近相等时)。当两点接近重合时,两个相互分离的个体,合并为一个同心的圆,能量级别达到极限。于是,大的圆球体接近分裂爆炸,(量级小称为分裂,量级大则称为爆炸),进入下一周期的演化。
一般说:“大点(球)”与周围无数遥远的“小点”(粒子)相连接,连线就是“大点”(恒星类天体)的辐射线、引力线或“小点”(能量粒子)的斥力线。只有“小点”的运动方向同 “大点”的运动方向相对时,才有可能最后相遇相交相溶,形成更高级别的“大大点(更高层次的球体)”。而与“大点”同向运动的小点,最后则会和“大点”个体分离,或成为独立个体,或被别的个体吞噬、合并。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