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天气也将越来闷热和潮湿。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这40天时间虽然会热,但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三伏天不注意会导致冬天怕冷、脚凉等,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大家可以坚持在伏天喝温水,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一些来。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它一方面反映了习武练功的不间断性,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另一方面又说明练太极拳也要磨炼意志,冷不惧,热不怕,即使是三九严冬、三伏大暑也难不倒练太极拳的人。入伏之后,近几天气温持续上升,如此热的天气,稍微动一下就要大汗淋漓,更何况户外运动,可能很多人只想静静的葛优躺~然后扇个风扇,开个空调...但即便这样也要坚持锻炼啊!
夏季养生,太极当属最内外兼修的运动。太极拳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以及凝神静气等要素,属于一种轻量级运动项目,运动的好处是:维持心肺耐力;增加身体柔软度;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摇摆能力;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疗效;对老年人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睡眠、懊丧情绪等方面均有改善和提高。今天小编要分享一些建议,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健康地在炎炎夏日打太极!
1-量力而行
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注意场地
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训练场地要选择荫凉通风的地方。同时注意避开风口,以防风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风的闷热地方练习,以免中暑,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3-锻炼时间
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相对差些,因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光照至植物绿叶进行光和作用之时,练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牛奶之类的饮料,吃几片饼干或其他小点心,但千万不要吃饱。
4-准备活动
季气温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内容可以减少,针对性应强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兴奋性、有专项技术性质的动作。不做准备活动就练,会因身体没有获得一定的兴奋性,而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引至损伤。
5-补充水分
夏天练太极极容易口渴,但不要立即大量饮水,最好是稍微喝一些温开水或者淡盐水。
【夏季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练太极拳顺应四季的阴阳消长润养五脏,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脏阴阳调和滋润脾胃,促进六腑代谢。
盛夏时节主阳,主生,是四季阴阳消长最具生命力的季节。而“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应时刻培养肾阴之水,降心阳之火。心气明智顺达,五脏六腑自然润养和顺,身心就能强壮,生命才能健康长寿。
随着季节的变化,太极拳锻炼的内容、方法也应有所变化和调节。为了保证锻炼的效果,我们提倡在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的同时也要讲求科学性。
"夏练三伏"并不是要求人们在炎炎烈日之下练功,夏季练习可以选择比较阴凉而又通风的地方。闷热的地方练拳,身体消耗甚大,容易中暑。当练得满身大汗时,又应注意不要到通风口或电风扇前吹凉,否则不仅易感冒,肩、腰、膝也容易因吹风而受寒!
此外,夏季气温高,比较容易活动得开,准备活动可以适当缩短些,但是却不应不做准备活动,上来就练太极拳。人体生理上某些器官总是有一些惰性,各关节、韧带、肌肉也需要预先拉开,以适应大幅度而又转折多变的动作,这样才能防止受伤。
遇上大暑炎热天,体力消耗比较大,可适当减小运动量和强度。就套路练习来说,可少练些整套,多练些半套或分段、组合,以研究技术、提高技术为主。
夏天练太极拳出汗多,常常需要大量补充体内水分,最好少量多次地饮水。尤其在刚刚练完时,求一时痛快而暴饮,常常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在练习间歇中更不宜过多饮水,以免过多出汗而加剧血液中盐分的丧失,导致抽筋或体内失调。
练习太极拳后,不要图一时痛快,马上去冲洗凉水,最好用温热水擦洗。有坚持冷水浴习惯的人,可休息一会儿,待汗退和体热稍降时,再进行冷水浴。更不要满身大汗,跳入冷水游泳。
从衣着上来说,以太极服和宽松的衣服为宜。应穿太极鞋或运动鞋练习,练后及时换衣更鞋。最好不要光膀子、穿短裤练习。
【切记“松、静、柔、深”四个字】
松是放松。肌肉和精神都放松,采取自然站立姿势,舒适自然。练拳时动作轻柔圆活,不用紧张用力。由于全身放松,血管也就放松,便能促使血压下降,增强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有利于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
静是安静、沉静,全神贯注,摒除杂念,这对调节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着独特的作用,对治疗神经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柔是动作柔和、连贯、不急不躁、上下相随、内外结合,眼随手转、步随身换,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机配合,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改善各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增强人体各方面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深是呼吸匀细深长,沉静稳定,气沉丹田,加强呼吸深度,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加肺活量,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帮助肺结核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辛辣和寒凉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