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很多人不知道!

#太极心法#推荐置顶扫地僧2021-03-30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 &...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濛一气,混浊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異上天。神凝內敛,无異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內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頋、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尅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則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谼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則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功法不可废矣。

        学者須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尅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天地人总离不开一个“道”字。人在天地间,总要守道,安守道,明白道。行在人海中,总要知“道”。通晓道义,接收道妙。道自天然,又在人为,道生百善,又灭百恶。

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是“以道统艺”、“以艺载道”,各种技艺都以修德符道为内涵,把“道”作为最终的究竟。

太极拳也是如此,它植根于“道”,又由道法所衍生,它曾经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修炼。很遗憾,目前的太极拳处于“忘道”的状态。如果太极拳失去背后所隐含的“道”,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太极拳需要回归传统,不仅仅回归到传统的拳架功法上,更重要的是回归到太极拳传统的法理上,非经不能明道,以经论为规矩准绳,从太极拳古典的经论中,去寻找修炼方法和修炼内涵。去发现白纸黑字中那肉眼不可见的真机。

综观太极拳经论,中国传统太极拳经论中,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这样重要的经典,我们很难找上和它相匹配的,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作者的大智慧和它的重要性。

此经法理清晰,语句简练,是开启太极拳迷雾的钥匙,是学太极拳的不二法门。若将其经论悟透,并能实证实修者,必然境界升华,身心健康。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由张三丰著,是一篇太极拳修炼的经,既有修持的内涵,亦有练功的方法,是道家上乘的法门,功法上,没有走一点一线一片的练功模式,也没有所谓导引吐纳之法,它走了“全身四体百脉,周流畅通”的路子。起点很高,法理一步到位,经外无法,只要精读细研,功和法尽在其中。

一层境界一层认识,一层功夫一层理,修炼到不同层次的人,对经法会有不同的解读。为什么佛经道经不容置喙?不能以俗见歪曲,因为这不是一般人的理解,是觉者开悟后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作者不但认识了道,而且给人们提出了修炼、和证悟的方式方法。没有这种证悟表达的人,那他是学来的,不是证来的,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经历,就说不出这样的话,能把天、地、人、万物以及太极在人体的演化,说得这么清楚,绝非常人所为。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