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始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则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语译】
天地无所谓偏爱,纯任万物自然生长,对於万物,当作祭祀的草扎的狗一样,用后弃之不顾;并没有仁爱。有道的人也无所偏爱,把百姓尽作刍狗一样,不加以干涉,任其本性发展。天地之间,就象一个大风箱,空虚而不会穷竭,动作起来风量愈来愈多。言论愈多,越离道远,反招致速亡,倒不如守持虚静。
【评解】
天地顺应道而自然生化,养育万物,最为仁爱,但并不显出仁爱样子,这是什么道理呢?纯万物自然而已。有道的人,治理也应任其自然,不加干涉,给于百姓充分自由。太极拳之道,贵於自然。拳技艺术境界高下,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矫揉造作,任其自然,捨其形,取其神。总之一切出於自然,才称得上至高境界。
天地是道的派生,道体空虚,天地亦好虚灵,故可变化万物无穷无尽。太极拳只有体悟出空虚,才能生出无穷无尽的技法来。拳经有言:“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虚灵顶劲”、“神舒体静”、“意气须换的灵”,“全身意在精神”,“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些原则,就是要求从精神到身体每一部份,动静有致,静而寓动,动而寓静,不在动作,在于精神、意念。只有精神意念能虚,方能灵变,顺应敌的各种攻击而化解自然,莫测高深。《十三势歌》曰:“因敌变化示神奇”正是这个道理。老子说“动而愈出”此动皆自然而动,动皆出于空虚,故可无穷。太极拳家中,前辈们能应敌自如,变化诡秘,难以法度,都因了他们虚其身,顺敌势,动变无尽,故可使观者叹为神奇。多言数穷,是因为言论往往远离了道,而人为的多,就如空言仁爱,实际上束缚干预了人的本性。如果人人能如天地一样守着中虚之道,无所偏曲,物顺自然,各任其性,岂非无尽永化。太极拳具体的技法,也许是一个过程、但是守往固定技法,不可能灵变无穷。只有守住中虚之道技艺才可有猛进而无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