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语译】
道体虚而不可见,而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它是那样的渊深啊,好象万物的宗主。它挫除一切锐锋,解除所有的纠纷,与万物和光,与万物同尘,是那样的无形无象啊,好象亡失而实实存在。我不知它是从何而来,似乎是在天帝之前就有了。
【评解】
道体是虚空而实际存有的。这就是无,是无而有的意思。它不能被人感觉到,因此,第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又曰:“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正因为道体博大渊深,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其作用便是无穷无尽的。
太极拳之道,源于道体,太极拳之动作、套路,推手之定步、活步以及各种攻击方法,化解姿式,都是有形之挍,源于道之虚空。悟太极拳之道,就是要从有去做去,逐步地体悟出道体之虚无。一旦化有形为无形,化有技为无技。才能说体悟到渊深的万物之宗了。那末太极拳形态拳式不是主要的了;同时技击法亦不是主要的了。主要的是练就无形无象。“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合道体“无状的状,无物之象”。《太极拳真义》曰:“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内外为一);忘物自然(随心所欲厂,西山悬磬(海阔天空);虎吼猿鸣(煅炼阴精),泉清水静(心死神活);翻江闹海(元氯流动),尽性立命(神定气足)”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太极真义。一般说,太极拳家,练到妙处,方能体会出无形无象,全身透空,才会达到忘物自然,西山悬磬的境地。此时技法已算不什么了。唯有如此握无方有,有才能无尽。
道体自然而虚,用而不盈。是万物之发生者,也是万物之复归者,故其渊深无穷莫测。太极拳中的化境,才会与道体相合。发,只是生化中的一个形态而已。故,道在万物中,都挫摧其锐气、锋芒,顺解其纷繁之纠结。它的髙尚与光和,它的卑下与尘同,不落一相,无对待,只是自然的生化而已。太极拳家亦应挫其锐、方能解其纷,高下同一,和光同尘。要学习似亡而实存。王宗岳《太极拳论》曰:“一羽不能加,蝇蚊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是似亡而实存之状态。又曰“忽阴忽现,”也似道体之虚而实存也。总之,太极拳的至妙境界源于道体。因为道体你不知道它来自何处,然而确确实实知道它却是万物之源与归宿。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