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就进入妙境,有欲就杂念纷飞、生起烦恼。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从有欲变成无欲。那么该怎么做?窥破欲望,窥破分别。当你窥破欲望,安住于妙境中时,便进入了圣人之列。
“行不言而教”,圣人做事,主要是自己去做,而不是号召别人做,更不是号召别人而自己不做。圣人像太阳一样,总是默默地观照世界,用行为去照亮别人,而不是用言语去制约别人。当然,言语有时也是行为的一种,但圣人更重要的是身教,而不是言教。
“万物做而不辞”,圣人不会干涉万物的运作,不会说三道四。很多说三道四的人,实际上都不是圣人,圣人永远是自己默默无闻地做事,做了很多事情但不去说。
“生而不有”,很多事情因为他而成功,很多事物因为他而出现,但他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比如,释迦牟尼讲了四十九年经,却没有说过一个字。这就是典型的“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做了也不指望依靠它得到什么。“恃”是依靠的意思,也就是凭借这个行为得到什么利益、得到什么好处、得到什么地位。换个说法,就是做而非功,做了也不需要依靠它得到什么东西,所有的行为都是全无功利的。
“功成而弗居”,功成名就之后,也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不因之而沾沾自喜。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