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原文诵读】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释义悟道】
此章教人绝有存忘底意思。
名与身孰亲:名者,有也。身者,神也。举一意,动一心,即名也;存于心,虚于灵,即身也。
~意一心,顷刻千里,意去心驰,我之心即耗。如此思之,其孰亲乎?内照返观,外繁多事,其孰疏手?知其亲,明其疏,无我之身,安得有名?名从身得,岂有舍身而从名乎?知其神,忘其名,乃道也。
货从身得,舍身而货,安得货者,不过随处有之,不能充满天地,身虽一己之神,散而弥满乾坤,聚则存于虚室,如此究之,孰为多手?得与亡孰病:得于名,得于货,惟我之所有;亡于身,亡于神,惟我之所无;知此考之,其孰为病?此三者,皆外讲也。
内讲者:名者,求其得也;身者,存其神也。不虚心而求得,则妄心生;不无意而求有,则己神耗。不求其得之虚名,不求其有之虚名;虚我之神而名实,虚我之名而神失;神失名就实,名实而神随失。请思之,其孰亲乎?货者,谷之气;身者,清之气。存心着意,谷气生;忘心绝意,清气腾。谷气不过存其所,透其关;清气窍窍流通,周身充塞。谷气存,心意以养之;清气虚,神灵以蕴之。
请思之,其孰多乎?得者,意中得;亡者,心中亡。有意去得,着意去亡。得者,虚中得;亡者,无中亡;虚里自得,无里自亡。请思之,其孰病乎?此三者,在下文以明之。
是故甚爱必大费:欲虚身,是爱也;欲惜灵,是爱也。爱则爱矣,必无中费心,虚中费意,灵中费身,费之至,方为真爱。藏者,养也。多藏必厚其神,神清而知足,神凝而知止,神灵而知身,知身而不亲其名,知身而不多其货,知身而不为其病。
不亲名,不多货,不为病,因身之清,神之灵也,故不有辱于我,取殆于我,如此亲其身,多其气,不病其神,可以为道之长久。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