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聽到學員說太極拳很難-拳理難明、放鬆很難,立身中正很難,要專心一意沒有雜念很難,要牢記招式很難、要找出時間去練拳很難⋯⋯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把拳學好。
有時我亦會認真地想想,真的這麽難嗎?有一次我從一本書中看到一幅圖片,是一個初生不久的小孩,坐在地上玩耍,我很驚訝,因為這位小孩坐着時,骨架都擺得很正,全身的肌肉都很放鬆,精神也很專注,他的狀態完全符合太極拳「正、鬆和靜」的原理!
為什麼小孩子從來沒有學過太極拳,就懂得乎合這些原理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太極拳所要求的規格,其實就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都是先天自然的狀態。可惜的是,這些狀態都隨着歲月的蠶食,加上缺乏正確的護養,而大大失色,令人出現各式各樣的疾病和問題。
哪我們就必須認真地思考一下,如何做才能回復這種先天美好的恩賜呢?太極拳的創立,就是要藉着各種各樣的工具,如站樁、功法,拳架等,把人帶回逆轉的軌道上,讓人的身心靈可以得到修復。老子早有明言:「專氣至柔、能嬰兒乎?」,這本來是個十分卑微的要求,但我們面對的困難,並不在所學習的內容本身,而是在於要建立一顆願意改變自己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毅力!拳術中的樁法、功法、拳法和推手等都不是甚麼高深的學問,而是簡單直接的工具,旨在助你回歸本源而已。
最後,筆者想提醒正在追求太極真義的有心人,尤其是初學的人士,各位在尋找正確的修練路徑上,一定會遇上各式各樣的理論,教你要如何如何學習,也要先明白一堆高深莫測的哲理或技術。請不要因此而感到迷惑,喜用此等方式者也未必完全瞭解這些自創的理論。相反地,能用最簡單易明的語言,合乎常理和科學的方式去演釋的傳授者,能幫助你使修練的路徑變得輕省。「大道至簡」,太極拳的修法從來都是以簡代繁,著重無為並追求虛靜的門徑!
「干里之行、始於足下」,還記得孩提時期努力不懈地學習站立的精神嗎?何不坐言起行,先來站樁吧!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