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传之秘有真传!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传心录

#太极心法#推荐扫地僧2021-04-07

一、以神打人的不传之秘【原文】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

一、以神打人的不传之秘

【原文】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呑: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解曰】敷盖对吞四字密诀,讲的是技击的第四境界以神打人,即技击的全自动化之修炼方法这个不传之秘,出自武禹襄《太极拳四字不传密诀》:“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呑: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廉让堂太极拳谱》早期油印本

有关“不传”二字,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一书中,记述了自己的领悟过程,颇有启迪:“此诀见《太极拳研究·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我当时因李亦畬抄赠郝和之本无四字密诀,故作附考如下:顾留馨附考:四字秘诀拳理高妙,境界在李亦畬《撒放密诀》之上,亦畬1880年写给郝和的《太极拳谱》,备载禹襄拳论,禹襄卒于1880年,武李以姻亲而谊属师生,同居一乡,此诀若为禹襄所作,决无不收之理,故此诀当非禹襄作品……后……我始信该诀确为禹襄所作,并悟出写贻郝和本中不列该诀,在‘给友人郝和一本’一语中透露,不传密诀是不透露给朋友的。古代拳家对练拳经验心得,往往不轻于示人,李亦畬为自存本作《太极拳谱跋》云:……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廉让堂太极拳谱》还载有李启轩(也有认为是李亦畬所作)《敷字诀解》:“敷,所谓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从《敷字诀解》的原文可知,当是祖师研创《四字密诀》尚未最后完成,还没有正式传授之时,作者只听到第一个字就大悟,功夫进入新的境界,并写出了新的经典之论,可见《四字密诀》确为太极拳的不传之秘。

二、不传之秘的解锁密码

【原文】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呑: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解曰】同时,《敷字诀解》又是《四字密诀》的解锁密码。《四字密诀》“是以气言”,然运气之秘,全在用意,“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明乎此则不难举一反三矣。李亦畬《五字诀》亦云:“此全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而用意既久,自能渐入神明之境。

“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这个敷字极其精妙,决不同于外家拳的抓把和拿法等,而全凭意在人先,意到气到,用气这种无形的强大技击能量将对方的劲包获周匝,使对方动不了,站不住了。这与外家拳用反关节等技法把对方拿住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拿法,如对方比自己力大,或也懂拿法就拿不住,并可能被反拿,而用气将对敷住,始终意在人先,对方是无法解脱和反拿的。“敷布彼劲之上”的上字,讲的不是位置上下的上,而是意在人先,掌握主动,我顺人背。

“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同样,这个盖字也不是位置在上的盖,更不是外家拳用力将对方压住的打法,而是以意运气,用气这种强大的技击能量将“彼来处”盖住。盖,有遮盖、笼罩、监控、胜过等近似意。彼来处,当指彼劲的来处,对方的劲根,故盖字诀之妙用,仍然离不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凡用力必有来处,对方是不难听到自己劲的,也不难听出劲根在哪,而以气盖之,不用力而有力,对方无法听到劲,更听不出劲根在哪,一挨着只会觉得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住,只有被动挨打的地步了。

“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准头,原指鼻尖,见于宋初麻衣道者《神异赋》:“天庭高耸,少年富贵可期;地阁方圆,晚岁荣枯定取。视瞻平正,为人刚介平心;冷笑无情,作事机深内重。准头丰大心无毒,面肉横生性必凶”。又为射击的靶子、目标,《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饭罢又看鸟枪打准头,申刻回署”。 又为发射类火器的准星,清代梁章钜 《归田琐记·炮说》:“或谓炮之能中,专在准头,兼由地势”。引申为把握性、精确度。

根据以上解释和用例,这里的准头,当指对方力量的来处,即劲根、重心,也包括吃住对方劲根和重心,把对方发放出去的把握性和精确度。而对彼来处的不是力,而是气这种超常的强大技击能量,故对方无法听到劲,更无法走化,“气在骨而神以明,身即神而拳自以。练而由心,用而自神;不对而准,不发而至”(葛福来《八方捶解》),是全自动化地瞄准,并跟踪、识别和击中移动目标的,故曰“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以气全吞,在刚与对方相接,或还没有接手之际,就用气这种“无形无声”的能量,把对方全身吞尽,使对方无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都不得力,而又感觉不到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有多大的劲也使不出来,有什么着也用不上,而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打出什么效果都恰到好处。而入于化也,进入这样一种绝妙的、变化莫测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气吞、入化,多为文学语言,如苏轼《王维吴道子画》:“道子实雄放,浩为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明代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诗有不立意造句,以兴为主,漫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 ,而这里是科学语言,是武术科学的专业术语,是完全真实的论述,只是功夫不到的人难以理解。

三、不传之秘有真传

【原文】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解曰】“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许多人读此秘诀感觉不可思议,更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是完全正常的,因为原文讲得非常清楚,此诀的修炼是从懂劲后开始起步的,所谓“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在懂劲前先对此诀有所了解,学有目标就进步更快。据当年曾与霍梦魁师祖较技的武林前辈们讲,“当我与师父接近,还没有接手,就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住了,两腿发软,站都站不住了,又好掉下悬崖,师父打我如老叟戏顽童,又如拍球,发放如投篮,每次都扔到板墙上,打得很远却一点不疼”。

“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气,也就是能量,是“无形无声”的,但无形而有质,无声而有响,一般人看不见,却是可以摸得着,感觉到的,天地万物都是气的变化。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能量、物质、信息,是构成宇宙的三要素,物质是能量的封闭状态,物质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新的物质,而一切变化的作用在于信息,也就是意,故太极拳的修炼全在用意。

是故霍梦魁师祖《技击四境》云:“以着打人,第一境也;以法打人,第二境也;以意打人,第三境也;以神打人,第四境也。学技自法始,兼于着,而后专于意,意久自神”,虽只数语,实乃四字密诀具体修炼方法的秘传,“后天之意谓之意,先天之意谓之神。神之所在,气即从之。气依神而生,亦依神而息”(《唱道真言》),当修炼至后天之意与先天之意合而为一之时,就是意久自神了,可以言气矣。而起步的关键在法,沾连粘随是法而兼着,擎引松放是由法而意,敷盖对吞是意久自神。

“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典出《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可知技击的最高境界仍然是以武德为基础的,武功愈高对武德的要求也愈高,习武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暴力,制人而不伤人,“神武而不杀”(《周易·系辞上》),才能够“直养其气而无害”,练成“以气全吞而入于化”,“四体不言而喻”之技击全自动化的高功夫。作者:李新方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扫地僧[Lv.8]

  • 关注
    5
  • 粉丝
    1253
  • 经验
    62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