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修炼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参禅悟道#道冲2024-04-18

静坐修炼的关键在于一个“静”字。在行功中能入真静就能在静极而动中产出肾中真阳,自动运转周天。然后由动极而静,入于杳冥之境...

静坐修炼的关键在于一个“静”字。在行功中能入真静就能在静极而动中产出肾中真阳,自动运转周天。然后由动极而静,入于杳冥之境而产出心中真阴。真阴真阳相交,在定中结丹。由定而空,入于虚无之境,则进入更高阶段的修炼了。这个过程是静坐行功的一般进展情况,在具体操作上还有其一定的步骤与方法,大致讲来有这么几点:

一、一心清静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所谓凝神,即一心清静之法。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讲:“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于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将已清之心收入气穴,神息相依,顺其清静自然而守之。这就是凝神调息之功了。

凝神调息的关键,仍然是一个“静”字。陈虚白讲:“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止念,也要顺其自然。当杂念丛生之时,不要强行制止。以念止念会念去止存,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漠视听缘”之法。即以无所谓的态度,听其自生自灭,久之自会烟消云散。止念,从实质上讲来,其关键之处,就是“遣欲澄心”四字。《清静经》云:“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在行功中能够做到遣欲澄心,就可以达到心静神清的境界了。

二、收视返听

道家的收视返听,源于佛法止观。其功法就是“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缘中”。缘中乃佛家称谓,道家谓之中黄,即两目中间齐平处,又谓之祖窍穴。

佛云:“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而返观内照,就是置心处之诀。回光返照,可以保神断识,炼尽阴滓,以返纯乾。《阴符经》云:“机在目”。《太乙金华宗旨》也讲:“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所以“圣圣相传,不离返照。”因为“眼之所至,心亦至焉。”眼乃心灵的窗户,欲制心入静,必先制眼。制眼使归于心,则心静神亦静矣。“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

如果杂念仍然不止,则可用推究功法以止之。当念起之时,就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处起?又当从何处灭?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如此反复推究,了不可得。久之,即见此念起处也。因心体本虚、本无、本净、本寂,从心上去推究则见虚无、寂静的本体,故了不可得也。如此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即为回光之法。回者止也;光者观也。回光即止观之法。此法已为你提供了“安心竟”,杂念自可止之也。念止,自会入静。

在静坐修炼中初期的毛病,主要是散乱与昏沉。散乱是神驰于外,心不归体。这要用收心之法以治之。昏沉是神志不清,纯阴为主。阳气不足。静坐时昏昏欲睡,即是昏沉的表现。治理昏沉之法,无过于寄心于息。

息者,自心也。心一动即有气随之,因气乃心之所化也。凡人动念甚速,瞬间起一妄念,即有一呼吸与之相应。但人能无念乎?不能也。又能无息乎?也不能也。息念相随,制之之法“莫若即其病而为药,”采取“心息相依”之法以止之。故回光必兼之以调息。此法全用耳光。

《太乙金华宗旨》云:“鸡能抱卵心常听,此要妙诀也。”修真之士在行功中,用听息之法,一心注于体内。心入则气入,丹田得煖气而生真阳矣。神之所注,未尝少间。则煖气也可昼夜无间。如此则心死神活矣。“神活者,由于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即活。死心非枯槁之谓,乃专一不分之谓也。”元神主宰,心息相依,即能入于静定之境。

“凡坐须要静心纯气。心何以静?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闻。不闻则细,细则清;闻则粗,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所以,听唯听其无声,一有声即粗浮而不入细。当耐心微微而听。心细则息细,反之息细心也细。气一动则心动也。故定心必先养气。因心无处下手,故缘气为之端倪,此即纯气之守也。

静心纯气都是心用在息上,但不能过重,“只要微微照听”而已。何谓照?即眼光自照。不外视而惺然者,即内视也。何谓听?即耳光自听。不外听而惺然者,即内听也。听为听其无声,视为视其无形。如此内视内听则既不外肆,又不内驰而中不昏沉。即为内外日月交精交光之法。目光为外日月交光,耳光为内日月交精。然精即光之凝定处,故聪明总一灵光耳。

三、止于其所

这里的“止”,有两重涵义:从入静的角度讲是止念。在修持中如不能止念入静,则练功无效,有时甚至还会起副作用。另一个则是从意守窍位上讲的要知止。止于其所,止于至善之地,什么地方最好呢?一般的讲是下田为宜,不出偏,易于入静。这里讲的止于其所不是下田,而是艮背。

刘一明在《周易阐真》中讲:“艮者,止也”。修炼者“欲烹炼大丹,非择善固执,止于其所不能。止于其所,非空空无为,其道有行有止”。艮卦更,内外皆止。“内止者,止而止于其所;外止者,行而止于其所也。止以养所止,行以验所止,行止皆归于一止也”。在行功中以意守夹脊之窍,将心火之南而藏于背水之北。水火互相交养,自然念虑不生。此为洗心之法。也即艮背止念之功。妄念既止则真息自现。真息无息,真念无念。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艮背止念,入静入定,进而入于杳冥之境,则无人无我,不识不知也。“凡人有人我之分,内外之别者,由于有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人。有我有人,不知其所止也”。不知止,是因识神主事,念虑不息,不能入静入定,也就不能做到艮背止念入于化境了。反之如能由静而定而忘,则能艮其背,使“人我之心俱化”,即能进入“心死神活”的境界,使“人心去而道心生”;自然就能止于其所。“内不知有身,外不知有人。无我无人,既能止于内,也能止于外。动静随时,内外合道”。行之止之,皆出于无心之心。在无意识状态下,由元神主宰“止于其所,不动不摇,得其一而万事毕。何患金丹不结,大道不成乎?”

四、忘我忘物

这里的“忘”是指在修炼中的“坐忘”。司马承祯就解释过:“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手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同于大道。”在静坐中忘我忘物,与大自然融合为一,就进入坐忘境界了。《天隐子养生书》云:“坐忘者,因存想而忘也。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用存想之法,即见海底一轮红日,寂静常存。内若有见,以充实丹田之虚境;外即无存,渐入于杳冥之境,而不知乎宇宙的存在了。如此众念归一,神凝气定,渐趋于虚无境界。静则气息俱沉,思念皆寂,万虑皆遣,与道冥一,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何有之乡也。这就是“先存后忘”之法。

这一过程,正如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讲的:“大抵忘于目则神归于鼎而视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忘于耳则神归于鼎而闻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于下也。忘于鼻则神归于鼎而吸于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俱归于鼎而合于其内矣”。把视、听、吸均归于鼎而合于其内,即七窍合一之功。久之,先天鴉生则可一统七窍而入于清寂之境了。

“一统七窍谓之清,七窍归一谓之静,身中气生谓之铅,心中精来谓之汞”。合起来“清静铅汞”四字,即是炼丹之次第口诀。其具体运用就如闵一得在《还源篇阐微》序言中讲的:“未得手时,本清静以为体,守铅汞而为用;及下手处,聚铅汞为药材,致清静为火候;既得手后,主清静以拳拳,宾铅汞而穆穆……如是而已”。

五、定慧等修

《洞玄灵宝定观经》在题解中诜“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凡欲修道,必先舍事。外尘不入,内念不出。一切无染无着,内观念起,务须除灭,使之安静。“惟灭动心,不灭照心”。慧照常明,妄念不起。“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有时心动,要“制而不著,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是真定”。真定本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所以在寂静中返照虚空,此乃真定之基。

定中发慧,就叫放任。在放任中要宽急得所,使定慧融一,同等齐修,二者不可偏废。“定多则愚,慧多即狂”,那是会出偏的。但“慧发迟速,则不由人”,所以“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意”。因急于求慧,用后天识性代替真定之基,则无慧可生也。若在定中“不求慧而慧自生”此乃“真慧”也。慧生之后,要慧而不用,韬光晦迹,此为若愚实智之举,能使寂照齐融,无染无着。无所挂碍,智照不灭。行之既久,契理合真,使形神合一而得道也。

总的讲来,在静坐修炼的行功中,应从一心清静开始,然后收视返听,并止于至善之地。由止而定而忘,进入无人无我之境。在定中慧照常明,同等齐修。慧而不用,定而不愚。如此,尘垢不染,烦恼消除,契理合真,大道可期矣。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很多初学者对此都摸不着门路,给练习静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的练好静坐,现就如何的练好盘腿及锻炼方法阐述如下:

一、单盘

(一)、单盘:传统叫金刚、或如意坐

初学打坐的人,一定要从单盘(如意坐、金刚坐)开始练起。打坐是由疼痛开始的,原因就是练习者的下肢关节的韧带过于紧张所致,影响了打坐的效果。在练习中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的进行下肢关节的锻炼,这个阶段的练习,练习者要坚持住。其锻炼方法如下:

(1)、压膝

在打坐中,对盘坐影响最大的是髋关节的灵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松紧,对于髋关节松紧的练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压膝。具体操作如下:

练习者端身正坐于垫上,两腿相盘于身前,两足相抵,尽量收至会阴前;然后用两手心略微用力按压膝关节部位,一压一松有节奏地进行施压,由轻到重,直到两膝关节部位贴到垫子为好。继而,身体前倾,用两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压膝关节,同时全身向前下压直至前额部接近足尖为好。

(2)、俯身(灵龟式)

习练者经过上述的锻炼以后,下肢的关节已经比较灵活了。但这时进行盘坐还有不足,因此,还应尽一步的练习。练习者端身正坐于垫上,进行自然的盘腿: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跟紧贴左小腿外侧,然后,两手放于身体的两侧,手心向后,身体向前俯压,作叩拜状。以额部向前下压贴垫为标准。作时两手仍然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注意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3)单盘练习

经过上述的锻炼,练习者的下肢关节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单盘打坐的基础。但是,要想练好单盘打坐,还要进行单盘练习,在打坐时,还应本着左右同进的原则:在练习时,先用左腿在上,静坐30分钟,再换另一条腿在上坐30分钟。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以半小时为度,继而四十分钟,乃至一小时,或更长时间。最好在每次练习中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因人习俗而作。

二、双 盘

(1)过渡练习:

1、单盘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后,就要进行双盘的练习。双盘是由单盘过渡而来,在过渡中应采用如下的做法:

练习者端身正坐在垫上,先以左腿在下,右腿再上的原则,把右腿放在左大腿上。注意放时要把脚尽量的放在膝关节的位子上,这时右腿的膝关节可能是翹起的,练习者可用右手按住右腿的膝关节处,逐渐的施加压力,直到右腿膝关节贴到左脚上为好,左右练习相反。

2、上述的标准达到以后,继而进行过渡位子的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的把脚向体外移动,即由原来的脚压在膝关节的位子变成踝关节压在膝关节上;然后用手按住膝关节进行按压,使膝关节贴到腿上为好。左右练习相同,方向相反。

经过上述的练习以后,练习者已经初步的具备了打坐的能力。因此,在练习打坐的时候,应先以单盘为上座主要的练习方法,要尽可能的加长静坐的时间。在静坐是要注意左右腿的同时练习,不可偏颇一侧。否则,对练习双盘不利。

(2)双盘练习:

经过上述的锻炼,练习者的下肢关节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双盘的基础。但是,要想练好双盘打坐,还要进行双盘练习,在练习时,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以半小时为度,继而四十分钟,乃至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在坐时,还应本着左右同进的原则。最好在每次练习中先左而后右,或先右而后左,因人习俗而行。

以上是练习打坐的基本原则,希望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认真的体会。

佛教的教法非常直捷了当地指引行者去认知自己以及自己之潜力,我们的本性具足诸善,但如何认知本性,让其宛然显现呢?这种能够认知本然善性之潜力 不是专属于某一个人,或具特殊背景或来历之人群,它是平等存在于每个人中, 无一例外。

但是不论我们的才智如何高,对于如何获致稳定及清明心性之事,则非易于实现。强烈的欲望、推测和感应之幻觉三者并不能让我们达到人的至善境界。然而亲近法侣,逐步了解如何开展我们之潜能以及适度收回外驰之心--这些是我们能力所及之事--这些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失去的条件。

我们谈及静坐的修习,而且极强调习定的重要性。虽然如此,缺乏对心及诸法实相的一些基础知识,不能真正修习禅定。等到我们获得一些知识後自能亲身去应用之。

我们的生活型态变得过分复杂,所以需要基本的静定方法来获得安宁,静坐不会立刻有效,然而如果有恒及诚心,经过一年左右,某些变化--对自他均有利的变化--定会产生。

每天用一段时间于静坐。一到时间就专注于习定上,不要再虑及其他的事情。 不要想:「或许我现在不该打坐而应该去做完某些事。」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平坦舒适,不冷不热,最好(至少对初学者而言) 不要太吵。 地板上放块垫子(折叠的毛毯或硬实的床垫),上面加一愧卷紧的小枕头以安坐。 首先以七支坐法安身:

一.双腿盘坐,能以「金刚」座姿(亦称莲花座姿,各脚放在另一脚大腿上, 右小腿在上)而坐最好,不然的话,能用「萨缍」座(亦称「半莲座」左腿著地, 右脚放在大腿或小腿上;或两腿著地亦可。

二.腹部内缩上提,收缩肛门括约肌肉,保持此姿势几秒,然後放松,此法可以减少精气之损耗。

三.再调整背部的姿势,确定背部下端非常挺直,在坐的时间内要保持此姿势。保持挺直的背部,非常重要!因为对应于肉身,有一「微妙身」存在,此身有气息流通之脉轮,主要的脉则沿脊柱而行,如果脊柱直的话,中脉亦直,则气能自由流转。在气息能自由流转之时,「心」的功能最佳。

四.两手置于两膝上方,手肘挺伸以支撑上身。两手大姆指尖触无名指根部 (通常戴戒指的地方),轻轻握拳。此为防止精气流失之另一法要。于习惯挺脊久坐,不会紧张後,可将双手安置于脐下腹部,两手相叠左下右上,姆指微触。

五.双目凝注于面前一肘长之地面,保持注视此方向。

六.收下颚近喉,如要造成双下巴一样,下巴不可外突。

七.舌尖抵上牙床,舌部用力,封住上嘴部,此法可以控制唾液,故不必常咽口水。牙齿轻轻咬合,唇部亦轻闭。

如此坐後,你一定有一种感觉名为「妙和」(Harmonious surprise)。有此感觉,打坐必容易开始。

现在说明如何静坐。首先,数息二十一次,一呼一吸为一次。吸气时,观想气由鼻孔进入,逐步充满身体降至于脐部。呼气时,观想气由鼻孔出,以至于地 面。数完二十一次後,即可停数,而观息之出入。以正常速度呼吸,出息与入息之时间一致,专注於气息之进出。

念头起伏不定,让你无法专注气息。(注意到这点,就是静坐所得的第一个好处,此是人一生继续不止之事--心之忙碌不休。)当觉得念头出现,不管其好坏,知其为妄念,而仍专注于气息之出入。

不要浪费时间於责备自己受杂念之扰而分心。因为随时可以重新开始,故不要担心,继续坐下去。如果不追寻的话,杂念自会消失,注意于出入息,可让心意集中不受念头左右。不追寻念头,并非表示你进入恍惚失神的状态,心意要很清晰的集中于呼吸。

渐渐地,你会学会找到两极端之平衡处,既不太松亦不太紧,宛如手握生鸡蛋一样,太松易落地、太紧易握碎。又如调弦一般,太松无雅音,太紧易崩断。 不要对学习打坐之结果有任何特别的期望,或想著自己若以正确方式静坐後,会有何种滋味。只要作静坐的功夫,并看著发生什麽。

每天定时有规律的静坐,即使只有十五分钟,比起有时一坐一个钟头,然後数日停止不坐,来的重要。初学时,设法坐二十分或三十分钟,然後渐次增长到一个小时。稍後,可能的话,一天安排两次静坐的时间,早晨一小时,晚上一小时,但是至少一天一次。

如果坐时身体觉得痛苦,想法忘掉它;如果超过能忍受的程度,可以设法稍微调整坐姿。经过几次试验後,可以发现最合适的坐姿,慢慢地身体就会习惯, 记住,精进恒毅是修习静坐必备的条件。

相关话题

#道家养生功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道冲[Lv.8]

  • 关注
    11
  • 粉丝
    11
  • 经验
    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