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阴阳双修观及房中养生丹经运用附言-采补章

#参禅悟道#岐伯曰2024-10-06

 一、阴阳双修治病养生总论阴阳双修内丹筑基功乃是武当三丰派秘传的一套系统男女双修功法,共分筑基、双修两大部分。此功百...

 一、阴阳双修治病养生总论

阴阳双修内丹筑基功乃是武当三丰派秘传的一套系统男女双修功法,共分筑基、双修两大部分。此功百日即可修炼成功,功成后能增强免疫能力,寒暑不侵,饥饱不迫、精力充沛、肌肤润泽健美、夫妻琴瑟和谐,性生活质量提高(男可达精满不漏,随心所欲,还可大大提高生育能力,增强下一代体质健康,强国强种;女可达玉门紧锁,松紧自如,打通经络,美容增颜,青春常在,调节心理平衡,开关展窍,益寿延年之功。),并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淡、阴道松弛、生殖器短小等症状有特殊疗效。

阴阳和谐养生法是全民健身之最高级、最给力、最简便、最必须、最急要的好功法,一切养生都是以这个养生为中心。练好这套功法可以温养脏腑、调和气血、打通大小周天、开通奇经八脉、改造生理、发挥良能。阴阳相交、精气互补、水火既济、调节心理平衡、保护身心健康,功法奇妙,大爱无疆。更重要的是可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减压释负、开关展窍。采集外能、培养内能、交流性能,激发潜能、开发特异功能,排毒养颜、青春转少、人类美满、养生延年。欲长命百岁,必须学会阴阳双修养生大法, 此乃益寿延年之本,健康长寿之根,成仙成佛之基基础,大道正法之命脉。数交一泄天堂路,每交必泄地狱门。

  二、道家阴阳双修功法即“栽接术”

道家的阴阳双修法,即以栽接为要求,老树接上嫩枝,自可得嫩枝之滋补以返青,而嫩枝亦可借老树之根茁壮成长,故可获男女双补之妙,全阴阳双修之美。一旦沦为采战,必至相互摧残,不是一方溃败,便是两败俱伤,此亦自然之理也,要知道双修栽接的目的,切重点在于相互依存,互通有无,不仅在于保精守气,得互补之效,却病延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男女阴阳精气长时间交流,神气新老交换的方法,以体验宇宙生存,阴阳运化的自然规律,以法天效地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之大道正法,达到男女双嬴,互利互惠。从男女交媾,渐渐产生天人相感,天人合一,从而上升到天地交媾的最高境界。而天地得交接之道,并无终极之限,人能得之,并与之相应而沟通之,安有不百病消除,身心健康,从而达到长命百岁,长生不老之理。

所以我们谈双修,应该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待男女交媾与天地交媾的关系,因为种种原因它与整个宇宙的运行机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时候甚至是同步的。所以性不仅不是修道修仙的阻碍,反倒是返老还童、得道求仙不可缺少的一步功法。只有这样,才容易发挥精的原动力与情的催化作用,两性协调,使阴阳成为和谐的整体,故简称阴阳之道。天地间有三种阴阳,即自身阴阳、天地阴阳、男女阴阳,而阴阳双修就是男女栽接、男女阴阳之气互补的龙虎丹法,它不仅对人类生命的健康、长寿、延嗣、优生都至关重要,而且还是内丹修炼中冲破色欲难关、筑基补漏、炼己安炉的重要秘诀,所以这部功法就是成为人道天道两全其美的大道正法,甚至被誉为“天下之至道”。

  三、一是本神的显露,二是百脉的俱开,三是精气的回归

双修之法的核心,就是利用性能交合,达到性高潮时的特殊养生状态。它具有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本神的显露;二是百脉的俱开;三是精气的回归。从而认识本神,滋养本神,形成本神觉醒的开端。通过双修之法,会立刻实现本神的自觉,从而烹炼元炁与本神相合而成元神。以上基本上是对修炼有素的人说的,若对普通人来说,双修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修炼过程。首先要通过双修对性高潮阶段的把握,达到固精不漏,炼精化气的目的;其次是寻找本神,认清本神最后在双修过程中清静无为、烹炼元炁的特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健康长寿或内丹修炼而炼。而不是为了寻欢作乐,沉湎酒色,从而伤身害体,望有心修炼者,切记之。

一是本神的显露

张紫阳说:“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连阴阳之道都不懂,还有什么可乱做的)。”又说:“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争奈担家恋子妻。”就更清楚的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过明明白白的心猿(识神)与本神(直觉)之机,能反复从此直觉之机受益,到三千功行完满时便能寿与天齐。元神既是本神与元炁的结合物,在隐态中互起互伏,一般人自然要被忽过,是得不到元神的。所以修炼元神便是双修的重要目标,修炼元神,也是人自己主宰生命的开始。如心息相依,大定真空等,都可使阴阳和合在一起,使元神获得高度的活跃与完善。透过双修去感悟生命本源,体会人生快乐,寻得修真之门。

本神的表象便是本能,有时常会产生不思而得,不作而成奇妙现象,说明本神是在原始状态下的一种显露。如呼吸、心跳、眨眼、情感、应对、口诀等。如果没有这些,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了。所以修炼本神,也就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与烹炼。有很多的修炼方法都是从调控呼吸、心跳、脉搏等本能入手的,这对加速本神的修炼,效果很好。

古仙说:“识神不断,元神不出;狂心一歇,即证菩提。”当年曾子一声唯,唤醒几多世上人。这就是本神从直觉中突然被唤醒发出的声音,与识神没有丝毫牵连。余如性欲的突发,夫妻感情的滋生,都莫不是本神觉醒初机。能掌握此初机,使本神变为元神的动力。丹法中所淡的时至神知,即此时之喻。阴阳双修的关键之处,便是要严格掌握此机会,使这种突发之神与元炁结合,使他获得壮大与完善,而成为元神。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阴阳不合一,就不能致中,也就不能致和,天地之气就不能流通无碍。所以又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是百脉的俱开

人在性高潮时,本神达到极度的兴奋,并发挥本能的作用。身体中的脉络就会自然地打开,反过来全身脉络俱开,全身的经脉就会充满元炁,便形成本神显露的重要条件,这是清修朋友所不容易达到的。因为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和充满危险的过程,所以能达到的人很少。由于在性高潮时,人身的肌肉高度紧张,有时混身大汗淋漓,这就是元炁向气精转化的顺行现象,若不知道及时控制,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与损失。产生极度的疲劳和贫乏。这不仅说明学会交而不泄的重要,也说明临危不惧,大定真空,静以制动的现实意义。

双修之功,就是要改变这种阴阳不和的不良局面。因为本神的兴奋能使全身的经脉打开,如果这时的本神已有自控能力,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如交而不泄,定静止息之类,使江河断流,把元炁收回。并以这种元炁为药引,创造另一个新型的丹功态,使与外界的宇宙元炁产生沟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而后再保持寂然不动,以获至感而遂通,向自身聚敛,滋补全身;接着再将此元炁与本神相合而孕养元神,双修使命就算完成,可以告一段落。

三是精气的回归

双修的主要内涵,就是修炼元神和元气,向生命挑战,它是最初修炼元神或元炁的特殊阶段的特殊方法,也是最初炼精化气最好的必由之路。用之得法,便可使精气神同时得到提炼,很快转入清修的大门。在人的整个修持过程中,绝大部分阶段都是以清修为主的,双修只是其中短暂阶段的一个插曲

在双修过程中,无论那一方,仅通过对方使自己达到兴奋的极致是不行的;其关键是要双方共同而且应该是同时的达到性高潮,生命才能长久,进而才能进行双修的实质内容。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能进行长时间的性能交流,使能量得以运化互换,从而获得初步的融和合一。因男女天生性质的不同,本与天地阴阳之理相合,所以男女的相交能与天地的阴阳相融在一起。由于男女共同的努力,自然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的多。两人合作,能创造一个元炁周流运转的状态;与外部世界同等性质的能量相合,就会自然向此时此地聚敛,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由此也足以证明,三个阴阳,两重天地,确乎存在实质和内在连系,并无偏废的必要。

双修并不神秘,不泄尤为重要,不但能使人获得高度的满足,更予人留下健康长寿永生的左券。仙佛本出凡人,天堂原亦不远。只要我们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对待它,研究它,不要走旁门曲径,最后终会找到客观规律,为全人类的幸福健康服务。我们务必作更深入的探索,打破对性的愚昧与无知。使天下芸芸众生,都能收放自如,顺逆由心,随心所欲,生命永恒!

男女和睦,阴阳和谐,如此,方能达到夫妇和,家事兴,社会安,天下太平也。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修行大事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既能满足每个人每天中对生命之渴求,又可完成复童得丹以至长生永命之功效。人生本不空虚,真无中含有真有,假有中亦含有真无。所以阴阳双修之道,可以大同于天下,大通于天下也。三个阴阳,同时协调,天上人间,互通有无,终而混化成一体,岂非人间真善美乎!

  四、房中养生丹经运用附言-采补章

抱朴子曰:长生之要在其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次其不以自伐,下愚纵欲损寿而已。阴符经曰: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倾命。盖生杀一门,顺逆两用也。上阳子曰:作丹之要与生人意同,但有顺逆之不同耳。顺则生人,逆则成丹。顺逆之间,天地应隔。又曰:金丹虽于房中得之,而非御女之术。今夫御女者,以久战为乐,以不失精为胜,以女阴气泄为有补。殊不知精者气之化,气者神之生也。元神不固,则精气无统。虽助长于平日,强制于临时,不知以静泄动,不能以逸待劳,纵其所存,亦滓质耳。久则终归臭腐,随溺化去。或精道秘涩,邪火妄奔,发为痈疽,滞成遗淋。况关窍未开,槖蘥不应,不知逆取,不能转运,交未必得,得亦无补,非徒无益,而反害斯烈矣。

古仙达人,未炼还丹,必先采补,使神气充足,脑髓盈满,筋骨坚致,凑理凝蜜,老者反壮,壮者不老,常用常补,愈多愈善。张三丰曰:但得四五两铅,可延二三百岁。其用不休,则不可以岁计矣。参同契曰: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盖地仙不聚之道也。其诀于三日出庚之时,得二候得乐之火,环曲视听而心极静,虚开阖合而体不动,息分升降,数淮乾坤。升则二百一十六息而上聚泥丸,降则一百四十四息而下归元海。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槖蘥鼓神明自来,乃制剑归房,去鼎离室,默然良久,想思泰然,行火两周,以合四候。一周三百六十度,一度两息,先一息自尾闾升起,直至泥丸,后一息自泥丸降下,直至丹田。随升随降,更不存此。得药候之火非着,采药之火先存,聚于泥丸,而后降下元海也。火虽一周,然每度而息,只七百二十息。数准两周,正合四候。所谓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寒声滴滴符也。便觉心神渐醉,即是药气流通,百脉若虫行,四肢如火动。入药镜曰:先火气,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不能言动,切勿惊疑,托仙侣以扶持。仙侣,女伴也。服琼醪而默制,琼醪,乳汁也。

须臾神凝气结,魄安魂空,满目春光,一身和畅,口中甘露不绝,鼻内异香常闻,百疾尽除,五内如换,勿轻动作,可行静功。即前四候之功,于子后午前各行一周。变化真精,培养灵汞,容色不老,齿髪还童,妙簇阴阳,功夺造化,我命在我不在天矣。此为采补,又谓栽我。观彼草木,足为效微,然此特后天延寿住世之术耳。若夫天真一之气,则有结胎温养之功,脱胎神化之妙,可以冲举未敢轻述也。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