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看来,万事万物都必然要遵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必穷”这一周期律模型,而既然是周期律,就必须构成一个循环,也就不应该存在无中生有、凭空创造宇宙万物这样一个奇异点,一定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东西,让穷变通久这个周期律凑成一个完整的拼图。
于是,在对万物生成模型进行顺向和逆向推演之后,古圣先贤们便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了“无极生太极”这个奇特的时空点,并尝试着解开无极生太极的机理和过程,回答无极如何生出了太极这个问题,想要知道在这个观测时空点附近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宇宙万物瞬间被创造出来。
按古人的观点,无极生太极的规则与太极到八卦的生成规则完全不同。无极生太极是一个人出生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万物生成的阶段,是一个跳跃式的质变过程。而太极到八卦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的过程,是能够被我们的感觉器官所认知和度量的过程,我们这个阶段叫做万物生长阶段,是一个缓慢积累的量变过程。
为了了解无极生太极这个质变过程,古圣先贤们提出了先天五太理论,并建立了先天五太模型,依靠人类的智慧生生地将一个不可琢磨的质变过程给分析成了可思可议的量变过程,继续盘古未竟的开天伟业。
一 何为先天五太
先天五太理论将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太易阶段、太初阶段、太始阶段、太素阶段和太极阶段。由于这五个阶段都是出现在太极诞生之间和诞生之时,在天地分判之前,所以叫先天五太。
根据古圣先贤的观点,将太易定义为神之始,太初定义为气之始,太始定义为形之始,太素定义为质之始,太极定义为体之始。
这五个阶段分别是无极生太极过程中,或者说宇宙万物生成过程中,神、气、形、质、体五要素刚刚出现的时刻。换句话说,先天五太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分别由神、气、形、质、体五种基本要素构成,暗合五行理论。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神秘的五太。
1. 太易:
《易纬·乾凿度》将太易定义为:太易,未见气也。《道法会元》认为: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
也就是说,太易是指阴阳的分化尚未出现,广大无垠的原始虚空,当这一阶段,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寂静无形,这就叫做太易。太易之时,神已出现,但气尚未出现。
这里的“神”自然不是指神灵,而是万物的灵魂、特质、精神这些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东西,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根本的差别所在。
2. 太初:
《列子》将太初描述为:太初者,始见气也。即太初是气刚刚出现的阶段,但尚未有形象。
气的出现和交相作用决定了事物最终所具有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因此是生命乃至万事万物存在的必要条件。
3. 太始:
《易纬乾凿度》将太始定义为:太始,形之始。即随着神与气的演化,太始阶段已经出现了形象,但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为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
此处之“形”是气所化之形。形是事物的外在体现,也是事物的必要构成要素。
4. 太素:
《列子》将太素定义为质之始。即太素是随着“形”的演化而出现“质”的阶段,是质的起始而尚未成体的阶段。
此处之“质”是指构成一个生命或事物的物质,之前的神、气、形都是无形的,是纸上谈兵的方案,而到太素阶段,则是将存于纸上的方案变成实际的有形的产品。
5. 太极
太极是形神俱备、质体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形与质的演化,已经出现了体,但整个系统仍处于混沌未分、阴阳混杂的状态。太极之时,神气形质混然一体,称之为浑沌,混沌未分即为太极。所以太极图内含阴阳,虽已有形有质(阴阳鱼),但仍混沌一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图内含有深刻的哲理,需要初学者认真体会。
先天五太模型以神之始为太易,气之始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体之始为太极。
先天五太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被人严重忽视的环节,这先天五太模型看似很是晦涩抽象,但却非常实用,不论是对生命体、对产品、对企业、对国家,对宇宙万物,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模型去分析和解构。
二 先天五太的重要意义
先天五太理论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维度的概念,弥补了阴阳的不足
先天五太本质上是研究太极的五个维度,与阴阳二分法有着高度的互补性。
阴阳二分法通过不停地切割,将万物切割成不同层次(阴阳层次、四象层次、八卦层次、六十四卦层次等等),为万物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模型。
但仅仅划分层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分析事物,先天五太就是将太极分为了神、气、形、质、体五个维度,并分别从这五个维度来了解和认识一个事物。
五太的维度概念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五太与阴阳合起来就能够为宇宙万物建立起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时空全息模型。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易经称为宇宙建模学。
2. 五太暗含时空统一
先天五太模型既是一个时间序列模型,按照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的时间序列排列,同时也是一个空间序列模型,将一个事物的空间构成分解为神、气、形、质、体五部分,认为万物都是由这五部分构成的。所以我们说五太理论暗含了时空统一的概念。
也正是因为五太理论将时空统一在一起,从而使得易经为万物所构建的模型不是一个静态模型,而是时空全息模型。
易经是一部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学问,讲究时和位,要求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吉,否则就是凶。
易经中的时间和空间是高度一体的,其一体化程度要比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还要显著。可惜我是个物理没有学好的人,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多多交流,也许我们能够破解易经中所隐藏着的更加高级的时空观和宇宙观,推动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
3. 为修炼指出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道家气功和内丹派修炼中所讲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就是这个五太模型的应用,这个修炼路径实际上就是从太极(精)、太素、太始、太初(气)、太易(神)一直到无极(虚)的逆向运动,属于“逆则成仙”的修炼方法。
先天五太理论的建立,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古圣先贤如何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进,将无中生有这个不可捉摸的质变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可衡量的量变的累积。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