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传统太极拳的一些“老话、老理”

#太极入门#守中2022-07-05

“以武入道”,“拳道合一”。“道以虚通为义”。 “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往来无穷谓之通”。“天得一以清,地的一以宁,人...

“以武入道”,“拳道合一”。“道以虚通为义”。 “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往来无穷谓之通”。

“天得一以清,地的一以宁,人得一以善。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地得一而阴阳归位,人身得一而神变无方。”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明.冯梦龙     “惟精惟一,乃武乃文。”----霍元甲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相交,而太极之象成。”

“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借假修真”。

论学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者多于牛毛,成者少于麟角。

“功夫不到总是迷,一层不到一层迷,一处不到一处迷,处处不到处处迷。”

“善学者,必以理为尚。”  拳无功,一场空。  做大起于细,做难起于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总体论:

“虚静为本,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太极拳,缠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螺旋中开,螺旋中合。 目平视前,光兼四射。

不善松活,就谈不上弹抖。收之,气归丹田;发之,气贯四梢。一节动,节节动,节节贯串。一处不对,全身不对。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 慢中求功。   练拳能得法,功效自不差。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空空地摸,空空地练”。   “呼吸通灵,周身无间”。

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杨氏太极拳的下盘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主腰裆:

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跨最为良。  腰裆膝发动机。   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 腰胯微转鸟难飞。  意领形,腰走劲。

发劲要主宰于腰,结合丹田带动。   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左发右塌,右发左塌。  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主手脚:

五指撑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两臂弯曲如半圆则力实。

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  上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主技击:

“太极无手处处手”,“浑身无处不丹田”。   欲要打得险,还须脸对脸,欲要打得美,还须嘴对嘴。 “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击。”

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去。 处处是蓄劲,处处能放劲。能吞方能吐,能卷方能放。静若处女,动如脱兔。

欲要先给,欲顺先逆,欲逆先顺,要多少给多少,半点也不多给;给多少要多少,半点也不多要。要哪儿给哪儿,得哪儿打哪儿。

随人所动,随屈就伸。能引进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

善用刚柔者,到达落点时用刚,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这是表现刚点的正确形象;在一切行气运动时用柔,如车轮旋转滚走不停,这是表现柔点的正确形象。故曰:行气用柔,落点用刚,这是划分刚柔的界限。

远拳、近肘、贴身靠。得实不发艺难精。不占人先、不落人后。遇虚当守、得实即发。虚极实生。初实可摧。

拳打不知。巧拿不如痴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拳无刚柔,出手无效。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打实不打虚。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接手半边空。四梢空接手,一接点中求。肘空一大片。

主推手:

“夫圆者出入,方者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偶尔面碰面,即刻松开变。”

推手的诀窍,一顺一逆而已。   柔化自当知斜闪。引则动、动则隙、隙则击。走架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人功夫。

拳打拢,棍打开。关节不松、处处被动。松透棚圆。 吃啥还啥。吃啥吐啥。

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有人如无人,无人人打影。被打欲跌须雀跃。侧翼抢攻,一臂双功。跟身到腋是良方。

动之至微,化之至顺,引之至长,发之至骤。沉着为拳艺之本。脑居静为贵。

克敌制胜,全在用粘。不谙柔化,何来用粘。发人不远,自跌路遥。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摸得着,打不到,离不开,走不了。能如水磨动急缓。

发前必拿。拿前不知觉,知时已发出。拿人不过膝,过膝不拿人。拿人如入笋,一对准、二落实、三吃牢。

方圆结合,方在圆中-----化与发。蓄势宜长,发劲宜短。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以走制敌。

形不外露,劲蓄与内。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弓,节如发机。形圆而不可败。劲走圆,力走直。

呆力越大,巧力越小。敏钝决胜败。运化要柔,落点要刚。有备能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讲解千遍,不如推手一遍。

常法有迹可寻,变法神妙莫测。着着有劲,劲劲成着。重劲不重着。

棚捋相通、捋挤相通、提挤相通、棚劲不丢、肘不贴肋,腕不贴胸。捋在尺中、捋要柔顺、捋抱顺且韧。

挤靠破捋、以挤破靠、挤要横排、挤排化在先、轻挤得虚实。

拘意莫松、先戒为宝、联合底盘、跟身到腋、得横既得势、机势并得。人高我高,我攻在先;人低我低,我攻在后。

张弛交替。未习拳,先学步。步不稳则拳乱。腰如蛇行,步如粘。 发劲要直,化劲要圆,化之不尽,发之不远。

心意论

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拳无拳,意无意,拳到无意是真意。一志凝神,洗心涤滤。 收心猿,拴意马。

收心离境。内外均整,心力合一。 有动之动,出于无动。

“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 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

心安则虚则道自来。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有形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

太极拳18句真言

1、太极拳是修炼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非拳脚功夫。

2、无论动静,保侍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3、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4、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此为精髓。

5、以意导气,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

6、与对手接触处,我用意收(即吸)将对方来劲引之脚下。使对方根浮起(气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对方发出。即是“呼” ,故太极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7、太极拳的“呼吸”指蓄、发、开、合、收、放。“吸”是蓄劲过程,“呼”是发劲过程。即是周身气势的收小和放大。

8、要内动不令人知,运用内气潜行来支配形体而适应敌之变化。

9、修炼太极拳之内功精要: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10、练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即有尽(先有法后无法),则可望最高境界。

11、不在盘架上下苦功,任何太极劲都练不出来。更不用说浑元劲。

12、太 极拳“道”是“身知”“体悟”,太极拳的根本即拳、气为足。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13、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14、千招易得,一劲难求。接手四稍空,一接点中求。

15、中正中的点状功夫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放松是练成点状功夫的必经之路。

16、内劲达到高深境界后,阴阳相济,“意、形、气、力”融为一体。不用走化,即用内功发人。“敷、盖、对、吞”的功夫即指此。

17、盘架子必须 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18、身体的呼吸要和拳架的阴阳、收放、开合、蓄发高度统一,才能奏效。吸阴阳呼。

太极拳前辈习拳箴言

1、一代宗师杨澄浦说过“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下巴要微内收。脖子要后靠,靠著衣领。

 

2、太极拳讲究“留馀”,腿不能蹬直,手也不能伸直。要留点馀地,留馀地是为了更好的变化。即便在发劲的时候也要打出八九分,留上一两分,不能把全身的劲整个往外打。

3、人有四个生理的自然弯曲,颈椎、胸椎、腰椎和尾闾。颈椎是向前的,下颚内收,顶劲领起,是为了把颈椎拔伸。胸椎是向后的,含胸是为了胸椎的拉伸。腰椎又是向前的,塌腰不是往前顶腰,这样就把腰顶死了,内气不能畅通,上下身形成脱节。腰、裆、胯是连接人体上下体的枢纽,这一块一定要它通畅、松活,才能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应在松胯的前提下尾闾下垂,尾闾像一个秤砣一样往下坠,往下拉。与顶劲形成对拉整个身躯像一张弓。一身备五弓,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身弓。在松胯下沉的基础上,打拳就像坐在凳子上,尾闾向下一个垂线,两个膝关节向下一垂线,形成一个不停变化的三角形。

 

4、屈膝松胯开裆,开裆要很饱满地向外撑劲。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叫开裆,而是会阴穴开才是开。腿前后都开才是开。

 

5、虚脚的扣很重要,要先扣脚尖再外翻,劲才饱满。

 

6、太极拳又称为“掤劲拳”。从起势开始一招一式掤劲都不能丢,动作要饱满,掤劲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劲,也是贯穿始终的。

 

7、太极拳符合儒家道家的哲理,不丢不顶,不卑不亢,不贪不欠。做人也是这样,拳练好了也是对你人的修炼。

 

8、结缘太极要知足,学习太极要知不足,练习太极要不知足。太极永远无止境,终生不能尽其妙。

 

9、练太极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层一层地来,一层功夫一层体会。一成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10、练拳时要做到“三平”:头要平,肩要平,胯要平。

 

11、太极拳要求要有整体劲,外三合要合好,还要交叉相合。揽扎衣时右手像有根绳子把左脚带过来;单鞭也同样,左手打开时右脚跟著扣过来。后塌前碾缠的劲要出来。击地拳转身时、金刚捣碓提腿震脚时、第三金刚捣碓转身时都像是有皮筋扯著一样,既协调又清清楚楚。

 

12、先倒重心再转腰,不要倒重心和转腰一起来。

 

13、松还有几个阶段:第一是不知松,动作僵硬,说得多了你有了一点体会,但还是不会松。第二是不敢松,有放鬆的意识了,但腿上没劲,想松松不了,一开步松沉腿直发抖也松不下来。第三是不能松,到了一定时间,腿上有劲了,也知道松的好处和怎样松了,但细节做不好。真正鬆开的目的并不是把劲都丢掉,是为了让全身各部位协调起来,更好地重新组合。比如发力时有向前伸的肌肉,也有向后的拉扯的肌肉,让你放鬆在发力的一瞬间再用力,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抗肌的用力,如果有一百斤的力达到稍节还有八九十斤的力。若非常紧张的话可能只剩下二三十斤的力了。就像电的损耗一样,在传导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14、发劲前要蓄好劲,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15、做缠丝练习时,要身体带动,以身领手,手随身转。大圈是公转,公转好学,学一套拳就会了,有了型,会划大圈。但有没有内涵,就要看顺逆缠丝,螺旋缠绕的自转运动。自转要与公转相结合,内容就更丰富了。

 

16、太极拳有很多剪刀劲,反方向的劲。手和膝用的是相反的力量,膝在人腿外内扣时上肢的劲向外走,反之膝在人内时劲向裡走(或脚向外扫,上肢的劲向裡来),相反的方向运动成为剪刀力。掌握了这个原理,可自由发挥。

 

17、陈鑫的缠丝劲论说的就是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不懂此劲不懂拳。不懂得缠丝就是不懂拳,就是瞎胡练。重心要到位:年龄小的蹲得低一些,年龄大的架子高一些,但不管高低重心要到位。比如:揽扎衣式的右腿,膝关节要和右脚尖相对照,要垂直,才有支撑力。否则,一推就倒。

 

18、虚脚要扣,扣好再松胯。才能够圆裆,圆裆可下盘更稳,八面支撑。

 

19、倒换重心时要始终保持裆走后弧,膝走八字的方式。这是一个规律。

 

20、掩手肱拳的发力不能只注意右手的拳头上,要把注意力放在左手上,左肘的后肘尖上。左肘肘劲打得好,右手的力量才能大。右边的力要往前,拧腰扣裆。松左胯,为右边让开道。(把左边的门打开,右边才能过得去),右腿要蹬地,结合松胯转腰,以腰为轴产生旋转,形成离心力。如伞上的水珠,要把它摔下来,手一拧伞把,水珠就形成了一个切线下来,不会随著伞边走圆的弧线,这是离心力形成的切线。前拳后肘要对称,要在一个平行面。还有,打前要收好,蓄而后发。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要发声,通过鼻口自然发出“哼”的声音。

 

21、打拳过程中,上肢(如单鞭)既不能挺,双手不能拉得太直,也不能丢,要舒展饱满。手型在到位的时候要坐腕,中指领劲,形成外边有棚劲,裡边有撑劲。

 

22、太极拳不是广播体操,它是通过练习把动作、意念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形成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要通过放鬆下沉走出气感,才是太极拳内在的灵魂。

相关话题

#太极心得体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守中[Lv.8]

  • 关注
    9
  • 粉丝
    14
  • 经验
    58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