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太极拳不知道什么叫“规矩”

#太极心法#守中2022-03-10

(1)练“拳”未必都能练出功夫,练“操”未必不能健身。但是,有条件的还是尽可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要求去锻炼。注重身法可使形...

(1)练“拳”未必都能练出功夫,练“操”未必不能健身。但是,有条件的还是尽可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要求去锻炼。注重身法可使形正气顺,各关节自然吻合,不仅有利于周身气血通畅,还可有效防止膝关节损伤;松好两胯可使心气下沉,上虚下实,周身轻灵;用两胯旋转虚实,可使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有利于周身血液微循环加速,提高身体素质;练出的拳架没有断续,没有棱角,连贯圆活,更有太极韵味。

(2)用两胯旋转虚实,既不深奥,更不玄虚,既有练习的方法,又有检验的标准。所谓旋转虚实,即实腿变虚时通过“旋转下沉”,将身体重心移到另外一侧,两胯交替轮流进行。“旋转下沉”所达到的效果是“坐腿掖胯”,重心坐在实腿,将腹股沟缝隙掖住,同时脚底会产生一种拧劲和反弹力。这样不仅为腿脚蹬地创造了条件,又使虚实转换圆活而连贯。

(3)要想在练拳的道上少走弯路,就紧紧抓住两个东西:一是身法,在动态下也能保持不变形,形正体合,气血通畅。身法的要领就是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圆裆,其它的都是忽悠。二是用两胯旋转虚实,周身走螺旋,逐步将拳架里内在的东西练出来,如每个动作的劲路、丹田内转等,达到内外兼修。在好的老师指导下,能练到什么层次,就看自己下的功夫和悟性了,既使练不出什么功夫,对健身也会非常有益。

(4)对两胯一要先学会“松”,就是两胯根不前顶,左右胯骨不外凸,这是身法的基础;二要学会“动”,通过松胯移动重心,即用两胯旋转虚实,周身走螺旋,动作都是圈;三要练“活”,松活弹抖,裆内有弹簧之力。练到丹田能够内转,身体就有了第二“重心”,就形成了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无论是健身还是练功夫,都不会走弯路。

(5)不学太极拳不知道什么叫“规矩”。太极拳的规矩多体现在身法要领上,身法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形正、体合、气顺。没有这个基础,其它都是空话。有了正确的身法,结合两胯旋转虚实,周身走螺旋,理清劲路,练出整劲。无论是健身还是练功夫,路数是一样的。

(6)所谓的“螺旋缠丝”或“螺旋缠绕”,“螺旋”指的是公转,其实就是用两胯旋转虚实;“缠丝”或“缠绕”指的是身体公转时,带动两手画圈与画弧。在画圈和画弧过程中,手掌与小臂的转动为自转。两胯旋转虚实的关键在于圆活,做到了圆活就无凹凸、断续和棱角之弊。手与小臂自转时以肘尖为支点,大臂不能超过“生理延长线”,肘尖要下垂,向外斜撑不能超过45度,否则“支点”就不成立。

    (7) “浑身皆圆” 太极拳要练出复合劲。胯劲也走圆,换胯移重心,必走个小后弧。为何这样?这种胯法,抽拽腹股沟韧带,增强自重活力,能练出骨盆圆劲。重心弧移,使裆劲更灵动,瞬间崩胯,打出螺旋抛物力。

髋关节练开了,裆劲下去了,沉劲会更纯。沉这种劲,是一点点练下去的,不是直接蹲下去的。胯法达到圆活,重心有种流动感,脚底生发虚实变化。不仅身上圆活,胯根与脚底,更有一股绵沉劲,却又极其灵动。浑身皆圆,才能虚实相生,练出灵动球劲,进而遍体虚灵,混不着力。

 大道:
“以武入道”,“拳道合一”。“道以虚通为义”。 “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往来无穷谓之通”。
“天得一以清,地的一以宁,人得一以善。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地得一而阴阳归位,人身得一而神变无方。”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明.冯梦龙     “惟精惟一,乃武乃文。”----霍元甲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相交,而太极之象成。”
“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借假修真”。
论学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者多于牛毛,成者少于麟角。

“功夫不到总是迷,一层不到一层迷,一处不到一处迷,处处不到处处迷。”

“善学者,必以理为尚。”  拳无功,一场空。  做大起于细,做难起于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总体论:
“虚静为本,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太极拳,缠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螺旋中开,螺旋中合。 目平视前,光兼四射。         

不善松活,就谈不上弹抖。收之,气归丹田;发之,气贯四梢。一节动,节节动,节节贯串。一处不对,全身不对。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 慢中求功。   练拳能得法,功效自不差。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空空地摸,空空地练”。   “呼吸通灵,周身无间”。

主腰裆:
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跨最为良。  腰裆膝发动机。   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 腰胯微转鸟难飞。  意领形,腰走劲。      

发劲要主宰于腰,结合丹田带动。   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左发右塌,右发左塌。  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page]

主手脚:
五指撑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两臂弯曲如半圆则力实。
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  上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主技击:
“太极无手处处手”,“浑身无处不丹田”。   欲要打得险,还须脸对脸,欲要打得美,还须嘴对嘴。 “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击。”      

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去。 处处是蓄劲,处处能放劲。能吞方能吐,能卷方能放。静若处女,动如脱兔。           

欲要先给,欲顺先逆,欲逆先顺,要多少给多少,半点也不多给;给多少要多少,半点也不多要。要哪儿给哪儿,得哪儿打哪儿。   

随人所动,随屈就伸。能引进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出都是手。  
善用刚柔者,到达落点时用刚,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这是表现刚点的正确形象;在一切行气运动时用柔,如车轮旋转滚走不停,这是表现柔点的正确形象。故曰:行气用柔,落点用刚,这是划分刚柔的界限。
远拳、近肘、贴身靠。得实不发艺难精。不占人先、不落人后。遇虚当守、得实即发。虚极实生。初实可摧。
拳打不知。巧拿不如痴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拳无刚柔,出手无效。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打实不打虚。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接手半边空。四梢空接手,一接点中求。肘空一大片。

主推手:
“夫圆者出入,方者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偶尔面碰面,即刻松开变。”
推手的诀窍,一顺一逆而已。   柔化自当知斜闪。引则动、动则隙、隙则击。走架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人功夫。      

 拳打拢,棍打开。关节不松、处处被动。松透棚圆。 吃啥还啥。吃啥吐啥。

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有人如无人,无人人打影。被打欲跌须雀跃。侧翼抢攻,一臂双功。跟身到腋是良方。
动之至微,化之至顺,引之至长,发之至骤。沉着为拳艺之本。脑居静为贵。
克敌制胜,全在用粘。不谙柔化,何来用粘。发人不远,自跌路遥。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摸得着,打不到,离不开,走不了。能如水磨动急缓。  
发前必拿。拿前不知觉,知时已发出。拿人不过膝,过膝不拿人。拿人如入笋,一对准、二落实、三吃牢。        

方圆结合,方在圆中-----化与发。蓄势宜长,发劲宜短。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以走制敌。      

形不外露,劲蓄与内。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弓,节如发机。形圆而不可败。劲走圆,力走直。             
呆力越大,巧力越小。敏钝决胜败。运化要柔,落点要刚。有备能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讲解千遍,不如推手一遍。
常法有迹可寻,变法神妙莫测。着着有劲,劲劲成着。重劲不重着。
棚捋相通、捋挤相通、提挤相通、棚劲不丢、肘不贴肋,腕不贴胸。捋在尺中、捋要柔顺、捋抱顺且韧。   
挤靠破捋、以挤破靠、挤要横排、挤排化在先、轻挤得虚实。
拘意莫松、先戒为宝、联合底盘、跟身到腋、得横既得势、机势并得。人高我高,我攻在先;人低我低,我攻在后。                

 张弛交替。未习拳,先学步。步不稳则拳乱。腰如蛇行,步如粘。 发劲要直,化劲要圆,化之不尽,发之不远。

心意论
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拳无拳,意无意,拳到无意是真意。一志凝神,洗心涤滤。 收心猿,拴意马。     

收心离境。内外均整,心力合一。 有动之动,出于无动。

“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 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      

心安则虚则道自来。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有形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

相关话题

#太极心得体会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守中[Lv.7]

  • 关注
    9
  • 粉丝
    19
  • 经验
    100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