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治心,请先修心,心若不修,如何得治?
世上没有无原因的结果,问题在自己身上就必须先从自身找原因。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常常自省。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主动这样做,开悟,即是智者。
有不少人就是通过闻香进行内心的反省和忏悔,从而获得品德的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达到的五境界,被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无障碍处 即可通达
初闻香者,常有分别心,不得闻香法门。如人处于雾中,迷茫不见五指。也不见会得内心安宁。
闻香时,该打开身心。
不必强求闻到种种,不必强求看到种种,只管息去种种妄念,反观自己内心,若内外清凉,直达念念向善。
心中没有人非我是、他恶我善、嫉贤妒能之类的心理,没有贪念嗔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想法,那么,他能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一层境界就是“戒香”。
回过神来,闻一丝幽香,是自然也好,目睹了种种善、恶现象,内心不会六神无主,能够坚定修持的信念,那么,他就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二层境界就是“定香”。
一支香里,外熏作药,能扶正祛邪;内熏作光,可身心明彻。
时常反省自己的“真如自性”不做有违本性的事情;虽然践行种种善事,但又不执着于沉迷其中: 敬重长辈,体恤晚辈,怜悯孤苦,救济贫穷,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三层境界就是“慧香”。
一个人能够从凡尘俗事中解脱出来,超越对善恶的偏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身心自在,无所挂碍,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四层境界就是“解脱香”。
一个人能够广学多闻,在见识的增长中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佛法明示的觉悟之路,不妄自划分亲疏人我,待人接物一律谦虚和善,从最初萌发求法向道的心愿,到最终顿悟修成正果,“真如自性” 都坚守如初。那么,他在品香中获得的第五层境界就是“解脱知见香”。
素心素养 念念向善
生一恶念,心即蒙一层灰。生一善念,心即多一缕光。
素,去繁从简,拔开种种利欲争夺,少私寡欲,莫过贪求,于纷繁世间留一份“素心”。
“唯人常自我作贱。自然里万物尚懂得好生、冬藏之理,而人常逆行自然之道”。
素,返璞归真,顺从自然之道,取自然之正气,以养正心。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素心者,知止于至善,行立坐卧不急不慢,德充于心,众人见之而喜。
品香如品茶。一杯茶里,有地域、有气候、有制茶人的心、有泡茶人的气息,因缘和合而成。
制香时,人的那一念头,或是一款产品的命名,皆能让人品出它的生命——香魂。
它散发的气息,仿如人的身上所发出的气息,有急躁、有平静、有沉稳、有善、有恶......如此种种,莫不是先发于念头。一善念生,百恶悉除。
人奉一善念,念念从善,即生无限智慧,眼前光明一片。
人,当有一素心,发一善念,行走于世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懂了香就懂了自己。
君见之一笑足矣,当闲处,
烧水泡茶,忘记世事;
随香飘处,或天或地,或彩或素。
“五蕴悉从生,万法由心造。”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