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从人”说起来容易,较技运用难,有人说:“请神容易送神 难”,不敢贸然“舍己”,本世纪京城三位著名太极拳大师——吴图 南、杨禹廷、汪永泉。我有幸认识他们,受到他们的点拨、授 业、传艺、解惑的恩泽。在大师面前伸手就感觉空,跌进他的深 远的大门之中。人一失重,六神无主,只有本能地去拉抓,拉抓 不到任何救身之物,只好空跌出去。上前伸手,对方舍己空了 你,失重跌出,这是技击最近的路,所谓“出手见输贏”,就是 这个理儿。
何“舍己从人”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是修炼多年的周身全体内外双修的手眼身步心神意念的综合功夫,用《授秘歌》的 拳诀形容,是“尤形无象,全体透空”的松柔功夫,欲修炼如此 功夫,有以下儿难:
周身松柔难:周身放松,从脚到顶,关哲要松,皮毛要 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尾闾中正,神在头顶。过r这道难 关,身h不怕力,方可“舍己从人'
审敌听劲难:双方接手审敌听劲,一般功夫还不具备听 劲能力4不明对方劲路的由來和走向,还达不到“舍己从人”的 功夫,不敢贸然引进。引进落空是较全面的太极功夫,只能引迸 无法使对方落空,最终仍是输手。
敢于舍己难:有的拳人已练拳多年有一定基础。当对方 来手,其实,轻轻一扶对方请他“进来”,从而化险为夷。知阴 阳有益于舍己从人,但有人不走此路,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去 迸攻,i往对方身上用力,最后,互抱角力,与舍已从人背道而 驰,永远也不知舍己从人是怎么回事。
最后录一段《打手要言》结束此文:“静是合,合中寓开。 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 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 问自己周身合t数项合否?稍有不合,即速改換,所以走架要慢 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 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 出。,’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这句话 倒是要多费笔墨,但也不一定说得清楚。太极拳技艺是学而习知 之,苦练而得,也是悟而知之,归根到底是在学而习知的基础上 牾道得之。凡习练者在修炼多年之后,如果基础不扎实,身上的 毛病会时不时显现出来。关于太极拳之病,前辈宗师早有明示, 身上缺陷、凹凸、断续三大病;手上顶、偏、丢、抗四顽疾,清代除鑫大师有《二十六病目》惊世之语,将《三卜六病目》的例 举到我们面前。还有双浮、偏轻偏重、半浮半沉、半浮偏沉等诸 病,困扰着众多练家顺利功成正果。
其实,从初人拳场习拳,在明师指导下,遵拳理拳法,按太 极阴阳学说的教旨,循规蹈矩练拳,绝对不会派生出身上手上的 毛病。凡练家有病身者,动则出病手,就是基础功不牢而得,按 规矩练拳是练家必须遵从的守则。拳病和人体患病一样,“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平时练拳不注意规矩,日积月累病人裔 肓。拳场谚语:“学拳容易改拳难/’确实如此,其结果是“谬以 千里'
那么,怎样去纠正谬误呢?在根基上找原因,太极拳论中多 篇都谈到,“其根在脚”,请你在脚下找原因。脚下差之毫厘,结 果是谬以千里。从规矩始练,脚下的方位方向是十分严谨。
请注意你的脚下,太极拳功夫在脚下。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