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宜静,形体宜动” 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的影响

#参禅悟道#止观2021-05-13

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的影响心神宜静,形体宜动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学的影响,形成“以静制动,动静自如”的战略思想。老子说“清静...

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的影响

心神宜静,形体宜动

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学的影响,形成“以静制动,动静自如”的战略思想。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安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家宣扬清净无为,体现了道家虚静的精神境界。

在我国哲学思想和养生思想史上,动与静是一种突出的矛盾,是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太极洞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说明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存在着“动与静”的变化,人体内生理变化等也可以用动静来概括。

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以古代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对世界的生成和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认识,形成了修炼核心,从而达到了“虚静,守寂不争,为而不持”的精神境界。

形体宜动,华佗作五禽戏是“动”,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具体实践中。

由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精气流通,使得气血畅达,增强生命力。

心神极欲静,形体极欲动,只有动静有常,才能身心健康。

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机体,人体中的动静是千变万化的,道家先哲创造的太极图说,充分说明了虚实动静的变化。

重养气

气,是中国哲学范畴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精气而生”。

道家认定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是“气”。

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另外,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气”不仅具有物质性,而且还具有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属性。

阴阳二气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综上所述,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

气具有阴阳两个属性,气永处于不停止的运动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太极拳从实践到理论、从观念到方法都十分注重于气,注重运气、练气、养气。

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呼吸要匀、细、深、长,自然平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外,太极拳更为注重的是“中气”。

太极拳用意练拳,行拳练气,虚静其心,以心行气,其中即蕴含着生命本源论,又涉及道德精神论。

将气与心结合,在不断的运动中求静,气遍全身,顺势扬气。

至此把人的生理、心理、人生哲学连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合在一起。

依乎天理,顺其自然

道家学说认为,宇宙万物莫不有道也莫不遵道,“道”是指天理,也就是自然规律,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也必须遵循这一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整体观是太极养生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类在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的认识。

古人认为,人处在天地间,生活与自然环境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适应的关系,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约束,遵循着一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因此,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以“天人合一”为主的人天观对太极养生文化影响颇深,古代养生专家将人体养生活动放置于一个系统环境中去认识,按照自然法则和规律来养护生命。

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有共同变化的规律,因而人的养生活动应注重“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道家有很多气功都很讲究时间性,而饮食养生和房中养生更讲究季节性。

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统一体,人体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共同组成天人结构体系。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止观[太极者]

  • 关注
    6
  • 粉丝
    2798
  • 经验
    139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