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聚则一气鼓荡,“真气”乃虚无,功到无心太极拳!

#太极入门#止观2024-03-25

关于气。气字古为“炁”,“炁”有先后天之分,有真气、元气之说,丹家视气为能量,医家视气为生命本元,又有营卫之别、表里之辨...

关于气。气字古为“炁”,“炁”有先后天之分,有真气、元气之说,丹家视气为能量,医家视气为生命本元,又有营卫之别、表里之辨、正邪之分。丹、医、气功皆讲子午流注循径运行,功家以周天为宗。

气分阴阳,阳者刚而阴者柔,阴阳和合乃混元,混元一气气自通,混元之气中正不偏而浑圆,又谓之中气,中气即元气、真气,亦谓正气,正气者浩然也。气之为气乃自然之事,全在感悟,要说清楚并非易事,即使是现代科学亦无能为力,但气血运行亦非人之所为,自有其内在规律,着实没有必要主观妄为循循周天,强制而为,犹如“揠苗助长”、须知,“顺其自然便是长寿丹”。有所谓“大道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不过“平常心是也”。

心平气则和,心顺气则畅,心烦意乱则气躁。气之一字全在心静,此乃真言,千古一定不变之理。至于拳中,先贤早有论述:“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意到气到力自到。”此即“拳中本无气,气而不气,不气而气之理。意气合一,气力不二,意、气、力乃一,只是分说而有别。拳中之气无非劲力而已,或称内劲、内力、内功等等。李亦畲在其“五字诀”中也说“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荡。所谓“敛气入骨(髓)”,就是敛神聚神,所以说练气归神,心清神静,心浮气躁,气在心而不在身。

至于拳中放松后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即所谓的“气感”,犹如气功中的“八触”现象,皆是自然反应,并无神奇,亦无神秘,更非功夫,万万不可:以幻为真,以虚为实,若不辨虚幻,执着于气者极易出偏和走火入魔。如前所述,气乃是一种自然感应,拳中务要顺其自然,合其自然,自然而然,勿执勿着,“其中有物,其中有象,恍兮惚兮”,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勿忘勿助,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即可。千万千万:勿想气、勿运气、勿引气、勿导气,只是悉心体悟其间的各种变化的感觉就足够了,久之气自知,知而自能用。

所谓的“气”是随着人的意识、意念(即思维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意识是生命运动的总枢纽,运动则是靠神经的传导和气血运行而维系的。身强气则盛,气盛血旺人自强,意动形随气自生,周身顺遂气则畅,生气腾腾劲自足。气依形而生随形而散,意之所注气即赴焉,意注气聚力自生,意气合一,气力不二,所以“气力”或“力气”,而非运气使气所为、盲目地运气导气只能破坏生理的平衡而伤身害己,切记!

拳中之气虽不是呼吸之气,但与呼吸息息相关,没有呼吸就没有气感,哪怕是最微弱的呼吸,即便是自己感悟不到的呼吸(所谓的胎息等),其呼吸仍未停止,只不过其息微而不觉,其感深而悟精微而已,弱式的丹田呼吸,不仅强化了神经的敏感,也增强了周身的协调和力量凝聚的能力。但拳是生死相搏之术,是不能像静功那样做胎息的,呼吸顺拳才是拳之所求。“拳中之气”不在气,惟调身、调息、调心而已,神清心定息如水,若能呼吸顺拳并自然,自能一片神行无滞患。“不气而气”自能得拳中真正之“气”——内劲,“气而不气”,若得真言入圣途,原来“真气”乃虚无,功到无心太极拳。

相关话题

#太极内功心法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止观[太极者]

  • 关注
    6
  • 粉丝
    1169
  • 经验
    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