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来治疗虚寒型的呃逆的方子,胃寒,两味药解决!

#太极养生#止观2021-05-10

打嗝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如果打嗝只是持续一小会儿的时间,那么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要是一直的打嗝,你能接受的了么?我...

打嗝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如果打嗝只是持续一小会儿的时间,那么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要是一直的打嗝,你能接受的了么?我想每个人都是难以接受的吧。

打嗝的中医辨证分好多种情况,我这里推荐的方子丁香柿蒂汤只是适合其中的一种情况,我就就着这一种情况,给大家好好的讲讲这个方子。

丁香柿蒂汤适用于虚寒型的打嗝,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虚寒型的呢,它的临床表现又是什么样子呢?

这个虚寒型的打嗝是有特点的,它打的频率不急,比较慢,没有隔声或者隔声不响,会持续很长时间,同时望面色的话这个人的面色是白色或者黄色,而不会出现红色,同时这个人食欲应该也不是很好。如果具备了这些特点,那么就是虚寒型的打嗝了(专业术语叫做呃逆)。

丁香柿蒂汤的组方很小,只有四味药,分别是丁香6g,柿蒂6g,生姜6g,人参3g,前三味药很常见,丁香就是春天很多路边都会开的丁香,柿蒂就是我们吃柿子剩下的柿蒂,生姜就更常见了,就是我们平时家里做菜用的生姜,这些材料都很好得到。

为什么丁香柿蒂汤可以治疗打嗝呢,因为正常情况下胃气是向下走的,打嗝的人大多是因为这个胃气不能下降,所以胃气上冲才会出现打嗝的。所以我们就要用向下降气机的药来治疗。

方中丁香花和柿蒂就是向下降气的。我们之前还说,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虚寒型的呃逆,所以这里用了生姜和人参,来补虚驱寒。

这个方子只适合虚寒型的呃逆,所以大家使用的时候要按照我上面说的临床表现核对一下,符合了才能用。

案例分析: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医方易简》

  我常常说,中医如果想发展,是离不开传承的。

  离开了传承的中医,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中医,不重视传承,厚今薄古的风气,越来越重。

  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跟师学习的时候,有一回,到农村做医疗支援工作。

  那一天,恰逢冬日。

  一个男青年,大概也就20多岁,在家人的陪伴下来找我们。

  啥事儿啊?说起来好笑。

  此人当时去城里务工。回家之前,几个小伙伴一商量,不如去吃点好的,喝点好的,过过嘴瘾。

  于是,大家一商量,去吃冷面了。

  大冷天,吃冷面,就算冷面做得再有特色,再香甜,也不是个事儿啊。

  结果,吃完以后,回家的路上,这个人就开始觉得胃胀,不舒服,打嗝。

  本以为,回到家能好点。但是到家之后,还是打嗝。

  

  咋办?他打电话给城里的一个亲属,懂医的。人家告诉,说最好到城里医院去一趟,最好再做个胃镜检查,看看里面到底怎么回事儿。

  患者一听,犯难了:这得花多少钱啊!

  就这样,大晚上的,该男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我和我老师了。当时,我们都收拾东西快下班了。他这一来,我们还得继续工作。

  我老师观察,患者舌苔薄白,脉象弦,四肢不温,同时再联系患者之前的经历,慢悠悠地说:“这不就是胃寒呃逆吗?做什么胃镜啊”?

  接着,他就给安排上两味药 ,就是丁香和白豆蔻。

  这两味药,取各等份,研成细粉,然后搅拌均匀,每次可以取1.5到3克,用温水送下。如果可能,用生姜水送下也可以。每日数次服用,不拘时候。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很快就见效,当天晚上打嗝就消了很多。等到第二天晚上,症状基本消失。到最后,胃胀、胃部冷痛等感觉也没了。

  我老师嘱咐,停药。以后千万不要大冬天吃冷面了。

  这里头的学问,我想跟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寒邪直中脾胃,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我们的胃,正常情况下,气机是以降为顺的。它就应该往下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胃气不降反升,我们就会出现诸如呃逆、打嗝、反胃、欲呕、恶心等现象。

  那什么原因会导致胃气不降反升呢?其中一个,就是畏寒(当然也有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痰湿中阻等问题)。比如说上头这个年轻人,大冬天尝鲜,来点冷面,再加上旅途劳顿,寒气逼人,于是寒邪伤了脾胃,形成呃逆、打嗝。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暖脾胃、散胃寒、降气逆。丁香和白豆蔻,就有这方面的功效。

  中药丁香,就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此药性味辛温,入脾经、胃经和肾经,善于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身助阳。中医治疗中焦虚寒呃逆,常常用它。

  其中的白豆蔻,也是常用中药,性味辛温,入肺经,胃经和胃经,能除湿导滞,消胀行气,还可以散寒止呕。它和丁香搭配,温中降逆的本事,更强了。

  

  所以说,我老师用这两味药,研粉内服,可以有效缓解小伙子的窘境。

  道理,一说就透。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这个丁香配上白豆蔻,是《医方易简》第七卷中记载的。后来的《景岳全书》,也将其收录进来。它原名叫做神妙散。这是一个古老的配伍。

  那么,是不是由于太古老了,所以现在的很多人,包括医者,都闻所未闻呢?

  就拿这个胃受寒打嗝来说吧,可能有经验的中医,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用什么药,用什么思路,很快就反应出来。但是,对此类古方不了解的,可能就要费事了。我不能说,该患亲属所说的做胃镜检查等事儿,是不科学的,没必要的。毕竟,严格细致的检查,很有价值。尤其是做胃镜,更可以看做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但是,我总觉得,如果真的能用这简单的古方子,轻松解决问题,那是不是比用其他办法,更减轻患者负担呢?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对中医的老经验,怎么挖掘,怎么传承,怎么宣传,怎么能让更多人知道,怎么更科学地去运用。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人,来用心地做中医科普这件事儿。我觉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解决好,中医里头的好多瑰宝,就面临被尘封的危险。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冬天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脾胃的阳气,使之不受寒邪困扰。须知,寒邪袭胃所带来的中焦气逆、疼痛、胀满等现象,是非常令人难以忍受的。任何人,包括年轻人,不要不当回事儿。比如说,冬天走在大街上吃烤地瓜、吃糖葫芦,上班的时候边走边吃早点,这类事儿,最好能彻底规避。

相关话题

#中医秘方养生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