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原文诵读】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其在道也,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处也。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释义悟道】
此章从虚自运,不待勉强。
跂者不立:跂是斜身不正,故不立。为何譬跂?意斜(邪) 必心著世欲,辕马不收,何能得静?正心澄意,毫无染著,才能 得静。
跨者不行:跨者乃一脚而立,岂可行欤?譬此者何也? 因人不渐进,知而不行,如独脚而立,岂可久乎?是以惊后学 也。不静安能得气?不虚讵能得智?人若闻道,不从渐修,焉 能成乎?
自见者不明:自有邪见,妄自为是,不归自然,岂能通透内 学?若有通透,将何求之?似愚似痴,终日默默,不待勉强自作 聪明,则不求明而自明也。
自是者不彰:自立偏见,终日妄参, 大道必不能转能彰现,何以求彰?常存不满之心,不生速进之 念,终日自足,又岂能彰乎?要不自足,虚虚静静,常若蠢然,澄 见底,不求彰,功到自见。此彰非外彰彩之意,乃内里运行生化之机,方合太上本意。
自伐何以无功?外说:如满山苍槐古柏,樵人每日入山采 之,日采不觉,月采年采渐渐殆尽,山之秀气渐渐消散,久之必 为一枯山。如人日日目视耳听,口言鼻嗅,身劳神损,气耗精 枯,终不能觉,久必同于枯山。又,如人妄相授受,不归清静大 道门头,终日或守或放,耗水抑火,每日烧煎,其己不觉,久之亦 同枯山。
自矜者不长:人少静,微有觉意,便生自夸之心,矜心 一存,道无渐进,年长日久,终此而已,因自矜之故,焉有渐进之 理?将何得渐进?有恐闻之心,存不足之意,坚之固之,精之一 之,再加一笃字,不求长而自长也,如此自然与道合也。
何为合道?要如馀食赘行。人不知有后天馀食之气,又不 精心彻悟,必成害。应起后天精心彻悟之念,在静中参悟后 天中之先天。(此先天,即静寂中气动之机也悟玄子注。)
赘行:是动欲,心贪身懒之意。既心贪身懒,为何譬道?曰:如 人外不动,而内勤于功,就如身懒心贪之赘行一般。
物或恶之: 物乃灵物也,因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从自然,不归清静大 道门头,灵物岂能起乎,若或有恶者然?
故有道:道乃自然之 玄,有道的人,不见、不是、不伐、不矜,乃故有道也。
故有道者, 不跂立,不跨行,从清静自然、不待勉强中而来者,而无速进之 心,无矜夸之意,入于冥忘。常在虚无之境,而不处见、是、伐、 夸——之有为之地也,是为不处。
扫码查看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