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习道德经第十五天: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经典学习#黄山2021-04-16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原文诵读】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冰,犹兮若畏四邻,俨兮...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原文诵读】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冰,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释义】此章乃借古之修道者以儆后人也。

古之人从实,无穿凿:今之人从精装妙严,以作外象。上古修道善士,小心谨慎,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微者,道之幽深,故不可识;妙者,道之精粹,故不可识:玄者,道之难穷,故不可识:通者,道之广博无所不通,故不可识。此四者,体道者能搜微、究妙、悟玄,通遍三界,内外无一不触,言道微妙玄通,入定内细细觉察,方得通达。

外说达天下,内说达全神之灵,使其内里珠明,光透百骸,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故无可识,故不识。容者,道之体本来无容,强名为容:豫者,是我虚中用虚,如冬川不可涉,欲要涉之,必宜兢兢惕惕,方得不漏,稍放便不能生。犹兮若畏四邻,此乃澄静本来,犹恐有外魔来攻,如有邻舍窃取,存敬畏以防之。俨若客:修身如宴会有尊客在前,不敢放肆,方守静道,得沉清。

涣若冰将释:人静大定时,如履春冰一般,防其惊异,恐走失灵根,致生不测,保身至要也。

敦兮其若朴:不尚雕凿,素其玄风,不可搬运身心,存澄静为用,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以神归元始、气合元始,以身化元始、心意混元始,皆成一气之朴。

旷兮其若谷:广旷虚中,若太虚之体,为一大窍,任其乌兔东西,气合自蚀,存灵守真,中中乃得,是我举动之灵,归于空谷。

浑兮其若浊:本来混一,灰心乃灵,从灵中气合,复浑,又从此浑中求明:到此明处,人以为浊,唯我独清,任以马牛呼之,只自固真一,返其当来,以脱尸骸,方能解脱:不使鬼神专权,唯我自主,始见真神,是内清而外若浊,以是遮凡俗目,此隐圣故尔。如此难妙,孰能似古善士者,浊内求清,清中更澄?要时时徐行,勿得贪求,如此清矣。

孰能似善士安身心?久久如一,体本末、终始、先后,不改如初。仿古善士如此修行,乃可近道而生定、静、虚之妙。后之学者,遂宜遵行,才能得明德新民之妙理。率性以近其道,尽性以生其道,才叫做致中和,合天地以育万物。这不过是安之久而生定,静之极而生动,便是个无中生有了。

遵从前说,一一体行,如冰、如邻、如客、如浊、如川如谷,善士方能保此至道。保此道者,守中无盈,不盈难溢:倘有妄生,盈乃可生。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其形、心、意,其道可成焉。此要人小心渐进,勿忘勿助,方学得古善士之精一无二之功,直至全真。惟借古人以儆后学也。

『道德经究竟是一本修真的道家秘籍,还是教我们如何修身治国的哲学经典?换个角度且看吕祖为您逐句解读容易被忽略的道家文化密码。』

相关话题

#道家文化

用手机扫码体验更多功能

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

黄山[太极者]

  • 关注
    54
  • 粉丝
    2432
  • 经验
    94351

相关主题